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研究 > 正文
 

金融业:外资持股风生水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18:00 财富时报

  本报记者 王雪涛

  “过去是半迎半拒,现在则是迎犹不及。”赵勤在品评目前国内金融资本行业面对外资态度的时候用了这样一句形象的描述。

  对于2005年的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来说,外资的来势突然汹涌起来,最鲜明的一个例子
就是目前尚在股权转让中的华夏银行。

  外资高调注资国内上市银行

  早在8月份就有外资入股华夏银行的传言。但一直到10月17日,华夏银行才正式向外界证实了这一消息。而最新的进展是,在10月21日,德意志银行及其下属关联机构已经先后与首钢股份等18家股东签订了股权转让协定。

  德意志银行和萨尔•奥彭海姆银行联合组成的财团将出资2.72亿欧元向

首钢、山东电力等18家华夏银行股东购入华夏银行約5.872亿股份,占华夏银行总股数的14%,其中德意志银行持股9.9%。

  德意志银行和奥彭海姆签署了一份期权协议显示:德意志银行有权在一定期限内向奥购买其本次受让的4.08%的华夏银行股份。这项期权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德银在华夏银行的持股比例最高可达到13.98%。

  目前其第一大股东首钢股份所持股份仅为11.9%,而经过股改的股权分摊以后,首钢及其他国内股东的持股比例将继续下降,很明显华夏银行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在不久的将来将易主。

  这或许正是华夏银行所希望的,所以在股权转让协议发布后不久,华夏银行立即宣布了将和德意志银行进行全面的合作。并于11月30前签署《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据记者了解,9月份新加坡磐石基金曾竞拍获得华夏银行6.9%的股份,华夏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已经超过了20%。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9月初,渣打银行通过其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成为渤海银行唯一的外资战略投资者,持有渤海银行19.99%股份。

  而花旗银行主席威廉•罗兹(William Rhodes)9月13日则已经在上海证实,花旗将增加在浦发银行的持股比例至19.9%。

  此前,新桥资本已取得深圳发展银行的实际控制权,拥有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股份。

  一时之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外资都将持股比例拉至高线。

  券商外资联姻的各自盘算

  事实上,不仅仅是银行业,同样是金融资本的证券业也被外资看好,近来外资在券商方面也是频频出手。

  近期最为引人瞩目的无疑是瑞银注资北京证券。目前最终的消息是,瑞银集团拟投入17亿元人民币参与重组北京证券,并将获得重组后新公司20%股权,成为新公司单一持股比例最大的股东。更为重要的是,与以往外资入股内地金融资本行业不同的是,此次瑞银的注资是通过直接收购而不是间接的股权收购。尽管不是第一大

  股东,却代管公司治理。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外资已经不满足于半幕后状态的操作,终于正装走上了中国金融资本市场角逐的舞台。”赵勤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早在2002年7月国家相关部委就颁布实施了《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但外资一直以来都略带试探性的注资,到2005年终于开始风起云涌的上演。并且种种迹象无疑都表露出一点:目前外资的最高限是无法满足它们的胃口,多方利益关联体正努力游说相关部门一点点提高外资入股的最高界限,直至49%。

  不过对于国内金融资本行业早生觊觎之心的外资,在低调行进三年之后方才大张旗鼓。

  2005年对于外资大举进入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来说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而外资此时也显然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谈判的筹码也被抬高了。

  继瑞银重组北京证券后,又相继传出JP摩根正积极商讨注资辽宁证券,花旗、汇丰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正拟购中国湘财证券多数股份,以及荷兰银行拟将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湘财荷银中的股权比例由33%提高到49%的消息。

  看来中小型券商已经成了外资搏击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一个堡礁。

  中国金融行业的国际化

  “很多人惧怕外资进入中国金融资本市场,中国的证券行业相对弱小,而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我们必须尽快强大起来。”被称为国内券商老大的中信证券老总王东明说出了一句富有深意的话,“我们非常欢迎外资的进入,外资的进入恰恰就是强大我们自己的最好方式。”

  王东明认为,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要想真正发展强大,引进外资参与竞争是最优化的途径。但在王东明眼中外资的概念并不仅仅是数字符号上的资本,更为关键的是“管理治理技术、市场运营能力以及业务产品创新、人事制度等多方面。”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主任夏斌认为,金融资本竞争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需要付出较多的成本和代价,“但这是必要的。”

  事实上不仅仅是外资抢摊国内金融资本市场的竞争,国内有实力的金融资本一样可以获得海外的竞争市场。

  “金融资本行业毕竟有它的特殊性,关系到维系国家资金命脉的责任,这也是国家谨慎放行的根本原因。”赵勤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和机制同国外并不一样。“国家化竞争的结果,不是被同化,而是有自己的主旨体系。这样的竞争结果才是最好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