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评论 > 正文
 

国有银行改制背上贱卖恶名 打的是无准备之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 17:45 《时代信报》

  胡斯然/文

  一个好的将军,不会打无准备之仗;一个优秀的棋手,会调度自如,不把自己领进陌生的禁地;同样,一个想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银行家,也必须在谈判之前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避免陷于被动的境地。

  然而,随着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的步伐渐行渐近,随着美国银行、新加坡淡马锡、苏格兰皇家银行、花旗和汇丰这些名字不断地与之接触,人们开始惊恐地议论:国有银行资产是否被贱卖了?

  不过,在这场改制中,其实并不存在相关规则的缺失以及“黑箱操作给利益相关方”等问题。我们也应该相信——坐在谈判桌这一端的国有银行,一直在力争与坐在那一端的外资银行博弈出一个好价钱。

  但现在,面对“贱卖”的质疑声此伏彼起。四大行不仅在外受尽攻击,在内也背负骂名,所处的被动局面,与当初的上市冲动形成了极强的对比。

  原因何在?

  9月15日,中金公司十周年论坛上,总经理谢平坦诚,国有银行在谈判中,就是给予对方压价的筹码太多,其中感到最无力辩驳的软肋,归结起来有五点。

  首先是

社会保险问题,国有商业银行无不是超级航母,每家银行都有数十万员工,外方不愿意承担高额的社保经费支出;第二,沿袭数十年的国有银行高管的行政任命方式不为外方所接受;第三,国内银行近年案件频发也是备受攻击的薄弱环节;第四,政府干预成了外方的打折条件;第五,税收制度、劳工制度等与国际通行做法不同。

  如此多的漏洞,连谢平都坦言,“在外国投资者眼中看来,目前体制下,国有银行的价格确实有许多要打折扣的因素。”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终止谈判,先回家把问题一一解决,准备充分了再去谈?

  要说国有银行没有准备,也确实冤枉。

  对于央行与相关主管机构来说,以注资的方式来帮助四大国有银行财务重组,帮助四大国有银行去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包袱,就是为了改制做的充分准备。

  但另一方面,央行又定下了中行与建行硬性的运营指标,以此来促进它们早日达到上市的标准。

  计划思维的模式重现。在主管部门的安排里,突击上市,什么时候上市,都有明确的时间表,因此,国有银行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上市,只得接受外方的压价,于是出现股权出售估价出现过低的现象。

  真是荒唐。

  国有银行改革怎么能够这样只入其表,却未能深入其里?怎么能够为上市而上市,只求快,只求量,不求质?怎么能够在没有准备好就匆忙上阵,与外资谈判,最后弄得个“贱卖”的恶名?

  安永

审计部合伙人何兆烽认为,“刚刚满足上市条例最低标准的企业不宜立即上市”,因为,上市肯定卖不到好价钱。

  此话有理。然而,刚刚注资完成的国有银行哪怕还没有达到最低标准,也开始了上市的莫名冲动,最终将自己的弱点尽显,自降身价。

  四大国有银行股改的核心,笔者认为并不仅是如何通过财务重组达到上市之标准,而是让四大国有银行通过这种股份制改革及财务重组真正实现运作机制的转换;也不是在计划经济思维的阴影中窝囊地任人宰割,而是走上真正的市场改革之路,脱胎换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5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