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行长马蔚华:第三方支付刺激银行创新

2013年03月16日 15:50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于金翠】 编者的话: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是近期人们议论的焦点。围绕民众普遍关心的中国经济走势、金融理财、食品安全等问题,四位企业家代表、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对各自行业的热点问题发表看法并提出建议。

  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

  第三方支付刺激银行创新

  环球时报:欧美金融危机的破坏性后果仍在显现,中国会不会发生类似的金融危机?

  马蔚华:金融危机是任何时候都要警惕和防范的,但目前中国不存在发生金融危机的现实性。我们较早地看到了这些风险,从政府到银行到监管当局都注意风险的底线的防范,所以现在金融危机在中国的风险不是很大。

  环球时报:过去一统天下的银行支付,现在逐渐被支付宝[微博]等第三方支付蚕食和占领,对此您有什么对策?

  马蔚华:这种现象叫“脱媒”,支付的“脱媒”。第三方支付发展很快,近几年来每年增长100%,截至2010年底,国内第三方支付交易额已突破1万亿元,我们觉得这是社会进步。虽然打破了银行传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对银行来说,社会交易的容量越来越大是必然的,这是社会分工决定的。零星的、日常的、大量的、百姓需要的支付,银行支付满足不了,第三方支付可能更容易满足。这种社会进步确实对传统银行有挑战,但整体上也能刺激银行不断改进创新工具和服务。另外,第三方支付要到银行开户,第三方支付越多,与银行的联系越多,我们之间有很多合作。

  环球时报:随着中国人理财观念的变化和通货膨胀率走高,把钱存在银行不再是人们的唯一选择,这种变化对银行和老百姓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马蔚华:金融脱媒这几年在中国比较明显,但成熟市场、发达国家早就经历了,美国上世纪80年代就经历了这一过程。过去中国传统银行占据整个金融市场,整个社会融资几乎90%都来自银行,但现在银行的比例已经降到30%,出现了其他融资形式。百姓不把钱存在银行是因为在银行的体系外有一个比较活跃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信托理财、私募基金、民间融资等。这个市场发达并不一定是坏事,不用银行的贷款还有别的融资渠道,市场越来越丰富多彩,可以反过来促进银行利率市场化,是社会进步,是好事。

  环球时报:现在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声誉不佳,影响了银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如何改进银行的服务和职能?

  马蔚华:银行向消费者推出理财产品是社会的一种需求。由于利率低,现在老百姓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银行理财产品应运而生。不过,这一新市场有个发展过程。监管当局和银行自身都很重视市场的反应,伤害了客户的利益就会失去客户。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注意自己的信誉,不能让客户购买的理财产品由于风险而遭受损失,不能强行把理财产品卖给客户。银行要重视对产品的开发、设计,特别是销售环节,要把风险向客户解释清楚,没有万无一失,让客户了解风险,由客户决定如何把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银监会对如何规范市场有意见时,银行应按照这些意见去做,这样,理财产品会越来越受到欢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京出租车起步价拟调整为13元
  • 体育NBA马刺双加时胜 热火爆冷0-1公牛 视频
  • 娱乐曝张艺谋再婚细节 大岳母九岁 实拍
  • 财经事业单位曾试点养老金并轨 5年未果
  • 科技诺基亚中国换帅背后:3年4次更换负责人
  • 博客乐嘉:采访李亚鹏给我的强烈刺激
  • 读书叶群真相:林彪的事都要她当家
  • 教育80后成新移民主力 称不适应国内生活方式
  • 育儿居委会规定小学报名先提供母亲上环证明
  • 李迅雷:农业现代化难以挽回中国农村衰落
  • 朱宁:投机刚需在 房价难稳定
  • 沈建光:如何看美国就业市场回暖
  • 白明:美对华限购法案是大愚若智
  • 张五常:马歇尔的失误
  • 叶檀:全球黄金大转移
  • 张捷:辛普森案与朱令案看程序正义
  • 玄铁令:中国式楼市泡沫探源
  • 李光斗:农夫山泉告京华时报该不该?
  • 金岩石:赈灾的经济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