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评论 > 正文
 

信贷风险因素浅析:政府信用缺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 15:44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政府信用就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信用,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它是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映。

  从总体上讲,我国当前政府信用行为的主流是好的,但是,由于我国体制方面的原因和认识上的偏差,政府信用仍然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进而给我国银行直接或者间接带来很
大的信贷风险。本文结合我国近几年来政府失信的行为,对政府信用问题进行解析。

  一、政府四种失信行为分析

  失信行为一:滥用国家的政策,政策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使公众对未来缺乏信心。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够充分,加上受传统权力观念的支配,有部分政府人员认为政府权力是无限的和不受制约的。中国的经济是政府主导下的经济,政府在制定决策时没有责任约束,即使决策失误政府也没有责任。行政赔偿制度也很不完善,在利益约束软化的条件下,其结果就是政策的滥用和决策的失误。

  那么,造成我国一些政府滥用国家政策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政府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政府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工作变动,往往会给工作的连续性带来潜在的破坏,时常出现一届政府一朝政策,使政府的公信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大打折扣。二是政府行政决策随意性大,不负责任。当前,有些基层政府在决策时不从实际出发,不深入调查了解情况,不讲究科学,凭经验和习惯办事,致使决策失误,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由于制定政策缺乏规范,使得政策容易改变,而政策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对未来缺乏信心,从而使政府的信用在群众心目中遭到削弱。三是行政审批缺乏规范性。政府首先是制度、规则、法律的制定者,如果政府失信,就会直接影响制度、法规的权威和约束作用。有些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审批程序过于繁琐,不透明,审批环节不一致,审批标准随意性大。四是在行政执行方面不规范。根据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法律赋予了政府较大的自主管理权。正是因为行政自主管理权较大,政府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谨慎用权,规范用权,使行政执行不偏不倚。而有的政府组织在行政执行上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标准,缺少必要的程序和步骤;有的在行政执行中自由裁量权过大,根据不同的对象办关系案,根据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处理和对待。

  失信行为二:滥用地方政府职能。有的政府机构不恰当地介入经济活动,任意侵犯经营者的合法权力。有的政府机构为了创造“政绩”,不惜牺牲国家整体利益,肆意破坏政府信用和金融信用,采取种种非正常的高压手段迫使当地银行给企业项目贷款,以换取地方局部的小利益。一些政府机构招商引资时热情周到,开出许多优惠条件,一旦投资者注入了资金,建起了厂房,开始运营赚钱,就会找各种理由不承认合作协议,分利益,甚至搞吃、拿、卡、要等不光彩行为。诸如此类的地方保护主义如果不加以克服,必定严重破坏国家和政府的信用。

  失信行为三:政府

公务员职权的滥用。政府的各项行政管理活动最终都要靠行政人员来执行,政府信用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政府行政人员信用的好坏。当前,有部分政府行政人员不讲职业道德,不诚实守信,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对国家的方针政策阳奉阴违,对群众欺诈恐吓;有的行政人员徇私枉法,为各种造假行为大开绿灯或实施保护;有的行政人员假公济私,腐化堕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等等。行政人员的不诚信行为导致政府信用丧失,使干群关系恶化。

  失信行为四:政府行为缺乏公开性,透明度不高,暗箱操作过多。政府信息渠道的不畅通从某种意义上也导致了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

  二、我国银行主要面临哪些政府信贷风险

  所谓政府信贷风险是指在政府信用的引导下,银行向政府发放的或者向与政府有关联的企业发放的贷款,由于政府行为而使银行面临的坏账风险。

  中国目前的政府信贷风险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政府重复建设造成的信贷风险、政绩工程造成的信贷风险和政府“失信”造成的信贷风险。

  (一)、政府主导下低水平重复建设带来巨大信贷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需求过热,于是各路投资一拥而上,导致重复建设,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一般来说,低水平重复建设一般过于强调规模,生产方式雷同,企业采取同样的技术路线进行大批量生产,提供的都是使用价值相差不大的产品,所以竞争只能在价格上展开,于是价格战此起彼伏,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很多项目胎死腹中。而这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的同时,也给银行业造成巨大的信贷风险。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目前持续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的比重持续上升,其他渠道资金来源的比重却在相对下降。从资金到位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投资到位资金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国内贷款,达到55.9%。显然,重复建设造成的损失有很大一部分将由银行来承担。政府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行为,大大增加了银行信贷风险。

  (二)、纷纷上马的政绩工程埋下银行信贷风险隐患

  很多地方政府一味强调经济发展速度,急功近利地追求政绩。政绩体现在何处?最容易被人发现的当然是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于是乎,各地大兴土木,大搞基础设施,大兴开发区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开发区”热潮造成的结果是,目前省以下开发区有2500多家,占全国开发区总数的2/3。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乡乡建园,镇镇办区”的情况。虽然去年以来国家清理了大批开发区,但是目前开发区的数量仍不在少数。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中央项目完成投资3013亿元,同比增长15.5%;地方项目完成投资24954亿元,增长28.7%。从资金到位情况看,投资到位资金33594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27%,国内贷款增长11.8%。由此可见,政府投资的增长速度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的速度都是较高的。

  众多大项目的上马显然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支持。资金哪里来呢?显然,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特别是随着政府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让民间资本进入将成为最终目标。问题是这些基础设施大多资金投入量大、回收周期长、收益率不高。为了吸引民间资本的进入,很多地方政府纷纷以自身信用为企业提供担保,从银行获取贷款。

  有些地方政府考虑更多的是“面子”问题,而非经济效率。很多设施的上马并未经过认真的可行性分析,大多出于短期化考虑。由于没有收益,政绩工程只能亏损,贷款也就失去了还款来源,损失最终只能由发放贷款的银行来背。从表面上来看,银行贷款的相当大一部分是以企业名义借得的,是市场化运作,坏账发生的责任应在银行本身。但这些贷款往往是在政府的参与下发生的,因而政府也应负一定责任。

  (三)、政府失信导致信贷风险

  关于政府失信行为的几种方式,以上已经做了详细分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国内一些BOT项目融资、特许经营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政府不履行承诺和不信守合同,最终导致众多银行产生大量的坏账。因此,政府失信也是导致银行产生坏账的一个重要原因。需要引起银行的重视。

  总之,政府信用缺失是全社会失信中最具破坏力的毒素,它直接导致了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失常。目前我国国民的诚信水平总体上有所下降,有些国民的诚信水平甚至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据统计,近些年来,我国因不诚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不讲诚信,让我们损失的不只是金钱,更主要的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国民的信用缺失与我国政府信用缺失有关,因而构筑政府信用已刻不容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信贷风险相关网页共约117,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