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研究 > 正文
 

外资银行给我们带来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11:06 《财经界》

  记者:现在许多人在谈到加入WTO后中国的银行业时,大多把外资银行的进入描述为"狼来了",您是怎样认为的?

  王元龙:我不这样认为。尽管外资银行与中国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是在华的外资银行也属于中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业之间的合作将使双方互惠互利,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的合作有广阔的前景。一方面,外资银行需要中资银行的合作,如
在中资银行开立外汇结算账户用于调拨外汇头寸、转汇款或委托付款,以及从中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等;另一方面,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合作也是必然趋势。

  记者:面对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中的金融机构,外资银行在竞争力上将比中资银行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元龙:这主要体现在体制优势、管理优势、规模优势、跨国服务网络的优势。这些优势集中起来形成了综合性服务的业务优势。外资银行可以凭借这些优势和雄厚的实力、良好的市场形象赢得大批优质客户,而银行80%的利润是来自于20%的优质客户。优质客户的转移将意味着利润的转移,这对实力并不雄厚的中国银行业将造成强烈的冲击。由此所及,将进一步延伸到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竞争。

  问题的另一面,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具有明显的资源互补效应。外资银行需要中资银行的国内网络资源和人民币资金优势,中资银行需要外资银行的国际网络资源和外汇资金优势。由此决定了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只能是在符合规则的基础上有序竞争,在竞争中相互合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看,竞争与合作从来都是相生相进、相辅相成的。

  迎接竞争应当先自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状况,严重制约着其抗风险能力和扩张能力。资本不足削弱了银行消化贷款损失的能力和偿付能力。从国际情况看,1999年世界前20家大银行(不包括中国的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52%,其中美国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3%和10.88%,瑞士信贷集团则高达19.10%。相比之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存在较大差距,只有中国银行超过《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为8.5%。

  记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一直困扰着我们,在这方面有哪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呢?

  王元龙:首先,国有商业银行既然是国有独资的,资本金不足理应由国家财政注资,但从近期财政状况看,这一可能性不大;其次,通过商业银行发行债券的方式来补充资本金,但面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巨大缺口,这一招只能是杯水车薪;第三,通过减少资产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但这是一种消极的方式,不可取;第四,实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这一途径,目前最具积极意义。中国银行业需要按照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的要求进行战略性的重组和股份制改造。现在,已有三家银行获准上市。

  对于国有银行重组上市问题,有关部门已明确表示没有任何政策性的障碍。四家国有银行正在为股份制改造方案做多方面的探索。需要指出的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确是目前摆在国有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但这仅仅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浅层次的原因,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为了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使其建立明晰的金融产权结构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否则,上市融资充其量只能使资本充足率暂时提高,但很快就又会掉下来,这种“无底洞”有多少资本金也是难以填满的,同时也使股票市场的发展受到严重扭曲。

  记者:从国际大银行看,平均不良资产率为3.27%,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要高出很多,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应注重哪几个方面?

  王元龙:首先,必须建立控制不良资产产生的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从不良资产的产生源头上进行控制,彻底控制新的不良资产继续产生,即解决增量问题;其次,必须建立正常转化不良资产的机制,如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建立不良贷款处理机构并使其享有与资产管理公司相同的政策,尽快解决仍然留存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即解决存量问题。

  竞争的焦点将在哪里

  记者:我国加入世贸之后,中外银行的竞争焦点何在?

  王元龙:从客户角度讲是优质客户。

  具体而言,跨国企业、三资企业、中国的外向型企业、大型集团公司以及高新科技企业将成为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目前,160多家外资银行在华机构中的绝大多数,其客户对象仍然主要是三资企业,而且主要是外资银行所在国或地区的对华投资和跨国公司,大致比例为50%~60%;中国国内的企业只占10%~20%。中国加入WTO之后,它们的竞争对象将逐步向国内优质客户扩展。而目前中国银行业60%的利润来自于10%的优质客户。

  从业务上讲,中间业务将成为外资银行与中国银行业争夺的重点。中间业务具有表外性、服务性、风险小、成本低、利润高等特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形势十分紧迫。当前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业务比较单一。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各立门户、泾渭分明。目前外资银行在其已开展的一些中间业务如国际结算等方面显露出强劲的竞争力,国际结算业务的市场份额已达到40%左右。

  外资银行经营信用卡业务之后,将会对中资银行形成强有力挑战,尤其是国际卡业务方面。在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中间业务方面,外资银行除继续稳定原有客户(即外资银行所在国和地区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以及其他公司企业)之外,将特别重视为中国国内客户提供服务。实际上,目前外资银行已经在大力开拓其具有优势的投资财务咨询与管理、证券发行与交易等业务,而中资银行则显得行动迟缓。入世后,外资银行在这方面也将会占较大的优势。

  加入WTO五年后,外资银行外币存款份额将占15%,人民币存款占10%;外币贷款份额将占30%,人民币贷款占15%;中间业务可达50%;以及绝大多数衍生产品和投资银行业务。加入WTO十年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可达1/3左右。

  外资银行特别注重优先发展高增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以及其他不占用资产但收益甚高的投资银行业务(如投资管理、财务咨询与管理、资产管理业务、证券发行与交易等)。

  由于外资金融机构在国际声誉、薪酬待遇、激励制度、培训计划等方面比中资银行有较大的优势,国内银行人才外流将不可避免。

  尽管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吸收居民储蓄存款的兴趣不会很大,但会激烈地争夺企业存款。在华外资银行的外币贷款市场份额已超过20%,而人民币贷款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由于外资银行在外汇业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因此,随着加入WTO之后对外资银行业务限制的放宽,其贷款业务将迅速增长。

  开展

零售业务要求机构网点的支持,而外资银行在这方面无法和本地银行相比,因此,在大部分地区,零售业务仍将掌握在本地银行手中,但在一些中心城市,外资银行仍可能争夺到一些市场。从长期来看,尽管外资银行在机构网点上不可与中国银行业相比,但外资银行可能针对高收入人士,通过个人理财服务、信用卡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家居银行业务等,扩大其对私业务的辐射面,以高新技术手段不断取代传统的银行柜台业务,吸引外币和人民币储蓄存款。另外,外资银行的业务集中于中心城市,这对本地中资银行的利润来源将构成严重威胁。

  责编 南焱 nanyan8002yahoo.com.cn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