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体制制约使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11:58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 |||||||||
摘要:国家出台了一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不少银行也推出了具体的信贷措施,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但这一问题决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中小企业负债率高、效益低和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是造成这一难题的部分原因。但更重要原因是银行信贷体制制约。银行集中管理、集约经营的管理模式,以及激励机制缺乏,责任与义务不对等,都使中小企业的借款难上加难。中国信贷风险将于2006年1月上旬举办“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与授信风险研讨会”,届时来自银行界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商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近来,有关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注不断升温,银行及监管机构的官员、学者纷纷对此进行多方面剖析,大多数银行也开始了有益尝试。一时间,这个困扰业界多年的问题似乎有了有效解决的希望。 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在持续的宏观调控措施下,信贷收紧导致很多企业压力猛增,中小企业更是叫苦不迭。对部分企业而言,甚至到了危及生存的地步。这当然不能不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另外,许多学者认为,所谓的信用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经营风险大,还只是表面现象,根源在于银行的贷款风险定价。只要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问题,资金供给的双方自有智慧和能力来解决,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之类的问题。既便有,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学者们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少银行也相继推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热情也很高。但是,学者的思路、目前的热情和尝试,真的能够为中小企业打破融资瓶颈吗? 答案是否定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决非在一朝一夕间就能解决的。他们认为只要解决好定价问题,再加上政策的推动,所有困难就可以迎刃而解,这种思路过于乐观,也不够客观。实际上,目前人民银行已经放开了对商业银行贷款执行利率的上限限制。对下限的限制,也是出于防止恶性竞争的考虑。其实,习惯于打“价格战”的国内企业来说,这种限制也是必要的。另外,在普遍认为中小企业风险高的情况下,下限限制肯定不会影响到银行贷款的风险定价。 既然市场环境对风险定价已没有任何限制,银行也有能力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进行初步识别,双方也都有定价与议价的能力和愿望,如果中小企业仍然感到融资难,那问题的根源肯定就不在风险定价上。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主要来自企业和银行两个方面,其中来自企业方面的原因有四点:一是中小企业负债率高、效益低,银行难受理。二是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银行爱莫能助。三是企业转制不彻底,难与银行确立新的信贷关系。四是低效行业新增贷款难。银行方面,其一是企业信用观念淡薄,逃债、废债、赖债现象屡见不鲜,致使银行不良贷款一直居高不下,其二就是信贷管理体制制约。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期。在特殊的环境下,多数商业银行为防止新的信贷风险,集中上收分、支行的信贷权限,实行“集中管理,集约经营”,从而增加了借款申请与受理难度,增加了申报环节,延长了贷款审批时间。目前的信贷管理体制还缺乏激励机制,商业银行普遍实行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和终身追究制度,再加上信贷人员的收入与风险不成正比,更是强化了基层信贷人员的“惧贷”情绪。与其放款收不回而被追究责任,不如不放款而“一身轻”。 必须承认,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贷款难,不仅困扰着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制约着金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银行及社会多方面的大力协同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由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www.unbank.info)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银联信或新浪网许可,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