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研究 > 正文
 

电子银行非完全革命(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11:09 《互联网周刊》

  对于“第二IT部”的说法,主要在于如今对银行来说,IT技术与业务的不可分割性,而各大银行成立电子银行部更多考虑也是技术与业务的结合。在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陈进教授看来,电子银行部是银行业务和技术高度融合的产品,是传统IT部门走向变革的序幕。同时,不少银行电子银行部的负责人都出身于原银行IT部,比如建设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徐捷和中国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陈皓原来都是两家银行信息科技部的副总经理。

  事实上,自从电子银行的概念引进国内,这种争论就一直存在,并使得电子银行在各大商业银行内部的地位忽高忽低。1999年,建设银行在做电子银行业务后不久停止了一段时间,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重新重视,这也造成建行在电子银行方面有先行意识但行动相对落后的局面。

  而工商银行自从2000年开通网上转账、付款等业务以来,到目前为止,电子银行的业务指数,已经占到工行整个业务量的25%,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市场推广处副处长周永林认为,“100笔业务里面有25笔是通过电子银行的渠道,说明电子银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于相关争论,周永林则认为更应该从客户的角度来看,“电子银行提供了一种对传统网点有效补充的服务模式,客户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工行的服务。”这也是电子银行部作为一个业务部门的价值所在。

  有业内人士指出,类似的争论事实上是国内银行体系复杂性的表现。电子银行的兴起直接促成了网络银行与传统网点之间的博弈,而电子银行作为一个业务部门在银行企业内部造成的部门之间业务分流,相关的业绩考核指标变化则带来了银行内部竞争关系,这也凸显了电子银行作为一个新兴产物在银行内部的尴尬地位。

  在专门从事银行IT系统研究的翰华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业务顾问黄秉发看来,银行业务的提供包括了4个方面,分别是产品、定价、渠道和推广,它们都是业务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电子银行是通过电子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和推广的,由于其成本较传统的网点低,所以在产品的定价上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所以电子银行既属于业务管理也属于渠道管理,同时它需要IT技术的支持,因此IT可以说是提供电子银行业务的支架。”

  冲击传统银行业?

  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王刚承认,作为一个新的业务部门,电子银行部确实和传统的业务部门之间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也对银行内部的考核指标带来新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是在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比例中,柜台渠道与电子银行渠道的业务都在增长,但柜台渠道的业务量向电子银行渠道分流的趋势已经很明显,而这种趋势已经在开始影响两个部门之间的业绩考核。

  对此,不少银行电子银行部在内部不约而同地采取低调措施,对于电子银行增长的部分,如果和别的部分存在此消彼长关系的,电子银行部放弃不要,只要把科目设出来,“作为影子收入就可以了”。

  而这仅仅是在银行内部之间,电子银行对传统银行造成冲击的一个缩影,暂时的低调也并不影响电子银行的继续发展。而从整个银行业的层面来看,电子银行带来的冲击还包括银行统计习惯的改变以及银行流程重组等方面,其中牵扯的利益关系更为庞大,尽管各银行电子银行部的人员并不承认,但业内人士指出,要摆平这些关系不是两三天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我国电子银行目前发展的一大障碍”。

  事实上,电子银行给传统业务带来的更深远影响还在于客户群方面。建设银行2004年底的统计数据表明,该行超额完成2004年的电子银行业务计划,网上银行个人客户数新增300万户,达到389万户,比2003年底增长3.4倍,网上银行个人交易额1019亿元,比2003年全年增长2.1倍;网上银行企业客户数新增39573户,达到68705户,比2003年底增长1.4倍,网上银行企业交易额32937亿元,比2003年全年增长83%。

  而工商银行在2004年底已拥有超过1000万户的个人网上银行客户和11万余户企业网上银行客户,在线支付交易额累计突破5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

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

  到2005年底,中国的网上银行用户数将飙升到1.4亿户。有关人士分析,目前接受电子银行服务的相对来说是受教育程度和收入较高的社会阶层。这一客户群在银行的二八法则看来,是其中20%的最有价值的客户”,也正是这一群体的金融消费需求,促成银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根本动力。

  但在中国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陈皓看来,这并不代表传统银行业务将淡出视线,“电子银行并不是银行左手打右手的游戏,而是通过电子银行的方式在传统网点服务前面加上过滤网,目的就是要优化现有的渠道服务。”

