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首页_信贷风险 > 正文
 

农村大额信贷 高收益背后潜在更大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 13:14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提要:大额贷款收息率较小额贷款高,但与之对应,农村大额贷款存在着更大的潜在风险。部分信用社或者信贷员的违规放款导致清收工作困难重重;由于信息不透明,一户多贷的现象普遍存在,风险呈现隐性化;还有的农信社为片面追求经营效益,将贷款集中投向当地大企业、大客户或者部分行业,形成新的风险集中隐患。此外,农村大额信贷的到期回笼率低,贷款存在沉淀风险。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农业需求相应发生了改变,小额农贷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村社会的需要,农村大额信贷应运而生。大额贷款的发放,拓宽了农信社资金运用渠道,支持了地方企业发展壮大,进而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对农信社来说,大额贷款因收息率较高,大多信用社比较热衷于此。但高收益高风险,农信社发放大额贷款存在着更大的潜在风险。

  到期回笼率低 本金风险大

  农村大额信贷的到期回笼率低,多次转贷隐藏着贷款沉淀风险。从近期调查的桂林某信用社大额贷款来看:虽然均坚持按月收息,无利息结欠情况。但贷款风险主要来自于贷款本金的损失。该联社2004年发放了50万元以上的大额贷款2.1亿元,到期回笼率不到百分之五十,基本上是通过还息转本的形式表现其占用形态正常的,其潜在风险显而易见。截止调查日,该社大额贷款到期回笼率仅为68.9%。

  违规操作导致清收难

  信用联社对每个信用社都规定了一个贷款权限,对某些超权限不符合规定的贷款,有的信用社明知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不会批准,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来逃避上级和银监部门的监管。如全家人以不同名义在信用社分别立据贷款,丈夫立一张据借3万元,妻子立一张据借3万元,儿子立据借3万元,单户看起来,笔笔贷款在放款权限内,其实这种做法只是对“贷款权限的变通”,属于间接超权放款,结果是单户贷款严重超比例。还有的信用社对没有偿还旧借贷款的客户又新加放款,或者同一天给同一人发放多笔贷款。更甚者,有的信贷员在发放贷款时拿原则做交易,以贷谋私,致使信用社对其潜在风险无法及时识别、准确判断,不良贷款“前赴后继”。

  违规放贷的直接后果是清收工作苦不堪言。四川达县新桥信用社为了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将清收工作与全体员工工资挂钩。此外,违规放贷操作中,借款合同、抵押担保手续往往不规范,导致执法部门在处置抵押物时也非常棘手。

  一户多贷 风险隐性化

  一户多贷就是一个贷款户在多个信用社贷款。如贷款户张某在A信用社贷款10万元,同时在B信用社贷款20万元;贷款户李某在C信用社贷款100万元,同时在A信用社贷款49万元,该类贷款不符合贷款通则的规定,且不便于两社管理。再则盘活老贷靠“贷款转期”,即贷款到期后,信用社将未归还的和新投放的打包在一起,与客户重新签订贷款协议,使有些贷款户就由最初的几万贷款变成目前的上十万、甚至百万。就目前来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信用社间贷款信息未能沟通,加之上级管理部门或银监部门工作的的信息不对称,一户多贷的情况往往难以发现,风险更为隐蔽和集中。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