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利率市场化银行赢利影响几何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18日 11:39  《当代金融家》微博

  文/张 兰

  编者提示:如果目前商业银行1年期以内的存款利率上限全部放开,则会由于存款成本上行80个基点,贷款利率下行35个基点,致使存贷利差空间缩窄约115个基点。按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2.5%~3%的存贷利差空间,利率完全放开有可能影响利差空间近30%~40%。

  我国利率市场化推进的步伐不会停滞,无论以何种路径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目标都将是利率管制的消失。对银行而言,最不利的结果必然是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后,贷款利率下行。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赢利能力的影响测算

  目前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中,大约95%是1年期以下存款,而1年期以内的居民及企业存款中,定活存款的占比大概是六比四。因此,如果存款利率上限按照“先长期后短期”两步走的方式逐步放开,则对银行的影响将渐次体现。

  第一步,放开1年期以上长期存款的利率。如果1年期以上长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可以参照同期限协议存款利率计算,则存款利率大约要上行100个基点。按照长期存款占银行存款5%的比例计算,1年以上存款利率的放开将会使得银行存款成本上行约5个基点,与目前银行存款成本相比上升幅度不足3%。

  第二步,放开1年期以下包括活期存款在内的存款利率上限。因为银行存款大部分是1年以下短期存款,如果1年以下的短期存款包括定活两种存款同时放开,则银行存款成本上行的幅度将会大大增加。目前市场上36个月期限保本固定型理财产品一般高于同期限存款法定利率水平100150个基点,照此计算,如果短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则存款成本也可能上行在100个基点附近,相当于目前存款成本上行幅度接近45%。实际上,商业银行存款成本的上升已经通过比较隐蔽的方式部分实现,例如银行将存款成本部分体现在营销费用中,因此利率上限的放开将会促使部分营销费用重新体现在存款利率中,营销费用相应降低,综合两者影响,按照8折计算,1年以内短期存款利率上行可能达到80个基点,相当于目前存款成本上行35%。

  考虑贷款利率的放开,在2004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商业银行利率下浮的贷款比例平均占人民币贷款比例25%左右。利率市场化之后,贷款的真实成本将逐渐向已经由市场定价的信用债券靠拢,平均来看,债券的发行票息率与银行利率之间差额约150个基点,综合计算银行贷款利率将下行约35个基点。

  由此计算,如果仅放开1年期以上的长期存款利率上限与贷款利率下限,则会由于存款成本上行5个基点,同时贷款利率下行35个基点,使得目前银行的存贷差空间缩窄约40个基点,按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2.5%~3%的存贷利差空间,意味着长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与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利差空间约15%左右。

  而如果目前商业银行1年期以内的存款利率上限全部放开,则会由于存款成本上行80个基点,贷款利率下行35个基点,致使存贷利差空间缩窄约115个基点。按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2.5%~3%的存贷利差空间,利率完全放开有可能影响利差空间近30%~40%。面对利差空间的巨幅收窄,我国商业银行必然会对利息收入与支出进行收益结构的调整,因此在最终影响上有可能会减弱15%~20%,即利差空间可能收窄15%~25%。目前,我国银行业净利息收入占比约85%,因此利差空间收窄带来的净利息收入下降约由此会导致银行营业收入下降13%~20%。

  由此可见,由于银行大部分存款为1年以下短期存款,如果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仅涉及长期存款,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相对有限,而一旦存款利率的放松波及1年以内的短期存款,则将对商业银行赢利水平造成较大影响。

  商业银行将转型服务中介

  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结果来看,存贷利差缩窄不可避免,但改革推进的时机如果契合经济基本面的走好则能为银行应对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条件,譬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尾声,而美国经济也逐步走出滞胀阴影,美国商业银行通过提高贷存比、加大高风险行业资产占比等措施,缓解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冲击。

  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从前期的非常规向常态过度,实体经济在政策调控以及外围环境共同作用下趋势性降温,未来银行的经营压力有可能进一步显现,商业银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诉求也将进一步增强。2010年12月17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提出了五项条件,第一,实现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金融机构财务硬约束;第二,银行的客户要接受和认可利率市场化;第三,商业银行能对风险溢价作出独立判断,并以此确定价格,而客户也不再简单地把价格的对与错推到央行或政府身上;第四,整个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实现与存贷款有关联或有替代性的中间业务金融产品和服务定价的市场化;第五,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也曾表示,在目前的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规划是对于批发性业务的利率市场化可能会推进得更快一些,可能会通过增加新的金融产品来使得利率更具灵活性。金融机构在对客户的服务过程中,也创新了一些产品,这些产品应该说对利率市场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合上述讲话,下一阶段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有可能会是通过一些金融产品的推出来实现长期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例如国债期货、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以平滑利率放松带来的不利影响,在经济运行平稳阶段再逐步放松贷款利率的下限,最后过渡至短期及活期存款利率的市场化。

  从实践来看,利率管制消失之后,竞争必然会使银行融资成本提高,贷款收益下降,而银行竞争力的维持将有赖于其业务转型的成效与非利息收入能力。各国商业银行的应对之道均是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以提高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也反映出商业银行在金融深化以及金融资源更有效配置的市场中最终将回归专业化的中介角色。随着我国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及金融市场的深化,中间业务种类已经从传统的支付结算类业务演变至对客户的金融财富管理、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等新兴中间业务上。所谓的财富管理,就是指随着社会财富增加、金融深化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帮助客户做好理财规划与服务,打理好企业及个人的各类金融资产,担任客户的“影子首席财务官”。除此之外,还需要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衍生出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业务。所谓的投资银行,就是满足客户各类融资需求,包括一级市场债券承销发行、项目贷款、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安排、收购兼并的财务顾问服务等。有了基础产品,商业银行还需要到二级市场交易,并带来风险对冲、利率衍生品、汇率衍生品、信用衍生品以及大宗商品交易等业务。融资与交易相加构成企业需要的比较完整的投资银行业务。在资产管理方面,前端有了为客户理财、财富管理的金融需求和受托资产之后,就必须要有后端专业化的组合投资管理,包括大量的投资与避险、杠杆与套利、风险与回报的定制化要求等。

  尽管更加专业的中间业务是银行经营转型的方向,但作为资金中介,各类负债是银行自营业务的资金来源。前文已经分析,利率市场化改变不了金融脱媒的趋势,而银行在社会金融体系中的占比也将日益下降,负债或者说银行的流动性只会变得更加稀缺,因此如何管理、拓宽负债来源渠道,如何降低负债成本,如何开展期限错配,如何控制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都是在业务转型以及银行未来的经营中一个永恒的课题。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的发展最终指向金融自由化,银行也将回归更加专业的中介角色。

  (作者单位为南京银行)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山东两艘渔船36名渔民在俄远东被扣
  • 体育曝尼克斯放弃匹配林书豪合同 将重归火箭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6月70个大中城市超3成房价环比上涨
  • 科技起底阿里巴巴腐败温床聚划算
  • 博客94岁老人拾荒养女儿 清朝妃嫔如何侍寝
  • 读书往事:吴莉莉唤醒了毛泽东的青春幻想
  • 教育曝光万元游学:学生啃汉堡老师狂购物
  • 育儿80后奶爸携幼女自驾游33城市 微博热议
  • 健康跟Ta学第3期:冬病夏治“三伏贴”
  • 女性高考状元做了全职太太 世上最古老的钱包
  • 尚品上帝之手造就的天价彩钻 唇边的性感香槟
  • 星座测试爱情中你总赔本吗 12星座耍流氓
  • 收藏北京袁世凯五姨太墓遗存变身火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