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汇丰银行报告:顺差无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5日 13:5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王延春 北京报道

  到了揭穿真相的时候了, “减顺差”的流行逻辑混淆了事实真相,顺差无罪!政府的政策选择无须过分将矛头对准 “顺差”。

  汇丰银行新出炉的一份英文报告正在官学体系迅速流传,在 “减顺差”被政府列为 “头等大事”的当下,该报告却颠覆性地提出:“中国应将顺差进行到底!”

  在外界不断施压下,对官学界趋于沉寂的 “减顺差”政策争议,这份揭示中国贸易顺差根由并详尽解读事实真相的报告无疑是掀起涟漪的一枚石子。

  顺差有没有罪?

  贸易顺差被普遍认为是致伤宏观经济最敏感神经——流动性的“经济杀手”。

  当下流行的逻辑是:中国股市泡沫也好、资产价格疯狂也好,都是流动性泛滥惹的祸,而流动性泛滥则主要是由于外汇储备癫狂增长,外汇储备癫狂又是因为顺差。所以抓住顺差,

中国经济方可化险为夷。

  但该报告执笔者、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辩称, “这一切并不是顺差的错。”

  屈宏斌愿意站出来用数字对流行观点,进行澄清。

  今年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2663亿美元,同比多增1440亿美元。如此算来,今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增长量已超2006年全年的2473亿美元增长数。但上半年的外贸顺差为1125亿美元,加上上半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 (FDI)数,顺差相加大约1425亿美元,贸易顺差对外汇储备的贡献率在40%。而非正常结汇和FDI渠道的短期资本流入,则占到了50%。

  早在2005年,渣打银行分析师王志浩曾发布一份报告,2005年中国约102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真实部分也就350亿美元。而余下的670亿美元,是非贸易资金流入,也就是 “热钱”。他推算的相对更高,这个部分占到了整个贸易顺差60%的份额。

  再放远一点看,从 2002年到2006年的4年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1.1万亿美元。贸易顺差的贡献率大概也在40%。

  汇丰报告从而指出,真正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的 “经济杀手”不是顺差,而是短期资本流入。

  屈宏斌说: “通过治理顺差来削减外汇储备,解决流动性,是本末倒置。”

  此前,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也曾表示,外贸顺差不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因此也不该是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

  另一种普遍观点是贸易顺差国际关系紧张、贸易摩擦加剧的 “罪魁祸首”。

  的确,美国、欧盟等国家一直拿 “贸易顺差”说事。从舒默法案,到近期美国议员提出的反倾销报复案;从欧盟鞋和胸衣事件,到针对中国商品挥舞反倾销大棒,中国为了 “破财消灾”,曾派出几拨超级“采购团”,揣着几百亿美元进行国际采购。

  但是, “贸易顺差”是经济问题吗?

  屈宏斌表示,假如明天出现奇迹,我们把中美的贸易顺差减少了一半,甚至减少为零,美国就与中国是亲密战友,志同道合伙伴了吗?

  “这并不是单纯的贸易纠葛,它是一个政治问题。”

  摩擦是一个表象。它所反映的是经济强国与即将成为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如果明天奇迹出现,新的摩擦 “替罪羊”将现身。

  该不该打 “顺差”的板子?

  海关总署7月10日发布,6月份我国贸易顺差再创历史新高,并连续第38个月实现顺差。

  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导致“减顺差”的紧缩政策进一步出台。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从来不苛求顺差,我们下半年将采取更多措施,努力降低贸易顺差。

  事实上,

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等部委联手,为减顺差打出系列组合拳,当许多国家在对外贸易政策上主张 “奖出限入”,而中国则在政策上实际上实行了 “限出奖入”。

  但是,似乎系列 “打压”政策失灵了,顺差依然逐月高企。

  汇丰报告提出,这样的行政打压行为对内生的经济结构来说,没有太大作用。顺差扩大是中国经济结构必然结果。2亿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巨大的中国劳务输出必须在全球产业链条上解决。必然导致中国出口拉动型经济的增长模式,这也正是中国宏观经济之所以维持高增长低通胀的支柱,历史上德国、日本、韩国也走过了 “高外汇储备,高顺差”的工业化阶段。中国正在趟过这条河流。

  而中国也必然成为跨国公司当下布阵全球市场最关键的 “生命线”,国外企业选择中国,符合他们的成本优化,即使中国的外资政策已经从过去的 “鼓励外资”转为“选择外资”。

  这一切正是中国的价值所在,是别的国家梦寐以求的比较优势,“为什么要人为破坏,轻易放弃?”屈宏斌对记者说。

  “用行政手段粗暴地干涉企业的自由选择并不可取。”屈宏斌说,减顺差不应该成为中国政策选择的目标。即使顺差是导致外汇储备的原因,在政策选择上也要综合权衡中国长期发展战略与短期流动性问题间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一个事实是,谁在制造顺差?

  去年的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占80%,一般贸易占20%。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料和中间产品,利用中国劳动力进行加工,进而出口到世界各地。这意味着顺差的制造者是加工贸易,是外资企业。

  中国贸易总额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例超过50%。2005年,中国与美国表面上贸易顺差有几百亿美元,但扣除美国在华企业的出口额之后,这个顺差立即减少了40%。

  这一点美国议员其实明白,美国议员舒默曾含蓄笑对屈宏斌坦称: “你说的事实完全对,但你讲的是经济,我讲的是政治,美国政治你不懂。”

  贸易顺差成为替罪羊也不奇怪。

  其实,中国制造业正沿着全球产业链条往上游爬行, “趟过高顺差这条河”后,中国的贸易顺差自然而然地将收缩。到时候,高顺差的 “接力棒”也许将传递给印度、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巴西。

  因此,指望政府打压顺差来减缓中国出口战车的行驶速度似乎不切实际。商务部官员告诉本报记者,“减顺差”是不好硬 “减”下去的,而是采取一调结构,二促进口,来调节贸易平衡。据悉,商务部等部委酝酿的系列鼓励进口增加的金融政策即将出台。

  (本报见习记者胡蓉萍对此文亦有贡献)

  中国制造业正沿着全球产业链条往上游爬行,“趟过高顺差这条河”后,中国的贸易顺差自然而然地将收缩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