  2006年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开放。对于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来说,传统网点的成本压力已经愈显突出,更要命的是,这种高成本的网点目前又恰恰在服务于大量低价值回报的客户和大量简单的交易型服务,对于商业游戏来说,这种玩法很难长久。

  同时,传统的存贷款利差仍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营收来源,而国外商业银行的主营收入已开始转向银行中间业务及其他金融服务,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式和业务结构势在必行,也是叫了多年但成效仍不明显的口号。而在这背后,信用体系、分业管制都是讨论多年的关键词。

  如今电子银行深入发展的内在需求再次将这一老问题摆上台面,互联网的深入应用带来的电子商务热潮使得银行在进行业务创新方面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动力,在银行中间业务方面,网上支付、电子转账等已经开始成为主流收益,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开始找到金融产品创新的感觉,并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和服务。

  来自搜狐等电子商务网站的消息,2005年5月,工商银行针对个人网上银行将推出有关网上支付的营销活动。记者向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推进处副处长周永林求证,周永林称目前尚不能透露详情。同时,2005年工行电子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营销意识也在增强,“电子银行业务2005年最大的变化,就是推出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普及版,而且发展非常快,现在平均一个月增加三五千客户。”

  “电子银行带来了银行针对客户主动营销的观念和模式”,有专家总结说,“传统银行业务中,更多的是坐在柜台后面等待客户上门。”“从运营方式上说,电子银行并不是对传统银行业的颠覆,但从行业观念上来看,电子银行带来的主动服务理念是革命性的。”

  从这一点上说,电子银行还原了银行金融服务的本色。

  应该走螺旋上升路线

  尽管电子银行不断面临新课题,但对于各个商业银行来说,电子银行的战略价值已毋庸置疑。而目前看来,这种价值曲线只会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银行业IT技术的可复制性,导致产品与服务雷同现象普遍,这是现阶段电子银行发展的重大软肋。事实上,再向前追溯,各大银行还处于电子银行渠道的摸索期,产品和服务功能也处于极度不完善状态。在从无到有的生命曲线中,电子银行的解决方案和相关功能模块、构架逐渐大同小异。

  “当电子银行与消费者完成一定程度的互动后,依据消费者需求制定出来的电子产品必定互相模仿和补充”,业内人士认为,“一旦电子银行产品和服务功能饱和时,核心竞争力就从如何设定大众新产品转移到如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打造电子银行品牌,从而培养和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而这也是任何一个产业发展的规律,2005年电子银行的发展仍然处于市场初级阶段。

  种种现象也表明,针对个性化用户定制和解决方案的集成化逐渐形成产业气候。从专心致力于单纯的渠道创新,到推动渠道整合,乃至最终成为产品创新与服务平台之旅中,网银的上帝最终还是客户。电子银行的新产品在银行

零售业务异军突起的大背景下,一鼓作气地推陈翻新,但不可忽略的是产品最终要落实到消费者身上,大众需求和特定个性需求将始终主宰电子银行产品的方向和功能。

  至于与银行内部传统业务之间的关系,尽管与传统网点分庭抗礼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然而以网银为主流方向的电子银行,不再是过去所谓物理网点的机械重复和替代。如何与传统网点相结合,整合银行整体资源进行业务创新才是电子银行更需努力的方向。事实上,几大商业银行电子银行部在银行内部的低调,也正说明了电子银行业务在以合作姿态向内部寻求资源支持,进行突围。

  而在黄秉发看来,国内银行在电子银行尤其是网上银行的发展方向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加强。

  “广度的加强,是指加强业务功能的多元化,业务类型可以包括国际业务、投资

理财业务、提供各种业务的申请手续、B2B、B2C等,也可以通过网站去推广理财业务或更高层次的财富管理业务,并加强客户教育以增强他们对相关业务的兴趣。深度的加强,则是指向客户提供更深层次的业务功能,这也是银行间能够达到差异化的重点,同样的功能类别可能每家银行都有,但主要看谁的功能做得更为人性化、谁的功能更能帮助客户加强其营运效率和提供增值服务等。”

  对于电子银行的发展,有人打趣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只有内外合力良性地相互作用,电子银行的彻底革命性才能完全释放。

  责编 赵岸英 zhany2001@163.com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