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行长邵平:今年将重点点燃三把火

2013年03月19日 02:25  21世纪经济报道 

  邓雄鹰;包慧

  3月15日,出现在年报发布会上的邵平满头乌发,意气风发。

  自去年9月从民生银行转战到平安银行担任行长,55岁的他再度出发。2012 年平安银行资产规模增长了28%,利润增长30%,但与同业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良激增,拨备覆盖率大降,资产回报率不高亦遭到诟病。

  “新平安银行实际上才刚刚起步。”邵平称。

  如何让平安银行作为“头马”在集团中脱颖而出,如何让平安银行跻身股份行前列,这位自1995年参与创建民生银行的银行老将将担当重任。

  邵平于3月15日在上海接受了本报专访时坦承,他今年将重点点燃“三把火”,“一是组织架构调整,包括推出客户事业部、行业事业部和产品事业部等;二是转变业务发展方式,构建专业化、集约化的全功能现代化商业银行;三是建设好机制。”

  在“躺着也能赚钱的银行业”,他能否缔造传奇?他曾称“绝不复制民生模式”,对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将他推荐给马明哲的传闻,他笑言,“肯定是董文标董事长同意我才能来。我就是一个运动员,以前的教练是董文标董事长,现在教练是马明哲董事长。比赛都是按教练意图来做。”

  短期重点:将集团客户转化为银行客户

  “教练”的意图显而易见。整个采访中,邵平一直重复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战略。

  平安集团是国内少数拥有全金融牌照的综合金融集团,平深整合后,平安银行的任务就是何汲取集团之优势,发挥板块协同效应。

  2012年中国平安[微博]年报显示,平安银行作为重要支柱,为集团贡献利润68.7亿元,占比达到34.3%(2011年26.4%)。

  平安集团拥有大量有价值的客户。个人客户约7000多万,是能负担车险、财险、养老险的优质客户,公司客户近400万户(含小微企业),还有近50万销售大军,这对平安银行来说是座金矿。

  信用卡是个例子。2011年中报显示,平安银行当时信用卡发卡量只有500万张,与原深发展用了10年达到500万,比原平安银行只用了4年。而年报显示,截止2012年末,新平安银行的信用卡流通卡量已超过1100万张。“我们信用卡发卡量已经挤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梯队,53%以上通过保险渠道销售,成本比商业银行低很多。”邵平称。

  邵平强调,由于平安集团各子公司过去25年都沉淀下大量资源。短期重点是将集团客户转化为银行客户,以集团7000多万零售客户的体量来说,即使只转化一半,平安银行客户储量就会在业内名列前茅。

  在集团的综合金融战略“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中,“一个账户”指的就是平安银行账户,可见银行将是集团综合金融的核心。

  为此,平安银行宣告三步走新战略时霸气十足:通过3—5年时间,以对公业务为主,进入股份制银行的第二梯队;5—8年之后,实现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并重,进入股份制银行的第一梯队;8—10年后,零售银行的业务规模将大于批发业务。

  对2012年平安银行不良大升他并不担心,“剔除温州分行,不良率只有0.67%,仍在较低水平。温州等浙江地区的不良贷款,大部分都有抵质押品,风险可控,损失较小。”邵平说。

  平安小微:线上和电商的集合

  依靠集团外,平安银行的重点战略还包括互联网金融。

  “事实上,好多年前集团就在互联网金融布局了。”邵平说,平安的目标是成为金融、产业和消费的整合者,“以前去其他平台找客户,现在可通过自己平台沉淀客户。”本身有电子银行平台,与单一电商模式是两个概念。

  邵平设想,平安银行线上会将各种产品整合进来,由于部分企业本身是平安公司客户,可拿到低至三折的价格,平安还可给个人提供若干分期付款方案。客户节省时间和资金成本,平安银行也能够沉淀下来大量线上消费信贷业务。

  以正在筹划的住房信贷部为例,房地产业务其它银行只做开发商,平安还做房地产中介,包括与房地产关联的建材、电器、灯饰等整个产业链都做,就像住房体系的阿里巴巴[微博]

  “客户想买房,传统中介都有区域性,但我们网上则没有限制,从三亚到东北不同地方的不同种类房屋都有。买房后要装修、装饰,我们也引进,而且还提供质量保险。”对新金融服务邵平如数家珍。

  虽再三强调平安银行不会“复制”民生银行,但小微依然是新平安银行发展的重点。邵平说,“不存在复制,做法上有差异。我们的小微将更注重线上和电商的集合,服务小企业的手段更丰富,产品更多。平安有很强的科技优势,以及电商技术和经验”。

  文化冲突是误解

  2012年9月,邵平从民生银行副行长位置转会平安银行行长,此后,原民生银行风险管理部、科技部、运营部三位总经理等均追随邵加盟平安。同时,部分平安银行人士则辞职。

  业界普遍认为,平安银行和民生银行的文化截然不同,激进的保险文化在向平安银行渗透,原平安银行以“螺丝钉”定义基层员工,深发展以稳健保守闻名,而民生则更讲求个体主观能动性。

  各种企业文化的冲突,可能比业绩压力更早地摆在邵平面前。

  对此,邵平称这是误解,“平安的文化也不能简单概括为保险文化,比如平安实行的绩效导向、问责机制,倡导的创新精神、服务领先,这些都是国内外优秀企业所通用的。”

  邵平上任几个月来调研了大量的分行、中层,包括客户经理和支行行长,他甚至还拜访了部分平安银行离职员工,“一一询问他们为什么离开。”

  “走访下来,坚定了我把平安银行搞好的信心。”邵平说,过去美国新桥资本是财务投资,资源和投入有限,导致深发展长期排名靠后;而原来的平安银行想法虽多,但城商行很多实现不了,平深整合为新平安银行带来很大发展契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王立军治下重庆警察增长近2倍
  • 体育中超-武汉施暴后卫或停赛4场罚2万 视频
  • 娱乐传撒贝宁出走央视 哈文:跳槽也传染
  • 财经国家电网或将一拆五 十年来投资完全失控
  • 科技工信部拟推手机恶意程序黑名单
  • 博客柴静:请避开东风卡车 马未都:减肥秘决
  • 读书宋美龄坚持一个中国的贡献与败笔
  • 教育“神器”能点名答题 学生逃课无望(图)
  • 育儿英国小学教师性侵20多名学生遭起诉
  • 张五常:从合约角度看公司与市场
  • 倪金节:中国铁路总公司需直面三大问题
  • 郑风田:吴仁宝如何缔造天下第一村
  • 陈虎:撤销铁道部是脱壳还是脱胎
  • 张卫星:郭主席走了 肖主席来了
  • 唐钧:民生改革最难点在哪里
  • 张捷:塞浦路斯存款征税事件意味着什么
  • 管清友:铁道巨债风险应无妨
  • 张庭宾:中国避免深衰退须调整计划生育
  • 叶檀:没有鬼城并不意味着房价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