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国立执掌中行直面待解课题

2013年04月19日 01:19  经济参考报 

  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田国立15日出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中行在其官方网站中已披露田国立的简历。对于有着丰富金融机构从业经验的田国立而言,执掌中行后,他将面临新的挑战。

  田国立其人

  从中国银行网站披露的田国立的公开履历来看,田国立有着丰富的在金融机构工作的经验。自1983年毕业于湖北财经学院之后,1983年7月至1993年1月间,田国立在中国建设银行多个岗位工作,先后担任支行副行长和支行行长。1994年7月至1997年7月任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营业部总经理,1997年7月至1999年4月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助理。

  1999年,中国国有银行改革开启,信达、华融、东方和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并对口接收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就在此时,田国立离开建行,来到信达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4月至2010年12月,历任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总裁,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田国立的任期内,信达发展迅速,成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中业绩最好的一家。他也推动了信达的商业化转型:2010年7月16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2012年3月16日,信达正式引入全国社保基金、瑞银资本、中信资本、渣打银行[微博]四家战略投资者。此后,在2010年12月至2013年4月间,田国立担任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其间曾兼任中信银行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从田国立的履历来看,他和前任董事长肖钢在监管部门有较多工作经历不同,他有着更多地在金融机构的履职经验。尤其他是从建行的基层一步一步地做上来的,应该说具备很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员付立春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他还表示,在信达的经历也使得田国立具备多元化经营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可能也会被他带入未来中行的发展战略中。

  内外两线的选择

  实际上,自从2003年肖钢就任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之后,尤其是从2004年股改之后,中行的重心就开始向国内业务转移。肖钢在2010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表示,“中行在调整国内和海外业务比重,今后外汇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会下降,来自海外的收入和利润占全集团比重也会下降,但这一比例始终会保持在20%以上。”

  在2008年末启动的四万亿大投资中,中行抓住机会,投入巨大信贷资源“重仓”国内业务。尤其是在2009年,在国家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大背景下,中行实施了比较激进的信贷投放。2009年当年,全年中行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1.17万亿的天量,是当年全国9.58万亿人民币新增贷款的12%。中行的此种战略转变被外界解读为“向内转型”。

  这一思路的调整也在中行的数据中有所体现:2004年,中行海外资产占比为52 .89%;2005年,这一比例降为40.6%;2006年,中行海外资产占整体集团资产比重只为23.5%,海外机构营业利润贡献率为37.1%;2007年,这一比重再次下降,分别为22.6%和32.5%;而在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比重仅为24 .8%和7.2%。根据2012年年报的最新数据,中行海外机构资产总额和税前利润在集团中占比分别为23.52%和18.62%。当然,尽管海外业务占比在不断下降,但是中行的国际化程度在国内同行中仍然坐稳第一的位置,而且比其他国有大行高出不少。

  但是,这种业务战线向国内收缩的思路也遭到了一些质疑。一位中行人士对记者说,中行因为此前长期在海外发展,所以对国内网点的开发不如其他银行,国内网点在数量上和同为四大行的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相比完全不占优势,而网点正是银行吸收存款业务的基础。

  “在四大行中,中行的资产规模最小,但是海外业务占比最高,这意味着一旦遇到外部风险,它的反应会更加敏感。在金融危机之后,中行的业务结构调整应该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不过,中行的业务网点少是它的劣势,在国内的同质化竞争中,还是不容易的。”付立春指出。

  业务重点再转移

  实际上,对中行而言,重新提升海外业务比重,已经成为其确定的目标。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在中行2012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三到五年,海外业务所占比重包括海外创造的税前利润或营业收入所占比重能达到30%左右。”

  “不过,田国立的经验更多的是在国内,海外工作经历不多,两者的融合也是田国立可能要面对的问题。”付立春说。

  事实上,在海外业务的发展上,中行也面临着来自工行等竞争对手的压力。与中行新设网点的内生式增长方式不同,工行的并购和申设机构并举的国际化扩张速度更快。数据显示,工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工行境外机构总资产1627亿美元,占集团总资产5 .8%;税前利润16 .7亿美元,同比增长21 .8%。“在未来,中行也可以更多地考虑这种并购方式。”付立春指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本级三公预算公布:公车费近44亿
  • 体育李娜成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物 将登封面
  • 娱乐台57岁作词人急办爷孙婚 嫩妻父欲告诱拐
  • 财经3月70大中城市仅温州房价环比下降
  • 科技大佬当年:上升期的史玉柱与陈天桥
  • 博客吕令子大学生活照(图) 戴旭回应南周访谈
  • 读书正说六宫:后妃们的"工资"差别有多大
  • 教育精英入围城 在港内地生的“七年之痒”
  • 育儿去香港抢不成奶粉抢纸尿裤?(图)
  • 于晓华:黄金价格崩溃只是一个短期现象
  • 张明:中国不应低估去杠杆化风险
  • 刘杉:中国经济需要去除三大病症
  • 章玉贵:中国的地方债风险及其治理
  • 冉学东:金价下跌必然预示着房价下跌吗
  • 袁一泓:呼吁彻底断绝福利分房
  • 姚树洁:撒切尔夫人鲜为人知的一面
  • 徐斌:滞胀是全球经济逃不掉的命运
  • 叶檀:黄金下跌预示着新一轮经济危机?
  • 张明:躲不开的实际汇率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