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3日14:00 中国产经新闻报

票选中国好银行: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6(第四届)银行业发展论坛”拟定于7月7日在北京举行。作为年度盛会的重头戏,“第四届银行综合评选”正火热进行中。欢迎参与投票!

  本报记者 丁蕾报道 近半年来,有关“一行三会”的改革备受市场关注。

  此前,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制定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有媒体报道称,此次“金改”,可能会形成“超级央行”模式。由人民银行下设“金融管理局”,统筹证监会、银监会及保监会,由该管理局负责三会在政策及监管上的协调。 不过,据央行一位司局级官员表示,四家部级机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方案也不只一个,随时都有可能变化。他同时强调,央行在金融监管体系与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乃至统筹和牵头作用,以及三会的回归,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成立“超级央行”还未成定论,各方对此依然存在争议,但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监管框架不适应金融业发展

  5月29日,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在金融街论坛上称,当前股票、债券、外汇市场之间相互联动和传染的状况在上升,表明现行的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

  陈雨露指出,现代金融发展的趋势与有效监管正存在问题。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金融产品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和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体系。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日趋明显,但另一方面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在不断增多,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加速暴露,民间借贷和互联网叠加的风险不断显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联动和传染状况在上升,这些都表明现行的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

  陈雨露认为,我国金融业改革的着力点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微观层面要遵循市朝改革方向,有序地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审批,构建激励相融的体制机制,支持和鼓励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宏观层面上,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和金融监管框架,消除监管空白和监管套利,维护金融稳定。特别是对于那些可能会引发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因素应及时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妥善加以管控,牢牢守住底线,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不断提高货币政策和宏观金融管理的有效性。 风险加大凸显监管重要性 “目前的金融监管,确实存在问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也撰文指出。

  王国刚表示,在1992年中国金融监管框架进行了重大调整后,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就。其中形成“一行三会”的稳定监管框架可以算得上是最大的成就。但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监管框架,目前已经不能支撑我国复杂多变的金融发展,反而可能对目前金融领域中一些新兴企业、产品产生了限制,对金融领域创新来说是很大的一个阻碍。 王国刚表示,随着金融改革深化和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金融监管框架的不足之处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成为制约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些场合金融监管的不到位,不仅导致金融运作的混乱,而且成为加剧金融市场动荡的重要因素。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肖鹞飞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持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目前的分业监管对金融创新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从前“一行三会”的监管构架是在90年代初期金融体系改革时,为了将各行业隔离开,建立防火墙。根据原有的金融分业经营的情况制定出的,银行、证券、保险三者分别进行分业监管。但是随着时代在改变,金融在发展,现在的金融已经开始出现混业经营的情况。肖鹞飞举例道,例如中信集团,不仅有商业银行,还有证券与保险,有时会受到多重的监管。

  肖鹞飞认为,这种多种业务混合开展的模式让金融监管很难对银行、证券、保险三类产品的界限有所区分,增加了监管难度。很容易出现“大家都不管”和“大家都来管”的极端情况。比如大量表外资产的出现,这些表外资产无法受到监管,既不属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范围,也不受到五级分类、存贷比等规则的约束。大量的表外资产,“大家都不管”,为企业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与风险。“大家都来管”的例子也同样存在,去年6月份股市暴跌,监管方面提出了一些列救市措施,但由于几家监管部门没有办法协调,各有各的想法,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于是没有任何成效。

  “其实早在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对整个金融领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与影响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发现,银行、证券、信托、保险这些行业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很难严格地对其进行区分。行业间联动性很大,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今后如果单从某一行业进行监管,可能会产生监管盲区。”肖鹞飞指出,因此由分业监管逐渐转变为混业监管,是未来监管的发展方向。 监管应遵循市场化 从目前的状况看来,市场对一行三会进行融合,不再划定金融产品界限,统一进行监管的呼声较高。

  对此,肖鹞飞表示,此举除了有利于加强金融监管效率外,也对金融供给侧改革与简政放权、促进金融产品市场化产生利好。

  肖鹞飞表示,监管的整合也有利于监管资源的利用。“目前人民银行缺少监管力量,对整个金融形势的管理协调无法发挥更好的作用。但从全国来看二级城市中的人民银行还有可能发挥一些作用,相比之下在三级城市中的人民银行浪费了大量的监管资源。因此如果将监管资源整合,则可以让人民银行的一些资源重新得以利用。

  “人民银行的权力在削弱。将监管分散到三会后,人民银行缺少监管手段,只有通过调节货币政策、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等才能对金融市场进行协调,保证平衡。”肖鹞飞说道,所以将监管机构整合,有利于将为数不多的监管手段进行整合。这也正是简政放权取得成效的证明。

  人民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利率等市场调节手段主要是对市场上的需求进行调整。不过随着这些调节手段的成效越来越弱,传统的以需求管理为重点的宏观经济政策遇到了很大的局限。所以对于金融的监管因顺应局势的发展,减少对需求的调节。专家表示,调整供给侧的结构性失衡是未来的改革方向。

  所以,肖鹞飞认为,当前的监管要强调市场为主,市场化才是监管改革应当遵循的准则。“很多事情是可以由市场主体本身决定的,对于这种市场可以进行自我调节的事情,可以不用管。”肖鹞飞说道,“涉及到公众利益,存在系统性风险的东西才是需要监管的。”

  在肖鹞飞看来,目前的监管,首要任务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信息透明,保证信息公开,做到市场竞争公平公正。另外,目前的监管重点主要放在了事前审批上,门槛过高,而出现问题后缺乏处理方式。因此,要将监管重点逐渐过渡到事中与事后的监管。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