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银监会严防融资平台风险转移 警示企业集群风险

2013年01月26日 07:3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杨中华 北京报道

  1月份以来,各大金融监管机构陆续召开全年监管工作会议,布置2013年的监管工作重点,而从2009年以来,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房地产贷款等信用风险一直是银监会每年的监管重点方向。

  一位知情人士指出,随着中国银行业体量不断增长,信用违约风险也引起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其中,融资平台、房地产贷款以及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约占贷款余额的一半以上,也就是最低约31万亿。而近期,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的贷款余额达到了62.99万亿。

  银监会的新闻稿指出,对于地方融资平台依然执行“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政策,对于国家重点的在建、续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随着监管层对融资平台的整理、新增贷款的逐步减少,地方融资平台也有了其它融资想法,而监管层则要求对融资平台实施贷款和非贷款融资的全口径风险监测,以防风险转移和隐匿。”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同时,对于房地产贷款,依然执行调控政策,加强名单制管理和压力测试,加强监控房地产信托以及私募等其他形式的融资风险。

  融资平台贷款控增量

  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状态牵动着不少管理部门的心。

  有媒体报道,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要特别关注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风险防范问题,进一步指导下级国资委密切关注系统内融资平台公司的运行,加强对其经营模式、治理结构、融资规模和偿债能力的跟踪监管。

  与此同时,在银监会的监管工作会议中,融资平台依然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在监管工作会议中,对于融资平台的清理,2013年按照“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政策目标进行。

  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从最近几年的监管政策来看,融资平台余额总量控制比较严格,新增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也是比较有限,而且符合条件的项目都要求比较高,同时对于融资平台也实施名单制管理措施。

  在严格监管的同时,根据审计署的报告,在2013年大约有1.2万亿的地方债务到期,存在着偿还的压力。

  “在面临着债务偿付高峰时,监管机构已经要求金融机构分别把即将到期的平台贷款按照名单列出一个清单来,要求提前做出偿还计划,并且落实还款来源,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重大的违约事件。”一位地方人士告诉记者。

  在监管机构严格控制融资平台的同时,地方政府却提出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为解决当地的基础建设以及城镇化投融资等难题。在银行贷款减少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断采用了债券、信托、私募等新的融资方式。

  上述知情人士认为,融资平台出现的一些新的状况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在2013年的工作中,监管层则要求对融资平台进行全口径的融资监管,不仅仅包括了商业银行贷款,同时也包括了去年很热的政信信托以及通过发行城投债来进行融资等。

  由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城投类债券(仅包括登记的中期票据和企业债)累计达到了6367.9亿元,同比增长了148%。

  在国信证券方炎看来,城投债发行需求可以分为投资需求和置换需求,而2012年占比上升的主要原因就是银监会对平台贷款规模的限制,刺激了发行人的置换要求,城投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而对城投贷款进行置换产生的需求。同时,通过测算,2013年城投债发行的规模将会达到1.1万亿。

  “显然,监管层已经对城投债关注已久,在2012年的季度分析会中,监管层就曾要求防止融资平台风险的转移和藏匿。由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对债券进行买卖的包括了银行业机构、保险、证券等公司,但是买卖的主力依然是商业银行,而一些资质不好的城投公司发行债券,这些债券产生的风险依然是在银行系统内流转。”上述知情人士分析道。

  再提集群风险

  在银监会的新闻稿中,除了融资平台之外,房地产贷款和企业集群风险分别作为2013年的工作监管重点。对于房地产贷款风险,监管层则要求商业银行要认真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差别化房贷要求,加强名单制管理和压力测试。

  在1月24日,央行公布了2012年贷款的投向统计。2012年末,主要金融机构等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了12.11万亿,同比增长了12.8%。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8630亿元,房产开发贷款余额为3万亿元。

  除了银行贷款之外,在过去的几年中,房地产企业也开拓了信托等一些其他融资渠道,而在2012年监管层以及市场都特别关注房地产信托兑付问题,虽然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是没有发生系统性风险。

  一位银行业人士指出,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其他融资渠道一直都受到了监管机构的重视,并且都要求部署严格的监管措施,特别是房地产信托等,以防止发生风险。

  除了房地产贷款之外,企业集群信用风险也被监管层提及。

  在监管工作会议中,监管层则要求,对于过度授信以及多头授信的企业,监管机构以及商业银行应推动建立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防止未来信用风险呈现放大的趋势。

  而在以前的监管中,银监会也曾提及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的内部企业在多家商业银行取得授信,并且授信额度都是相对较高,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

  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集群,监管层也制定了银行贷款逐步退出的机制,并且对行业贷款也采取有保有压的措施,通过淘汰方式来不断化解产能过剩,同时要保障银行债权安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朝鲜宣布正计划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 体育阿联22分广东12连胜 老马单节20分北京胜
  • 娱乐甄嬛传“贱人就是矫情”整晕老美字幕组
  • 财经国企建言外储注资助其出海 称合情合理
  • 科技12306真实建站成本调查:2亿缘何变5亿?
  • 博客习近平接安倍亲笔信时说的两个字(图)
  • 读书毛泽东为啥一定要送子抗美援朝
  • 教育留学投资十几万 海归回国做保安引争议
  • 育儿新西兰牛奶发现有毒物质或打击乳品行业
  • 苏培科:中国需要对不动产进行大普查
  • 谢百三:牛市现象与感觉
  • 高善文:2012年4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评论
  • 成思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着力
  • 王小广:新型城镇化重在推进三大转型
  • 李山泉:医疗保险成为美国另一个沉重负担
  • 罗天昊:大赦的重点不是赦官而是赦民
  • 于刚:社交化购物是咋回事
  • 刘杉:日本挑不起货币战争
  • 管清友:中国会发生债务危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