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研究 > 正文
 

深发展双周供挖角四大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 17:30 《财经时报》

  深发展 “双周供”的咨询电话几乎被“打爆”,这种还款周期快,利息支出节省多的房贷业务,可能导致所有银行都执行房贷利率下限□ 本报记者 牛丽静

  “‘双周供’业务能多大程度地提高深发展在房贷市场的占有率?”

  “深发展推出‘双周供’业务是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研究和论证的。”深发展副行长
刘宝瑞没有正面回答《财经时报》记者的问题。

  近日,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发展,000001)宣布推出贷款“双周供”业务,刷新了国内此项业务的空白。

  有业内人士分析,此项业务获批表明央行有放松房屋贷款的意味,间接降低了

商业银行房屋贷款利率下限。

  深发展此举被人称为“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墙角”。

  实惠的业务

  所谓“双周供”,是指将按揭贷款的还款方式,从原来每月还款一次改变为每两周还款一次,每次还款额为原月供的一半。

  采用“双周供”,比“月供”的还款频率高,贷款本金减少得更快,也就意味着在整个还款期内所归还的贷款利息,将远远小于按月还款时归还的贷款利息。

  除了节省利息,还款周期也会大大缩短。以购房者在深发展贷款50万元,按30年贷款期限,基准利率6.12%来计算,采用月供,每月还款3036元,采用“双周供”,每两周还款1518元。每个月还款总额虽然不变,但采用“双周供”有1518元只计半个月的利息。长年积累,借款人可以节省11.5186万元的利息支出,节省的利息比高达19.42%。同时,借款人只需要24.7年就可以还清这笔贷款,整整缩短了5.3年。

  “双周供”业务一经推出,就受到新老购房者的高度关注,深发展各分行的咨询电话几乎被“打爆”。

  业务如此火爆,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随后也纷纷表示,会密切关注深发展该项业务的进展。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相信,这种业务会在其他银行逐步展开。

  暗降房贷利率下限

  有业内人士认为,深发展“双周供”业务获批,表明央行有放松房屋贷款的倾向。

  2005年年初,

房价涨势不减,关于房价虚高、
房地产
存在泡沫的争论甚嚣尘上。两会结束后,央行最终“出手”,拉开了调控的序幕。

  3月17日,央行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央行此次政策调整,是希望从需求方出发达到抑制楼市过热的局面。在央行的调控下,房地产市场在2005年“遇冷”。同时,过去两年中,央行对贷款利率有过两次上调,每次的调整都在0.3%左右。随之而来的则是房贷市场出现了萎缩的态势。

  “双周供”业务的推出,是否表明央行的调控意欲转向?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表示,深发展的做法,可能导致所有银行都执行房贷利率下限。

  在房贷市场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有绝对优势,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绞尽脑汁”,但始终未能撼动四大行的“垄断”地位。2005年房贷利率放开后,各股份制银行则采用了对客户更具吸引力的5.51%的下限利率,而四大国有银行则给出了6.12%的基准利率。

  《财经时报》问及“该业务能多大程度地提升深发展在房贷市场的占有率”的问题时,刘宝瑞表示现在不便透露。

  叫板四大行

  在目前新增房贷量剧减的情况下,深发展推出“双周供”业务,争夺四大行存量客户的目标指向非常明显,因此被人指为“挖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墙角”。

  但四大行并没有把“双周供”看成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四大行纷纷表示,目前还没有开展该业务的计划。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房贷部人士表示,他并不看好“双周供”业务的前景,认为该业务市场需求有多大很难说。

  目前,“双周供”业务在国外非常流行。上述房贷部人士表示,国外普遍实行周薪制是“双周供”业务红火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中国目前普遍实行月薪制,这对“双周供”业务不利。

  但有些市场人士的看法完全相反。这种新产品的推出,本身是一定能分流原有传统月供还款的客户。“双周供”能否红火,与薪酬支取周期关联并不大。两种薪酬制后面,是超前或保守的消费心理,国人倾向积蓄求稳,完全可以承受“双周供”支付频率。

  虽然四大行目前并未把深发展的举动“看在眼里”,但央行取消房贷优惠利率之后,银行利率定价市场化进程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对客户的争夺战会逾加激烈,而最终受益的将是消费者。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