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评论 > 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商业银行改革是中国现代化基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09:33 中国经济时报

  易宪容

  最近,随着国内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期限越来越近,随着外国资本纷纷进入国内银行业,国内银行业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国内银行改革为什么会这样重要?它的最根本意义在哪里?如果从国内银行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来看,我把它概括为银行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换句话说,如果中国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不能够确立,那么国内
经济繁荣、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离开了金融,现代经济就没有源头活水。而在中国现行的金融架构中,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其他融资市场及融资工具缺乏,国内银行不仅成了整个金融市场最基本的融资渠道与工具,而且成了保证民众财富的安全性、提高民众财富收益必不可少的工具与渠道。无论是从国内银行的规模、范围、金融市场的主导性及潜在风险来看,国内银行的任何调整与变化都会对国内经济与个人财富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银行所拥有的资产达到近30万亿,而

证券市场不足4万亿、保险市场则更是仅1.4万亿;由于近年来证券市场低迷,债券市场不发达,银行业占国内融资比重在90%以上。正因为国内银行业的规模及在融资中的绝对比重,中国的金融业就是以银行为主导的格局。

  国内银行业对金融市场之影响,不仅在它的正向诸方面,而且更在于它的负向各方面。也就是说,如果国内银行体系的体质好,现代商业化运作走向了市场轨道,银行监管体系及法律制度健全,这些都能够对实体经济及金融市场起到好的示范作用。但是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那么国内银行体系就可能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障碍或瓶颈。无论是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缺乏,还是一波又一波的信贷失控,都是国内银行体系的负向性所导致的结果。

  从国内银行业产生与发展来看,它完全是从计划经济脱胎而来,不仅深深印上计划经济的烙印,而且正在成为国内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这使得国有银行的转轨常常徘徊在计划与市场之间,而相关利益者也往往会借助于这种徘徊把计划与市场缺陷糅合在一起并把它推向极端。也就是说,国内银行业的转型不仅表现为一种漫长的过程,而且表现为一种进程的复杂性与艰难性。比如,现代银行制度的供给不足、运作机制的激励与约束不对称、现代企业文化无法建立,银行改革的滞后使其不适应国内经济的快速成长,并导致了国内金融风险越来越向银行业集聚。

  在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资金由“拨改贷”后,银行的贷款成几倍的增长。在那种环境下,不仅国有企业敢借,国有银行也敢贷,从而让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迅速增加。有资料显示,四大国有银行在1998年不良贷款率达到50%。如果不是国家担保,按照一般现代商业银行的法则,四大国有银行早就破产。也就是说,国内银行在转轨与改革中不仅没走出困境反而给社会积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为了分散及化解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这几年成为国有银行改革的切入点和改革重点。无论是行政剥离、央行注资,还是

银监会用制度严格规范,如深化银行不良贷款的监管、持续监管贷款分类准确度、考核不良贷款分类偏离度、动态跟踪各类贷款间迁徙变化趋势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总算在账面上实现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双降”目标。据初步统计,2005年6月末,全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59.4亿元,比年初减少5550.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71%,比年初下降4.14%。

  然而,如果仅是为降低不良贷款率而降低不良贷款率,而机制上没有根本上转变,那么数字掩饰下的问题还是会显示出来。在此,我们既要肯定所取得之成绩,也要看到问题并非数字所显示的那样轻松。如果导致不良贷款机制不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善,国内银行不良贷款攀升又会死灰复燃。

  降低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其产生的机制与环境。如果不良贷款产生的条件与环境不改变,仅是因为出于计划之要求或由于天赐良机而达成目前这种结果,那么,其存在的问题只能是由短期变为长期。即不良贷款的风险会隐蔽下来,但它仍然慢慢地显示出来或爆发。对于这点,早些时候我一直十分质疑,一直认为监管层还有很多事情该做而没有做或国有银行的改革只及表不入里。

  不过,2003年末成立中央汇金投资公司的新机构,对四大国有银行全面的股份股改造及资产重组,以及从2003年开始,政府又花费大量资金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批准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等。也就是说,国内银行的改革这才开始从体制上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特别是,国内银行业全面地向世界开放,引进海外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在于改变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内部

审计、信贷文化及风险评估技术与观念,而从根本上在于改变目前国内银行业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银行市场竞争。因为,外国战略投资者引进不仅能够优化国内银行业机构的股权结构,改变国家股一股独大的僵化局面,还可以根据不同银行的需要带来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产品,可以增强国内银行市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引入国际知名的股东,能提升国内银行在国际上的市场形象,有利于国内银行海外市场的发展与融资。

  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各家银行的情况不同与约束条件不同,它们往往会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外国战略投资者进入模式,会根据自己的核心需要分别在体制、管理、业务和资金等不同方面来引入不同的战略投资者。因此,目前国内银行战略投资者的选择模式是千差万别的。有人把这归纳为存量重组型、增量扩张型、风险化解型和投资转让型等。也就是说,国内银行引入外国的战略投资者并不是一卖了之,而是通过部分卖的方式来增强各自银行的体质,来增强各自银行的竞争力。

  最近市场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国内各银行一窝蜂地引入外国的战略投资者是在贱卖国内银行的资产,目前国内银行改革是以贱卖国有资产为特征。可以说,如果这种说法是对的,那么目前的银行改革肯定是失败的。其实这种说法,意识形态化的情绪较多而实际的分析过少。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它既不是金矿也不是废墟。国内银行业如果不能够进一步深化改革,真正从机制上脱胎换骨改变成现代商业银行,那么国内许多银行所具有的价值不仅不能够为正值,反之可能为负值。一个负值的企业或行业,岂可谈得上贱卖?即使国内许多银行不是负值,但它们的价值在哪里,没有进入市场之前是任何人无法估算的。特别是那些隐藏在数字后面机制运作不健全、制度不足的风险及历史的遗留问题,更是增加银行定价的不确定性。

  如果说,把国内银行能卖到好价钱看成是国内银行本身之价值,就错了。比如说,交通银行如果不是汇丰银行的引入,它不仅不能够顺利地上市,也不能够卖出现在这个价格。因此,我们不能够把外国战略投资者引入看做是国内银行资产的贱卖,而应该看做是国内银行改革必须走出重要一步。事实上,如果国内银行不能够迈出这样一步,那么其改革之成功不会那样容易。

  总之,银行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而且银行改革的成功就得从根本上来改变其体质,增加其成长性。这样国内银行才能真正脱胎换骨生长成现代商业银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9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