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收取额外费难偿银联扩张之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01:35 新京报
■ 观察家 “前门才拒狼,后门又进虎”。4月份中国银行业协会刚刚叫停了争议极大的人民币银行卡ATM境内跨行收费,近日银联报告再度提出:我国目前收取的ATM(自动提款机)跨行费用远低于国外水平,不足以弥补发卡方支付的转接费和交换费,而不允许出机银行向持卡人收取“额外费”,是造成我国人均ATM保有量较低的原因之一。(7月30日《信息时报》)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银联暗示各家银行收取“额外费”的信号,银行有可能采取新一轮的收费行动。从策划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到推动小额储蓄账户收费制度,再到如今的暗示银行收取“额外费”,银联似乎一直在扮演着“收费策动者”的角色。 然而,在目前中国银行卡市场服务体系还远未健全,服务质量尚待提升的现状下,单边完善收费制度,而不敦促银行改进银行卡服务质量,难逃“避重就轻”之嫌;加之服务质量是收费的根本,不同的服务收取不同的价格,这是市场经济亘古不变的道理,在目前银行卡服务趋于同质化,质量罕有提高的情况下,一味强调收费显然缺乏有理的经济基础。 此外,参考国外收费制度经验也需辨证的看待,不应以偏概全。 首先,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提供的报告是基于银行卡市场已经相当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进行收费分析的,但恰恰是在这份报告中,中国银联指出按照目前的发展规模趋势,中国至少要到2014年才能具备目前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水平。在这一较长的发展阶段中,银行卡收费制度将会产生何种变化殊难预料,到时候发达国家不再收取“额外费”也有可能。 其次,银联报告中所提及的数据论据在细节方面值得商榷。自1999年到2006年,我国ATM年复合增长率约19.28%。到2006年底,我国ATM布放量已达到9.78万台。按照这种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ATM规模将达到20万台,到2014年左右我国城市地区ATM市场将步入成熟阶段,市场规模约为41万台。 实际上上述这些数据主要是集中于绝对数量方面的;而真正决定市场成熟程度的主要是相对数量,而在这方面国内ATM的人均保有量远不能和国外相比。以ATM市场已经趋于成熟的澳大利亚为例,2006年6月底,澳大利亚拥有ATM机2.46万台,每百万人拥有1201台ATM,中国仅为其1/40不到。即便到了中国银联认为市场成熟的2014年,每百万人拥有ATM的数据也不到澳大利亚的1/10。从相对量上计算很难说中国市场已经成熟,“额外费”收取的基础更无从谈起。 实际上,即便是银联报告中“额外费”的收取主体———商业银行也并未认同银联的观点。广东某国有银行副行长认为:从中国目前ATM发展的现状来看,还不具备全面收费的硬件条件,盲目收费只能导致客户资源的流失。 那为何银联还是不顾社会各界的争议,在银行卡收费问题上一再发难?原因很简单,银联本身的定位即是商业性的金融组织,盈利是其根本目标。再加上传统的类似官僚体系的管理制度和垄断保护机制,机构膨胀和扩大财源成为其发展中的主要特征之一。 对于银联来说,行业规模是决定收益高低的终极标杆。行业规模越大,其边际成本越低,规模效应也就越明显。行业规模最直接的表征即是银行卡和使用银行卡ATM机的数量。因而提升ATM机的数量也就成为银联最直接关注的目标,推动银行加快ATM机建设也成为其重要的手段。 但银联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金融服务性组织机构,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服务质量提升之后,才能真正扩大行业规模,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加入进来,形成真正的市场规模,而非是简单的扩大银行卡和ATM数量。只有建立了庞大而稳定的客户群,银联才具备真正的收费基础,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发展。 □陆志明(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