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政策目标明确 加息并非最优政策选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大力 自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政策公布之后,有关央行下一步政策的猜测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两天银行间市场又有传言称,由于6月份数据不太可能有较大的改观,因此央行很可能在7月初调高储蓄存款利率。加之最近世界各国都进入了加息周期,美联储也有可能在7月初再度调息,因此此番传言还颇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是针对国内宏观经济现状和市场微观主体的特点,加息是否是一个有效的政策还值得考量。而且从央行近期的表态来看,加息似乎也并不是央行当下的最优政策选择。 央行近期紧缩政策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就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对于调控信贷增长无非是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两个手段,即或者是上调利率,或是紧缩货币供应量。对于这两种工具的政策效果,吴晓灵副行长曾公开表示,“尽管我国利率传导机制比过去好,但由于仍对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管理,利率传导机制还是不太完善,这部分导致了我国仍然实行数量调控为主,价格调控为辅的调控手段。” 从实践结果来看,央行上调贷款利率27个BP应该看作是价格工具的一次尝试,但这显然对抑制贷款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随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应该是应对了吴行长先前的一番讲话内容。由此可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数量调控依旧会是央行政策的主旋律。 而且,作为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存款利率与居民消费水平存在的一定的相关关系。若宏观经济的增长方式要从当前的投资推动型向需求拉动型转变,那么当前的居民消费是一定要全力保护的。既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投资过热,而非消费过热,那么调整储蓄存款利率的理由就不是那么充分了。 当前央行进行数量调控还是有很多工具可选择的。除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继续发行央行票据之外,精确打击的“定向央票发行”也是相当有效的一个手段,且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最小,估计未来将会经常显身于公开市场操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