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评论 > 正文
 

良好邮政储蓄改革:牵一发动全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11:48 《法人》

  邮政储蓄必须与邮政体制联动改革。将邮政体制撇在一边,单独进行邮政储蓄的改革不可行;不考虑邮政储蓄改革,单独改邮政体制也不行

  特约记者 于石

  这个仲夏,因为一项改革,全国将有50万邮政系统的员工面临着利益的再分配—邮政
体制改革纳入日程,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日期逼近。

  此前的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根据改革方案,将会重新组建国家邮政局,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邮政储蓄银行。

  7月30日,银监会发表公告称,银监会将积极做好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有关准备工作,“力争这一工作年内见成效。”

  而在今年年初的1月19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已经在2005年工作计划提到——银监会将根据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将其纳入银行监管体系。

  虽然,来自国家邮政储汇局的消息称,邮政储蓄银行的方案正在制订当中,争取尽快提交到银监会进行审核。按初步拟定的方案,未来的邮储银行将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控股,并按照公司制模式运作,业务定位于特殊商业银行。并一改过去只存不贷的模式,将对外发放小额贷款。

  而近日,记者从各方面了解到,邮政储蓄银行的各项方案目前还没有尘埃落定。

  扭曲的央行初衷

  邮政储蓄业务开始于1986年1月。按央行当时的设想,希望通过邮政系统的庞大网点有效地回笼货币,以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对邮政储蓄实行的是“只存不贷”的政策,将其吸纳的资金全部转存央行。

  1997年以后,央行对邮政储蓄资金实行资金转存、统一账户制。即邮政储蓄资金全额转存央行,利率曾经达到4.6008%。

  2003年8月1日,央行对邮储存款实行新老划段,此后新增的储蓄存款资金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原有的存款(约8290亿元)继续按4.131%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

  事实上,自1996年至2002年人民银行已经连续8次降息,但邮政储蓄的转存利率仍远高于同期商业银行交存央行的准备金利率。据统计,目前有多达8000多亿的邮政储蓄放在人民银行,仅2002年邮政总局就从人民银行处获取了180亿元的转存利息。.而这一度被认为是对邮政系统的一种补贴。但是,显然,这样的补贴使得各方都不是十分满意——对于国家来说,等于按住了左口袋,又不得不掏右口袋。

  其实,有关统计数据已经表明国家各个部门的一种取向——1998年邮政电信分离,尤其从1999年开始四年中国家对邮政的亏损补贴逐步减少至80亿、50亿、30亿和10亿。

  由于邮政储蓄可以坐享巨大的无风险利差收入,导致邮政储蓄系统吸储的积极性非常高,成功回笼了大量的闲散资金——邮政储蓄存款余额每年以1400亿元左右的速度增长,而这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银行的初衷——邮政储蓄是要回笼货币。

  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带来了更大的弊端——邮政储蓄一度成为了农村资金的抽水机。一个数据可以表明——在邮政储蓄所吸收的存款中,来自农村地区的比例高达70%。

  在这种矛盾之中,银监会认为,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邮政储蓄与邮政企业混合经营管理的体制问题日益突出,各种风险难以防范,特别是邮政储蓄新增资金自主运用后,由于邮政储汇局只是邮政局的一个内设职能部门,而非独立法人机构,邮政储蓄体制与风险管理的矛盾日益加深。

  而邮政储蓄银行显然是这样的选择。

  邮储银行规划“潜行”

  事实上,关于邮政储蓄银行,在199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央行就首次提出通过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来解决转存政策所带来的各类问题。在1999年,央行又曾出台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方案。当时此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但是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邮政储蓄银行并未像预料的那样很快出世。

  虽然,央行也是刻意让邮储资金推向市场。比如2003年8月,人民银行将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人民银行的部分,按照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1.89%计息。但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这1.89%的存款利率已经明显低于邮政储蓄吸储的成本。很简单,邮政储蓄面临倒息差的风险。

  按照此时的相关文件,经国家邮政局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并获批准后,邮政储蓄机构可以进入银行间市场参与债券买卖,也可以与中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办理大额协议存款,与政策性银行进行业务合作,开展部分中间业务。此外,邮政储蓄机构还可依程序申请成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承销团成员。

