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外银行比拼理财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 17:47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本刊特约作者 袁铭良 本刊记者 张尚斌/文

  随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正式开展零售银行业务,其在理财产品上的竞争优势将不断体现出来,而目前中资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多数是给外资银行做“分销”

  2007年开始,中国银行业正式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注册为中国境内的独立法人银行后,将获得完全的人民币零售业务资格,以及从事“银行卡业务”与“资信调查和咨询服务”的权利;而外资银行分行被限制在只能吸收单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

  据了解,目前大约有70多家外资银行在华经营业务,其中许多已开展公司银行业务或进行了战略投资,但多数银行尚未涉足零售银行业务领域。部分外资银行表示,他们不准备直接走在中国本地注册并寻求扩大存款的途径,而是计划通过投资本地银行的方式间接涉足零售银行业务,或者继续专注于企业银行业务。

  2006年12月,银监会正式受理了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日本三菱东京日联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与荷兰银行等9家外资银行将境内分行改制筹建为法人银行的申请。自2007年4月2日正式获得法人银行地位之后,汇丰、花旗、渣打和东亚等4家外资银行开始在国内推出人民币

零售业务,拉开了外资银行的国内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序幕。

  外汇理财产品:创新是主旋律

  相比成长中的QDII,当前各大银行的外汇理财业务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创新不断。目前,市场上已有的理财产品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固定收益类;浮动收益类,特别是其中的挂钩型外汇理财产品,虽然理论上年收益率最高的可达30%,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收益基本上只比活期外汇储蓄高不了多少;不定收益类(主要是以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为主),其特点是直接参与外汇市场的交易。

  对外资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来说,2006年年底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以前中资银行的理财侧重于固定收益型产品,外资银行理财则集中于浮动收益挂钩型产品,两者相安无事。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的利润率偏低,外资银行以往只将业务重点放在利润丰厚的浮动收益型产品上,但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趋同化和中外资银行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外资银行已经开始把触角伸向对方的“地盘”。

  在银行理财产品中,最受欢迎的还是保证收益型产品,然而现行的理财业务管理细则规定,对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这限制了银行拓展保证收益型产品的空间,但是外资银行能通过自身很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开发出新颖的产品来使投资者实质上得到一个高于无风险利率的收益。

  除了普通的外汇理财产品,外资银行还纷纷推出了挂钩汇率、金价、油价、水资源股票、亚洲传媒业股票和红筹股篮子等标的理财产品,其中某些挂钩型理财产品预期的最高年收益率接近20%。这些产品缘何能达到如此高的收益水平?招商银行理财师王晓萌认为,是美元利率的“水涨船高”支撑起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目前各家银行参考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这是美元短期市场利率的主导指标。随着美联储的加息,LIBOR的年收益率也达到4.5%左右。银行把外汇资金通过衍生市场的操作,就能赚取更高的收益。”

  外汇理财产品三大特点

  特点一:期限多样化,产品差异化明显。从短至3个月到长达18个月不等期限的品种,适合有不同流动性需求的投资者。与此同时,在产品设计上各大外资银行也在走差异化路线,通过运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开发出特色产品。以汇丰银行为例,该行推出的“一篮子股票挂钩保本产品”,选择3家全球奢侈品牌企业的股票为挂钩对象。这3只股票分别是宝马汽车(BMW),囊括LV、迪奥、轩尼诗等品牌的高档消费品集团——路易酩轩(LVMH)集团以及旗下包括卡地亚、伯爵、登喜路的瑞士历峰集团。产品收益与挂钩一篮子股票的季度平均涨幅相关,收益不封顶,投资期为一年半。

  特点二:利率衍生金融产品成为市场主流。

  由于目前个人外汇理财产品大多为美元产品,并且和美元的利率挂钩,因此美元利率的走势对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有直接影响。由于美元今后一段时间内延续低利率政策可能性很大,使得和利率挂钩的结构性存款投资产品将风行市场。

  特点三:受市场利率影响明显。和债券及其他的理财产品一样,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在收益率安排上受利息因素影响比较大。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例,花旗银行大约一年时间内发行了6款13个月期限的“鸿利灵活理财系列”外币协议储蓄(美元) ,该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不断攀升(见图2),这和中国处在一个加息通道时期有关。

