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银行将推高预期收益产品 货币基金优势将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07:20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目前,一年期储蓄实际收益已达3.16%,银行系产品的税收优势已越来越小。在竞争激烈的理财市场,高预期收益的产品,将成为银行未来营销重点。

  固定收益型产品受冲击

  应该说,目前银行推出的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仍略有竞争力,其收益率仍在“双率”调整后的同期储蓄利率之上。上海银行理财顾问表示,随着央行加息,央行票据等收益水平也会提高,下期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肯定也会提高。但由于本次央行降低利息税幅度较大,相当于填补了储蓄与理财产品15%左右的收益差空间,因此新推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升幅度,可能不及储蓄收益的提升幅度。

  主攻高收益产品

  但从2006年2次上调利率之后,银行

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开始“水涨船高”,出现了8.0%、10.0%这样的高收益产品。去年年底,某银行更推出一款预期收益高达25%的产品。今年以来,随着银行系产品投资范围的放宽,预期年收益突破10%已成为常态。

  深发展银行有关人士表示,两年前年收益率3%的

理财产品就会受到追捧,但现在收益率3%的理财产品想吸引客户已变得十分困难。在压力之下,银行下阶段的营销重点或许将转移到“打新股”、“基金组合”等预期高收益的产品上。

  货币基金优势将显

  如果未来银行系产品主方向转向高收益产品,投资者从安全性和流动性方面考虑,不妨多关注货币型基金。由于

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央票、短期债券等货币工具,上调存款基准利率而引发银行间拆借市场各品种利率上升。最主要是货币基金流动性非常好,类似活期储蓄。同时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也有一定竞争优势,以7月23日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例,大部分已超过4%。此轮加息之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还有可能进一步上扬,其投资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据市场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