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首页_信贷风险 > 正文
 

物权法修订新草案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19:15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中国信贷风险论坛 信贷风险分析师 祁鑫

  摘要:目前造成中小企业动产抵押贷款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担保法》规定的动产类型不切实际。中小企业能提供的动产主要是应收账款和存货,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质押一直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订立很多商业性附加条款,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中国信贷风险论坛将于2005年12月中旬举办“2005年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与
授信风险研讨会”,届时来自银行界和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商讨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解决途径和银行面临的风险与机遇。详情请关注
www.unbank.info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动产抵押贷款未能开展是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银行为了降低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往往要求其提供抵押担保。但是众多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不动产以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而银行通常又不接受动产抵押。

  国内实施的《担保法》虽然规定了抵押、质押、保证等担保方式,但由于立法的角度倾向于不动产,实际操作中土地和房产就成为银行、担保机构发放贷款、抵押担保的首选。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建在县或乡镇里,厂房用地多属于集体用地和宅基地。这些土地由于所有权主体(至少三个)在法律上的模糊,造成所有权主体很难确定,使用权难以用于贷款抵押。

  目前我国《担保法》涉及动产类型包括生产设备、知识产权、票据、债权、股权等,大多数并不适合中小企业用作动产融资。例如船舶、飞机、债券、存款单通常并不为大多数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所拥有。我国票据市场、仓储系统不发达,很多中小企业也不拥有票据、仓单和提单。车辆、机器设备、知识产权、普通公司的股权通常因难以转让变现而担保价值不高。而中小企业可以提供的多为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据统计,中小企业资产中50%以上是以应收账款和存货形式存在,总价值已经超过10万亿元。因此,应收账款和存货担保问题的解决将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一个突破口。从国际银行业的实践看,应收账款和存货通常有着比机器设备和知识产权更高的担保价值。在美国,动产担保的70%是应收账款担保。

  但是,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抵押一直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保护,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只有订立众多的商业性附加条款,这样就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因此银行涉及应收账款抵押的范围很窄,主要针对商贸流通企业。银行目前做的应收账款业务事实上是一种应收账款的转让行为,需要贷款的企业(债权企业) 把债权转让给银行,如果债务企业还不起款,那银行就直接向债务企业追讨。如果新《物权法》能将应收账款和存货明确列入动产抵押的范围,那么银行只要跟债权企业进行交涉,通过法院起诉来进行追讨,银行作为信贷人的权利无疑得到更好的保护,因而也有积极性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003年,世界银行投资环境局对全球120多个国家投资环境的调查显示,在影响中小企业(主要指新兴私人企业)融资效率的因素中,信贷人权利保护和私有产权保护这两项因素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信用体系、金融机构数量、利率市场化等其它外部条件。在担保交易法律制度更加完善的国家,信贷的可获得性更高。

  目前正在修订的《物权法》不仅拟增加动产抵押质押的内容,与动产担保相配合的登记制度的也在改革之列。现行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如果新的《物权法》可以通过,银行不仅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大大降低风险,而且操作空间扩大,业务创新也有保障。目前,国内银行还不能像国外银行那样以应收账款为标的单笔单笔地做,而只是瞄准一些业绩较好的大公司进行,看中的也是大公司的还款能力和潜在盈利能力,而不是单纯看中此笔业务流。

  应收账款融资的关键要看债务人的信用,中小企业(债权人)可以通过和大企业的稳定合作来获得银行的信任。例如中小企业的客户是中石化这样效益较高的大企业,那么应收账款就较有保障,银行也容易接受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另外,存货抵押的变现也是重要因素。如果企业产品有稳定的市场销路,能快速变现存货,企业将能比较容易地获得银行的贷款。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www.unbank.info)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