  但是,这些对邮政储蓄银行来说显然风险性很高。于是,在整个邮政体制改革滞后的情况下,邮政储蓄银行也是一再被搁置。

  2005年6月23日,邮政总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局长会议,会上,邮政总局局长刘安东在会上发言,将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并成立一个邮政监管机构——邮政管理局。

  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实行政企分开,重新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家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

  但是从记者各方面了解的情况来看,这只是原则性通过,其中的变数依然很大。

  更为重要的是邮政储蓄银行涉及各方面的利益博弈——邮政局、

财政部、国资委、央行、银监会、商务部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李佐军博士告诉记者,邮政总局不愿放手邮政储蓄,而财政部从部门来说也不愿意多掏钱来补偿邮政储蓄银行剥离之后邮政局的困境——

蛋糕那么大,大家都向他要;国资委想要管理资产,而设立邮政储蓄银行无形之中也是增加了管理对象;央行对邮政“只存不贷”稳定拿利差的模式也是怨言颇多,特别是其他商业银行更是希望公平竞争;银监会认为邮政储蓄在邮政局内部资金应用渠道难以拓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而且违规案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地方金融秩序;商务部后面则是跨国的快递公司的压力。

  一面力挺邮储银行,一面倒戈。显然,在这些博弈的背后就是利益机制如何进行重新分配。

  邮储银行提速?

  根据目前的建制,邮政储汇局直属于国家邮政局,是其二级单位,各省(区、市)设邮政储汇局,隶属于本地区邮政局;而国家邮政局又归信息产业部管理。在改革方案没有完全尘埃落定之前,要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在邮政系统内部本身的博弈就很复杂。

  邮政部门迫于扭亏压力,为降低成本不断收缩经营网点,会造成服务能力特别是农村下降和服务质量恶化。有关调查显示,山西省某两个乡8000多人口共用一个邮电所,所里只有一个员工,且办公条件十分恶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的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从单独成立邮政储蓄银行方案看,由于未考虑弥补邮政系统的巨额亏损,因此不具可操作性。目前邮政系统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邮储,且越是基层比重越高,在一些农村支局占比高达90%。一旦将邮储从邮政分离又没有补偿措施的话,这些营业网点将立刻垮掉。因此,该方案必然会遭到邮政部门的抵制。

  可见,其中必须为邮政的传统业务想好出路。

  从国外的邮政储蓄的情况来看,美国、英国将邮政定位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享受免税待遇;日本、印度的邮政职员均被列入

公务员系列,享受与政府雇员相同待遇。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人口10亿,拥有15万个邮政网点,25万个投递员。

  而荷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或许值得我们借鉴。1968年,荷兰邮政银行与邮政部门分离后,双方仍然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邮政银行继续租用邮政机构的网点办理金融业务。1993年以后,双方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组建了一家各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双方共同建设、管理、拥有和使用网点。

  目前邮政储蓄资金的运作均限于批发银行业务,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资金,这可能也是将来邮政储蓄银行较为合适的定位。而由于受到自身软硬件限制,邮政储蓄机构不必像商业银行一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邮政业务可分三大类型:通政类服务,是保证中央声音的及时传递和政令的畅通,包括党报党刊、机要文件的传递、边防官兵信函的邮递等。这类业务亏损需财政的支持;通民类业务,是保证公民的通信权利,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也属政府职责应由政府承担;通商类业务,是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商业性服务,包括集邮、快递、代理收费、汇兑、邮储等,这类业务通常是营利的,可不由财政补贴。

  这样只有在内部算清楚,鉴定清楚,包括怎么补贴等,这样才能最终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但是,很多接受采访的人士表示,邮政储蓄并不能单兵突进,而是要与整个邮政体制改革配套,这样才能最终提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认为,邮政储蓄必须与邮政体制联动改革。将邮政体制撇在一边,单独进行邮政储蓄的改革不可行;不考虑邮政储蓄改革,单独改邮政体制也不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