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商业银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根本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 17:45 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创新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也是近几年银行业的一个热点话题。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重要意义都已经得到了各界的充分认知,各种理论阐述、政策研讨也开展了很多。但是,如果“创新”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的抽象概念,就不可能实实在在地转化为银行的竞争力和金融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的高质量服务。

  从实践角度来看,银行业真正自觉性的创新活动仍然很不充分,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存在较大不足,行业内照搬复制式的“创新”占了很大比重,创新在商业银行具体业务经营管理的很多方面还没有“破题”。造成这一状况有认识理解上的问题,有知识水平和经验积累上的问题,也有内外部环境的问题。

  银联信分析:

  一、商业银行是金融创新主体

  当前国内银行业在竞争和创新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像“千行一面”的产品同质化问题、“现金+酒精”的恶性营销问题、“复杂

理财产品卖给非专业投资者”的误导销售问题等等。竞争加剧导致的创新压力并没有实实在在地转化为银行的内在竞争力和外在服务效果。银行对市场看不全、做不大,根本原因就是对多元化、多偏好的市场需求理解的不细、不深、不积极,金融创新在某些方面甚至偏离了实际需求。

  银行业是面向企业和个人的服务行业,对商业银行而言,创新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国内经济和市场发展为创新提供了有利空间。客观上讲,商业银行应该有充分的创新动力和空间。现阶段,银行业过度竞争与服务空白并存,银行创新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现象是不正常的。

  我国的企业处于成长过程中,居民的金融消费意识也逐步成熟,在很多方面的金融需求是潜在的。银行的客户或潜在客户,有时并不知道自己的金融需求所在,他们面临的可能只是经营管理上的一些具体问题或者不便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除了针对现有需求设计产品外,还需要主动深入了解客户、帮助客户识别金融需求,前瞻性地开掘、发现、培育市场需求,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做市场的引导者。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困境以及对需求把握得不准确,过分被动地依赖上级政策搞创新,有历史遗留的经营理念问题,也有经验和技术水平的问题。但国内商业银行,在借鉴引进国际先进的理念、经验、技术、产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如果仅仅是模仿和复制别人的产品,那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难以超越。

  首先,商业银行必须高度明确自身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是银行为了追求利润、满足社会需求而实施的自主行为。银行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必须承担创新的责任和义务。从市场结构来看,商业银行负责针对市场需求创造和提供各类服务,并获取利润,银行也就是创新活动根本上的发起和执行者。

  其次,创新的动力源自商业银行对市场需求的有效了解、挖掘和满足。银行创新不能眼睛只盯着“上面”(监管政策),盯着“旁边”(同业模仿),更应该盯着“下面”(市场需求),树立需求导向的创新意识。

  二、必须建立适应金融创新特点的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创新不是一个简单地“收”和“放”的关系。创新必须建立在客观分析、严谨论证、正确决策等一系列规范流程基础之上。银行需要引进现代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将市场端与决策端有机地联系起来。市场需求千差万别,银行的定位也应该各不相同,一个好的内部管理体系应该能够快速地发现市场变化、分析出各种有效需求、论证与自身经营发展的适合程度、合理地调配资源、最终形成自主创新产品和市场竞争力。相反,没有科学严谨的内部管理,银行对市场反应迟钝,资源调配不合理,创新成本高而收益低。

  事实上,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在创新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比如,可以引进市场调查统计的方法来收集分析客户需求,引进客户之声(VOC)的方法来改进流程等,这些方法都建立在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上。再比如,应用量化统计方法来测试创新产品的适应性、效益、便利程度等。银行网点的长时间排队问题,国内的商业银行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来有效率地解决业务供需上的矛盾,恐怕有些银行还没有自觉地到网点实际勘测一下每天的客流变化,然后根据实际数据确定不同时段的窗口开放数和柜员数,或是了解办理不同的业务各自需要多久时间区分开业务种类,提高操作效率,甚至可以在减少柜员电脑操作页面切换次数等很多方面做好文章。一个好的管理体制可以给银行带来一个有效率的服务模式,网点排队问题解决好了,银行的品牌提升了,顾客认可度增加了,还会带来更多的利润增长点。

  除了现代管理手段的应用,管理机制的改进,商业银行还应该致力于提升需求管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认识你的业务”、“认识你的风险”、“认识你的客户”、“认识你的交易对手”,这是加强创新内部管理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和业务优势,找准自己的创新“着力点”,这才能有效调动自己的资源,寻找到自己有能力满足的市场需求,这是一个战略上必须把握好的问题。粗放式的需求管理往往忽视专业投资者与非专业投资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导致产品与需求的错配,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三、必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创新过程始终

  风险管理是银行创新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于现代商业银行而言,风险管理已经渗透到它的血液当中。因此,不考虑风险的创新不是科学的创新,不会给银行带来稳定可持续的收益。银行应该在创新过程中保持更高的风险敏感性,让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都贯穿于业务开发的始终。一遇到客户需求,就想到创新,一遇到创新,就想到风险。花旗银行非常重视对中国市场的业务拓展,对中国的市场需求研究得也非常透,他们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的人民币创新产品,非常积极地向监管部门推介他们的创新思路和理念,但在每一项创新介绍中都必然包含对风险的披露,一个产品的风险点在哪里,有哪些控制手段,需要怎样的收益匹配,这是很值得我们的银行借鉴的。在制度设置上,风险管理应该是全流程的事情,研发、管理、销售各个部门和环节的人员都必须参与,他们之间应该有清晰的职责划分,保证风险责任的充分落实。在外资银行中,风险绝不是风险管理部门一家的事,从前端销售人员开始就已经被赋予了风险职责,前台人员往往被定义为Risk Manager(风险管理者),而中后台的风险管控人员则被定义为Risk Controller(风险控制者)。

  同时,风险管理必须成为创新中持续不间断的过程。市场需求天天都在变,创新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在创新中也必然存在着诸多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这都需要风险管理及时跟进,不断修正创新初始阶段遗留的各种漏洞和缺陷,调整创新中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发展的部分,弥补和防范可能产生的新风险隐患。创新和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循环的流程,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四、培育消费者是金融创新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

零售业,有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叫做“扫街”的营销手段。被普遍认为是产品初期最为有效的推广方式。营销人员会携带宣传单,沿着城市大大小小的街道,挨家挨户地向潜在消费者宣传自己的产品。

  通过观察这种产品推广方式,我们可以大体推敲出设计者所作的考虑:首先是潜在消费者没有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服务的意识;其次,他们对这种服务的资格要求、具体流程等知之甚少,需要有充足的时间给予比较详细的介绍;此外,这种详细的讲解有必要尽可能贴近潜在客户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谈话习惯、求知心态。

  同样,创新环境的改善离不开金融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商业银行提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要能够被公众认可、消化和吸收,才能实现它的真正价值。培育金融消费者成熟的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和商品意识是银行业开展有序创新的重要保障。

  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结果的就是金融产品的日益复杂化,也带来了银行与普通消费者之间对于金融产品越来越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消费者很可能面对着自己不了解的风险、自己不适宜的产品、自己不熟悉的环境。基础金融素养的缺乏很容易使他们丧失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要将公众教育作为业务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过程必须嵌入相应的公众教育内容,配备具体的工作措施。做到有创新,就必有公众教育,只有扩大潜在消费群体,才能保持持续的利润增长。

  [本文由北京联合信息网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