  投资周期影响收益率

  很多挂钩型的外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虽然较高,但真正实现这一收益的触发条件非常苛刻,比如股指、油价要上涨到特定的幅度等,但真正实现这些波动幅度的概率几乎是零。比如某银行发行的挂钩某股票波动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等于所有观察日的波动的加权平均再取绝对值,然后乘上一个参与率。可是从数学的角度来讲,假设市场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收益率的期望值实际上为零。并且这种高收益产品的保底收益往往很低,所以如果投资者盲目追求高收益,有可能连活期储蓄收益也拿不到。

  追求稳健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普通外币理财产品或选择外币优惠利率存款,例如花旗银行推出的“外币优利存款”,其性质与整存整取外币定期储蓄相同,12个月美元固定年利率4%左右,12个月港币固定年利率3.7%左右,分别比一年期美元、港币外币储蓄利率高33%、41%,这种优惠利率存款本金100%安全,收益100%有保障,并且可以随时全部或部分提前支取,可办理质押贷款,流动性极强,起存点也低。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产品的投资周期关系密切(见图3)。以恒生银行2005年6月发行的“外汇挂钩保本投资产品”6个月期和12个月期为例,前者的预期收益率为1.32%,而后者达到6.18%。即使考虑半年期间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也不可能收益真的就相差如此大,尤其是与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相比。这是银行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该产品的结果。

  据某外资银行理财产品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通常都愿意开发期限较长的投资品种,一般都会在两年以上。期限较长的产品安全性更高,因为一旦市场发生突变,资产管理能力更强的外资银行有能力通过市场运作抹平损失或者使损失最小化,不过选择长期限的品种投资者难免又要遇到流动性差的难题。但是他奉劝投资者,坚持长期投资策略才能使最终的利益最大化。

  中资行成外资行“代销商”

  虽然中资银行的零售部门通过不断推出与外汇指数、境外股指、石油价格、商品以及新兴市场债券等挂钩的外汇理财产品,吸引中高端投资者,然而这些产品多数属来自外资银行的“舶来品”,由于在外汇衍生品方面的核心开发力的差距,中资银行、信托公司等中资金融机构普遍成为外资银行金融产品的销售终端,建立了一种实质上的“代销”关系。

  同样,国际投资银行发售的一些收益可观的票据也获得了中资金融机构的青睐。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曾发行过一批投资于瑞银集团(UBS)所发票据的“荷兰银行结构性存款外汇资金信托计划”,不过因为中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信托资金不能直接投资瑞银票据,上国投就通过购买荷兰银行上海分行发行的外汇结构性存款来投资于瑞银所发的票据。

  在外汇衍生产品领域,中资银行靠“代销”模式取得的利润远远比不上“原创”的外资行,这是由开发系统、人才团队与分业经营体制等因素所决定的。现阶段,多数国内银行不得不将国外同行的产品拿过来,再包装成自己的东西转手叫卖。几乎所有中资行发行的QDII产品背后都有一家外资行的身影。做批发业务的主要是欧洲大型银行法国兴业、法国巴黎(BNP Paribas)、东方汇理(Crédit Agricole Indosuez)和荷兰银行等。

  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预计,5年内中国银行业收入总量会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市场,同时他警告各家银行必须占领知识产权的制高点。他表示,“在上海,外资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账面价值已经是上海中资银行账面价值的5.5倍。”不实施综合经营,中资银行将难以实现衍生品业务的快速发展。

  不断完善的QDII产品

  QDII即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它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外币理财业务不同,外币理财本质上只是一种结构性存款,投资者拿自有外汇购买商业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其特定期限内的收益率由与之挂钩的国际金融市场的相关指标决定,但投资者本身并不投资于境外市场的任何产品;QDII业务则是投资者委托银行进行的境外代客理财业务,投资者在承担相应风险的同时获取相对稳定的收益,投资者与银行之间是委托受托关系,商业银行仅收取一定的管理费。正如汇丰银行北京分行的一位理财师所说:“银行境外代客理财比此前的外汇理财产品更复杂,银行和客户之间也要有关系的转变,即从以前的销售转变为资产管理,这需要银行在产品开发和定价能力上有更强的能力。”

  有限的投资渠道一直限制QDII产品的发展。因为收益率很低,甚至低于国内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很多银行推出的产品都经历了大面积的赎回风潮。然而有的产品在尚未到期的情况下提前实现了预期的最高收益率,这主要是跟产品挂钩的市场有关.

