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互联网金融观察期有多久

2014年03月04日 02:48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向江林 发自成都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焰《关于规范互联网金融保险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提案》曝光,提案内容涉及构建有效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探索设立互联网金融投资保障基金等四个方面,并不限于保险领域——这可以说为“两会”期间的互联网监管话题开了一个头。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在“两会”召开之前,亦有代表、委员赴部分P2P公司调研,拟提交互联网金融相关监管议案和提案,互联网金融监管话题接下来的热度可以预见。

  事实上,去年10月以来,从P2P网络借贷领域频频曝出风险事件开始,“监管”便一直被业界挂在嘴边。与此同时,担心监管会压制创新的声音也同样不绝于耳。

  在记者看来,创新固然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属性之一,但这并不能成为“监管套利”的理由。何为监管套利?它是指机构利用监管标准的差异或模糊地带,选择按照相对宽松的标准展业,以此降低监管成本、获取超额收益。以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支付、放贷等服务为例,事实上,早有传统金融机构提出:同样提供支付服务或者贷款业务,为何受到的监管不一样?近日围绕互联网“某某宝”之类的理财产品的褒与贬,更是将这一争论推到了顶峰。

  监管的公平,同样体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准入方面,如果设置较高门槛,会否客观上帮助先发者过快形成寡头垄断格局?但如果不设置或设置较低门槛,又能否改变目前鱼龙混杂的现状?业务边界方面,明确的边界固然有助于行业的有序经营,但会否压制创新?如果以创新的名义模糊业务限制,各类“擦边球”对于合规经营者则是明显的不公平……

  或许正是有鉴于此,央行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各类调研和座谈密集举行,但实际的举措仍停留于业界的各种猜测,其审慎态度可见一斑。事实上,按照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的说法,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评价,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数据支持,因此要保留出一定的观察期。

  观察期如何破题?已经引发激烈争论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和风险正在不断暴露的P2P网贷,都是可能的切入点。从近期来看,监管的第一枪,或许会在“宝宝军团”身上打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独家盘点:昆明暴恐案中的平民英雄
  • 体育威尔士赛火箭9-3丁俊晖 轰147夺第26冠
  • 娱乐王菲谢霆锋分手十年 传将在法国世纪相见
  • 财经四川石化栗东生被调查 或曾卷入女优丑闻
  • 科技联通4G于18日商用:初期TD-LTE为主
  • 博客马未都:不滚床单的都教授为什么火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一名基层公务员工资待遇的自白 考研成绩
  • 余丰慧:6是人民币升值的底线吗?
  • 龚蕾:四张图看乌克兰经济与金融波动
  • 老倪先生:反弹果然比较有力
  • 慕容小散:谁能逼死余额宝?
  • 姚树洁:两会四大重要命题之我见
  • 叶檀:将陷入日式资产负债表大崩溃?
  • 李锦:2014年两会企业十大机遇剖析
  • 杨宝忠:李克强要管移民了
  • 董秀成:三桶油“垄断”是误区
  • 姚树洁:昆明大屠杀与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