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区域金融仍有六大问题待扭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央行昨日发布了《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增刊———2005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这是央行第二次发布该报告。央行报告称,2005年全国各地区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但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我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地
报告分析认为,2005年,全国各地区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较快增长,金融运行平稳。各地区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直接融资比重有不同程度提高,融资结构有所改善,至年末,全国各地区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20余万家,从业人员为260万人;资产总额达37万亿元。 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应是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一个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好,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这个区域;一个地方金融生态环境不好,资金就会流出这个区域。在资金流向上,报告认为,流向中西部地区的现金增多。尽管东部地区各金融机构继续成为货币市场交易的主导力量,但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货币市场交易活动,净融入资金有不同程度增加。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和增长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改善。根据央行的统计,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3.7、3.3和1.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5%、19%、17%和9%。 中西部和东北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成为外资进入新热点;财政支出增速也在加快。另外,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西部和东北地区增速加快。东部地区进出口增速高位回落,进口增速回落幅度大于出口,贸易顺差加大或贸易逆差减少。 房地产价格涨幅总体平稳,在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作用下,长三角地区大中城市价格涨幅回落明显,上海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出现负增长;但受消费升级、城市化、土地供应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一些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非省会城市和部分中小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出现明显上升势头。 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在国家产业结构政策指导下,各地区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抑制,27个省市中长期贷款增速出现回落。各地区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票据市场利率呈下降趋势,部分省份票据融资新增额占人民币贷款新增额的比重已超过30%。与此同时,各地区贷款继续稳定增长,全国大部分地区贷款增速处于10%-13.5%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