  比如去年7月,工商银行推出的国内第一只QDII理财产品,挂钩欧元兑美元汇率,由于在半年的投资期限内汇率未突破区间,至今年2月到期,客户最终获得了7.31%的美元回报。在结汇完成后,该期QDII产品中避险型产品的人民币年收益率也达到了4.6%。这与外汇市场上欧元兑美元的表现平稳有直接关系。

  不过投资国际债券市场的QDII产品就没那么幸运了,全球债券市场因为加息的原因遭遇了寒冬,所以投资债券市场的QDII产品不是收益率非常低,就是出现了亏损。如众所周知的中行的首款QDII产品,主要投资于境外债券市场,并因收益率低遭遇巨额赎回而被迫提前终止,清盘时最终净值每单位仅为1.0064美元,年化收益率1.3%,竟然低于市场上的货币市场基金平均水平。而招商银行的首款QDII产品“全球精选货币市场基金”,运行至今投资者实际是亏损的。然而多家外资银行的同期产品预期收益都得到了实现。

  QDII产品一般都会设计两种收益供投资者选择,即外币收益和规避汇率风险的人民币收益。如果选择规避汇率风险的产品,其收益率可能会远低于产品的外币收益。交通银行第一期“得利宝”代客境外理财产品,截至5月30日,汇率避险型产品在前9个月时间里以人民币计算的累计收益为4.5%;如果选择未作汇率规避的产品,以美元为本金计算收益,已实现累计9%的收益。期间人民币升值幅度按1%算,收益差别达3.5%。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理财市场的利好消息不断:先是外资银行获取人民币牌照,可以面向国内发行人民币产品。外资银行利用自己资产配置和产品设计的能力开发更具竞争力和更多样化的产品,从而在这个市场上形成良性竞争,对投资者来讲是绝对的利好。另外,银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正式放开了银行系QDII产品直接投资境外股票市场的限制,投资于股票的资金不得超过单个理财产品总资产净值的50%。而按照此前的规定,国内银行的QDII业务只限于投资海外固定收益产品。

  由于允许直接投资海外股票市场,新版QDII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幅提升,最高的居然达到30%。收益率提高只是一方面,另一个使QDII产品更吸引人眼球的原因是作为投资品主流的股票市场遭遇到了大幅度的震荡,部分风险承受力差的投资者一旦退出股市,QDII会是很好的投资手段。

  比起个人投资者,企业投资QDII的前景更被看好。这种产品使企业业务品种更齐全,拥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资产配置,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不相关性来对冲单个市场的风险。

  理财产品由于不公开披露信息,进行产品的排名有很多困难,《证券市场周刊》进行的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的排名只能作为投资参考,不能作为投资依据。因为,实际收益率情况还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1.币种。同收益值的人民币收益和美元收益是不同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情况下,显然人民币收益更具吸引力。投资美元收益产品时还需要得到额外的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溢价和换汇成本补偿。所以产品之间的比较应该只限于同币种之间。再比如相同条件下,同系列产品之中美元的收益就必须高于港元的收益水平。

  2.流动性。具有相同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不尽相同。长期限的投资品种流动性就比较差,在同类别的理财产品中会要求更高的收益率来补偿。另外赎回条款的设置也是影响流动性的原因,流动性好的相应收益安排会比较低。这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中体现特别明显。

  3.时间段。不同时期的市场因为利率或者替代产品比如股票的收益率不同而改变。

  4.预期的收益率能否实现还要看产品具体运行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预期收益都能够轻易实现。

  从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的产品比较来看,利率类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它也是理财产品发展的一个主流。保本型产品在这三类当中占据了绝大多数,这种情况和国内的理财观念和收入水平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外资银行在推出产品时也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

  银行发行固定收益品种利润一般都比较低,常常被定位为“低端”,其购买者更加的“平民化”。外资银行在此的产品策略就反映了其不同的竞争优势。汇丰和花旗是国内网点最多的外资银行,这种相对的网络优势使得大多数外资银行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发行都由他们来完成。而不具网点优势的荷兰银行则更多开发优质客户,种类繁多的挂钩型产品和浮动收益产品背后是超强的产品设计能力和为满足高端人群需要而制定的多样化产品策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