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银行首页_信贷风险 > 正文
 

从民生银行风险管理看商业银行信贷再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 14:15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在民生银行成立的最初几年,其不良资产率曾逼近10%。近5年来,该行通过信贷流程再造、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授信评审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好地控制了信贷风险的发生。该行2005年中报显示,报告期末,全行不良资产率为1.44%,在业内保持最高水平。考查该行在风险管理,特别是信贷风险管理上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建立独立的评审体制。2003年,该行全面推行独立于各级经营机构、由总行垂
直领导的授信评审体制,目的是解决分散授信、多级决策的局面。这一体制的创新在于行政权力退出信贷评审,改由专家组成的信贷评审委员会从事这一工作。在具体措施上,该行推出“信贷评审委员会”制度,委员会由行业专家组成,推行信贷评审的专业化、职业化;为保证委员会的独立和公正,各分、支行负责人退出信贷评审工作,总行垂直管理,并将分、支行的贷款权全部上收总行;实行首席信贷执行官制度,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成立了华北、华东和华南授信评审中心。二是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为使信贷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均处于有效管理之下,民生银行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全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风险的统一管理。该行还设立了资产监控部和下属的放款中心,从贷款的发放、贷后管理到回收全过程监控。这样,从公司部的信贷项目选择、前期调查,到评审部的专业化评审,再到资产监控部的复核放贷、动态监控,最后到资产管理部对不良的处置,形成了预防风险、控制风险及补偿风险的全方位控制体系。三是提高风险防范的专业技术水平。为做到授信评审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民生银行开发了“授信风险管理系统”。这标志着该行风险管理的科技含量在不断增加,为民生银行进一步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论是从体制改革评判,还是从实际效用分析,民生银行的独立评审体制、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都是其风险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这些突破将有效抑制信贷审批过程中的行政干预,全面提高其信贷决策的专业和技术水平,提升对经济政策、市场发展趋向的宏观把握能力,遏制信贷管理的短期行为,降低道德风险,真正发挥贴近市场、提高效率、控制风险的作用。

  没有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良好的风险管理水平,银行的经营和盈利能力就要大打折扣,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可以说,风险管理是

商业银行的核心
竞争力
。近几年来,虽然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迅速觉醒,但在风险管理体制、手段上,大多还处于摸索阶段。中国银行实行了上收授信权限、总行集中控制的信贷管理改革;交通银行实施了信贷流程再造,推行十级评级管理,并分别对授信客户风险和授信业务风险进行评级,该行还于2004年成立了区域审批中心。

  这些做法具有共同或类似的特征:一是削弱分支行信贷业务权限,利用总行或区域性中心的专业、独立优势,集中处理评级授信和信贷审批。二是从人员配备、人员管理和费用方面,不断强化信贷部门包括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并试行垂直管理。三是注重行业风险研究。成立专门机构,选配专业人员,利用专门方法,进行专业研究,将这些研究成果与基层的具体考查结论相结合,提供相对可靠的风险处理意见。总行还依据研究成果来指导分、支行信贷项目与目标客户的遴选。四是加强了风险管理的系统整合,扩大风险控制的覆盖面,并在人员培训、权责分配、激励机制、考查考核和稽查监督上提供强力支持。

  目前,多数商业银行仍以业务营销为导向,缺乏相应的信贷制衡机制,分、支行行长权力过大,操作空间过多,再加上绩效考核评价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所以无法实现风险收益的最优化,不良贷款也难以迅速下降,有的甚至不降反升。民生银行以及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的信贷流程再造,无疑为其他商业银行指出了一条可借鉴的信贷改造之路——尽管这条道路并不平坦,走起来也有一些艰难,且可能也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新的风险发生。

  [本文由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www.unbank.info)授权新浪网独家发布,未经银联信或新浪网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