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投资理财产品谨防嫁错郎 部分收益不及存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09:03 现代快报

  太吃亏 收益赶不上存款

  投资个例:

  陈先生为去年的投资懊恼不已,“去年一季度我炒股赚了一些钱,但是到了5月份我就收手不干了,大盘已经4000点啦,而且当时的垃圾股、题材股鸡犬升天,各种内幕消息满天飞。所以我觉得市场到了这种行情下应该休息了,为了保住自己的胜利果实,我开始寻找一些安全、稳健的投资产品。”

  在通过一番比较后,去年5月初,陈先生花5万元在某银行购买了一款一年期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当时固定收益为3.5%。“当时比存款高啊,那时候利息税还收20%呢。”但是此后央行多次加息,如今,一年期定存的年利率已达4.14%,就算扣完5%的利息税,还有3.933%的到手收益,远比这款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强。

  昨天,陈先生到银行想办理提前赎回,但被告知,受条款限制,该款产品不能提前支取。陈先生现在很郁闷,连存款都不如的这笔投资现在该咋办呢?

  投资建议:

  南京市十佳理财团队成员、兴业银行(601166行情,股吧)南京分行理财中心注册金融理财师CFP严萍认为,买固定收益型产品,投资者肯定要承担利率上升的风险,因为投资者获得了恒定的收益。而买浮动收益产品,要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如果市场好那么收益比预期高,不好则比预期低。就像固定利率房贷产品一样,现在处于加息周期,办理固定利率房贷肯定是划算的,但一旦加息周期结束,而房贷都是长达几年十几年的支出,一旦降息就不划算。

  对于陈先生来说,他买的这款产品由于不可提前赎回,那么只能等待产品到期。因此,严萍建议投资者,今后买固定收益型产品,要看大势,对本金要求很高的投资者、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是可以买一些固定收益型产品,不过在加息周期中,即使投资固定收益型产品,期限也要尽量短。如果是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可以买一些基金、理财产品等。

  挂钩类产品

  投资个例:

  去年下半年,夏先生去银行办理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给他介绍了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位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们银行之前推出了很多的这一类产品,好几只年化收益都达20%-30%。于是夏先生禁不住诱惑就买了。可最近,夏先生发现自己买的这只结构性理财产品居然已亏了8%,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只产品主要挂钩港股,成立时刚好碰上港股大跌。

  投资建议:

  光大银行南京分行理财中心、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魏威称,银行推出的结构性产品,一般来说可挂钩各类标的,有挂钩商品的、能源的,有挂钩指数的,有挂钩单只股票表现的,有挂钩港股的,有挂钩全球市场的。

  “选择产品的时机很重要,同样是挂钩港股的,我们去年上半年推出的几只产品,现在收益还比较高。”魏威建议,对于投资这种理财产品的市民来说,最好对所挂钩的对象有所了解,然后选择相应产品,在能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博取较高收益。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理财同样不能例外。刚刚过去的2007年可以说是老百姓投资热情空前高涨的一年,各类理财产品遍地开花,销售持续高烧不退。但检视一年的收成,不少人账面竟是负数,这个结果给那些盲目的投资者敲了一记警钟。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总结去年亏损的投资者,其原因最后都可以归结到“知己知彼”四个字上来。

  所谓知己,就是对自身状况要有充分认识,主要是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风险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样的。从国际领先银行经验看,根据理财客户各自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银行一般都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定制,这个方法称为风险预算。目前国内银行暂时还做不到这个层次。因此就需要客户自己预先判别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承受力弱的,购买固定型收益产品,哪怕收益率低一点(前提当然是要高于储蓄利率),但能安全收回本金和收益;风险承受力强的,可考虑购买收益不固定的结构性产品,博取较高的回报。

  所谓知彼,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国家宏观经济走势的把握,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但宏观经济走势与利率调整密切相关,利率高低又直接影响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比较收益。如果看准了这一轮的加息周期,早几年购买长期固定利率企债和国债无疑是不明智的。其实也很简单,在看不清大方向的情况下,购买短期(一年以内)的理财产品是比较保险的选择,因为随着利率变化更趋频繁,长期理财会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第二个层面是对具体的产品分析和了解。现在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五花八门,结构越来越复杂,挂钩的对象繁多:美元、股票、基金、汇率、利率、黄金价格、某一指数甚至单个股票等等,而且大多为收益浮动型产品,也就是说,银行只承诺最高收益,下不保底,甚至不保证本金不亏损。另外,不同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形式大同小异,但各自的功能及服务是不同的,不排除部分银行为追求销售业绩而过度宣传、风险揭示不充分的现象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要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是对产品挂钩的对象要有充分了解,不熟悉的领域不做。去年9月份至今,QDII投资者的亏损就是在对海外市场没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的恶果。对于熟悉的领域,每年的收益预期也要随时灵活调整,譬如股票型基金在经历了2006年和2007年收益率连续两年大幅飙升后,今年收益还能不能维持高位,很值得怀疑。

  可以预期的是,在目前投资渠道不多的情况下,理财产品以其较高的收益和较强的流动性仍将是未来的热点投资,但要真正做到低风险、高收益的“稳得利”,还须投资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陈永忠 李佳瑾 王海燕)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