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警惕商业银行员工持股水土不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11:33 工人日报
作者:彭兴庭 据报道,建行日前发布公告称,符合资格的约27万员工可认购并获分配合计8亿股建行股份。对于本次员工持股方案,建行解释称“意在激励员工为建行长期服务,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但有建行基层员工称个人认购的股份数量与工资挂钩,普通员工能够认购的和获赠的数量并不多。也有人说此次员工激励等于变相提高工资,慷国家之慨。 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简称ESOP),是一种企业员工拥有本企业产权的股份制形式。1956年,美国律师凯尔索提出“两要素”理论,认为任何人不仅可通过其劳动获得收入,而且还可通过资本获得收入。他说,人类社会需要一项既能达到社会公平,又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于是,凯尔索设计了一个企业员工既能获得劳动收入,又能获得资本收入的“员工持股计划”。 此后几十年间,员工持股计划不断完善,为西方企业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员工持股计划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利益分配机制,还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发动机。在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分配制度早已被确立,应该说,员工持股不存在很大的制度障碍。但是,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员工持股计划被移植到中国,会不会水土不服呢? 这几年,现代企业制度中讨论较多的是“独立董事”。毋庸置疑,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制度安排,在国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是,“独立董事”在中国的遭遇却一波三折:之前是欢呼雀跃,以为迎来了小股东的保护神;之后是质疑,经历了郑百文、银广厦、德隆系等事件之后,独立董事已经恶名远扬,以至面临被废的结局。那么,同样也是舶来品的员工持股计划,是否能顺利“本土化”,又将会对国有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显然仍充满悬念。 众所周知,员工持股计划的关键是公平、公正和公开,否则,不但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拉大职工间的收入差距,导致员工离心、人才流失以至竞争力丧失。在国家商业银行这样的环境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员工持股计划涉及人数二三十万,环节和程序也是相当复杂,资金交易动辄数十亿元,毫无疑问,这必须有相当完备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体系,否则,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金融风险和金融安全问题。 不论是何种制度,都产生和成长于一定的社会土壤,也有一个社会文化环境与之相适应。员工持股也是如此,急功近利推进员工持股计划,这种纯粹的制度嫁接将很可能剑走偏锋。 这些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应该说是成功的。但是,这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造、上市等等都离不开中央的支持。西方发达国家员工持股计划的迅猛发展,得益于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在,国内金融领域大案频发,仓促地上马“员工持股”,是需要慎之又慎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