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银监会:引导城市资本下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 11:30 华夏时报

  作者:贺江兵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多次把金融比为水,监管部门显然意识到:一方面是城市出现了所谓的流动性过剩,表现之一是城市里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排队现象严重,中小企业开户难;另一方面,走进农村,看不到排队现象,各家银行抢着为小企业开户。这主要是因为,城市资本过于密集,出现过剩,而农村金融“缺水”。有研究成果表明,每年农村金融资金缺口在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不久前,银监会办公厅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表示,该会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与监管,把城市过剩的资金有效地引至农村。

  

银监会开闸

  之所以出现农村金融“缺水”,主要的原因是,

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把从农村组织起来的存款投放到大中城市的大中型企业。

  去年底,银监会出台政策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并开始在湖北、内蒙古、四川、青海、甘肃、吉林等6个省、区试点。

  主要推广三类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供水”:可以吸收存款,为“三农”(农民、农业和农村)发放贷款的村镇银行;只为“三农”发放贷款,不吸收存款的贷款公司;农民自发组织的信用合作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

  银监会统计,截至2007年5月底,6个试点省(区)共有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9家,贷款公司3家,农村资金互助社6家。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吸收存款5523万元,发放贷款13843万元。其中,发放中小企业贷款8550万元、农户贷款5024万元,分别占贷款的61%和36%,总体运行良好。

  “水细味甘”

  从银监会统计的数据上来看,引入农村的“水”尚细,远不能解决农村资金“缺水”问题,但是随着农村金融的全面开放,农村“缺水”问题必将逐步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农村金融的开放将会为农村地区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也为打破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局面提供了可能。

  唐双宁在最近的一个小型座谈会上表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诞生,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意义有四:一是中国金融史上增加了3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丰富完善了金融组织体系。二是为“三农”提供了新支持。在将城市资金“甘甜之水”引入农村的同时,也将城市金融成熟的产品、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入农村,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协调运行提供了有效金融支撑,初步实现了“筑渠引水”的目标。三是探索了金融支农新思路。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既是银监会在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方面进行的新探索,也为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摸索了新思路。四是激活了农村金融机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激发了农村金融体制机制的创新活力,“汤水效应”已开始显现,有竞争、有合作的农村金融市场已经在试点地区开始形成。

  困难突出

  正如《华夏时报》记者多次指出的那样,各试点省、区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监管资源配置不足,特别是银监会在县市级的监管办一般只有一到三人,而试点的3类农村金融机构都是在县市以下进行试点。由于监管力量的严重不足,银监会在这个会议上不得不把会议的主题定位于“将主要精力转到监管上来”。

  另外,试点中还存在相关政策配套措施未到位以及个别机构偏离服务宗旨等问题。

  银监会要求试点地区银行业监管机构要重点做好3项工作:一是要切实将主要精力转到监管上来,始终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第一位,积极探索适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特点的监管方式,有效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升监管能力,提高对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防止重蹈农村合作基金会以及储金会的覆辙。二是稳步推进试点工作。银监会将按照工作计划,有步骤地扩大试点范围。银行业监管机构要认真做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充分性调查工作,及时总结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扩大试点做好充分准备。三是要进一步激活农村金融机制。银行业监管机构要引导金融机构,特别是引导农村信用社积极迎接挑战,及时更新经营理念,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核心

竞争力,真正建立分工合理、功能完善、竞争适度、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88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