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拓展外汇衍生产品机遇与风险并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06:3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在实施了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为了满足国内企业等经济主体回避汇率风险的市场需求,央行于上周三发布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意味着今后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用于套期保值目的的上述两种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由此也标志着银行在管理汇率风险中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从此次《通知》出台的背景分析,按照央行的说法,央行于1997年允许中国银行首家试点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经2003年和2004年两次扩大试点,目前已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获准开办此项业务。但随着近年来国内银行衍生产品交易和管理能力逐步提高,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国内企业等经济主体对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汇率避险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银行为扩大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掉期业务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从《通知》规定的主要内容看,扩大银行主体、实行备案制的市场准入方式、银行更为灵活的外汇交易权限和外汇交易项目的扩大等,尤其是增加资本与金融项目交易,无不显示出这一特征:在帮助国内企业回避或管理汇率风险当中,银行将扮演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首先,尽管目前中国已有少数银行试点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外汇掉期业务,但覆盖的范围还远远不够,还无法满足国内企业回避汇率风险的市场需求。所以,如今允许更多的银行开展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允许符合资格的银行开展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回避汇率风险;其次,由于银行在运用上述两项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不仅要考验银行对衍生产品交易和管理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银行的管理汇率风险,如此看来银行如何适应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仍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银行在管理和回避汇率风险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提高,至少有两大积极的意义:一是可以避免目前中国外汇市场交易过度集中于央行的不利现状。由于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强制结售汇制度,央行成了外汇市场的唯一买家,由此导致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不断增加。现在,银行在外汇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显著提升,将国际支付的清算及资本与金融项目的交易全部交给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由此可以将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部分地转移到商业银行身上,同时也可以部分地减轻了央行的压力;二是银行在面对外汇管理风险时,就会根据外汇交易的成本与风险,围绕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在上下千分之三浮动区间内进行报价,增强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从而使得外汇交易价格能较充分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需现状。可见,银行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当然,在看到上述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加强对银行积极拓展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监管力度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尽管银行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的内控和自律管理来管理风险,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监管层加强对银行开展外汇衍生业务的监管。 确实,在新一轮外汇体制性改革进程中,银行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银行在帮助企业等国内经济主体回避汇率风险的同时,也拓展了其新的外汇业务和盈利空间。但是,银行在向企业提供更多和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之前,首先要自己学会如何运用衍生工具来管理或规避外汇风险。因而,如何去适应新的汇率机制,仍然是摆在银行面前的一大课题。 作者:乐嘉春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