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15:38 钱生钱

  35岁以上的人生

  文/运帷

  传闻某知名互联网公司裁掉了一大批34以上的老员工,引起职场族,尤其是一线城市的白领们大恐慌。在华为那种狼窝里能熬到34岁的人尚且如此,我们这些还没修炼成狼就已人到中年的人该怎么办?

  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还是私企招聘,多数都会注明“35岁以下”,一些中小企业甚至要求30岁以下。那么35岁以上的体制外人都去哪了?

  或许会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说:如果你工作了十几年还没有掌握一些让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被淘汰就是活该。这话听起来正确得像真理一样,不过只希望说这话的人自己到了35岁的时候真的能够成为无法被年轻人代替的人。

  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不可代替?有肯定是有的,但绝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真不需要十年的经验积累。如果你做的事情年轻人能做到80%甚至只是60%,而他要的薪水只有你的一半不到,你觉得老板会怎么选择?

  人到中年,身体机能开始退化了,怎么跟那些二十来岁的毛头小伙子拼加班拼熬夜?就算身体是铁打的,要不要照顾家庭?要不要陪伴孩子?大家同在一个公司,人家加班你不加班,老板看了会怎么想?换了你是老板你会怎么想?你会仅仅因为同情或旧情而允许一个工作量比别人少拿钱还比别人多的人存在吗?

  其实看看NBA的情况就明白了,奥尼尔、邓肯、加内特、科比等超巨能打到40岁左右自己不想打了才退休,而绝大多数普通球员不到35岁就打不上球了。三十二三岁以后即使还能拿到合同的一般都是底薪老将合同,像科比那样职业末期还能拿高薪的,那是人家之前为球队贡献了太多,这样的人在整个联盟能有几个?

  职场上,虽然不能绝对按年龄划分,但大体上,30岁前,做些基层的工作还是比较普遍的,但到了30岁以上,普遍会逐步拉开差距,专业线的有的慢慢成为一个领域专业人士,有的走管理线的起码升到中层管理以上,到了40岁以上,又是另一种情形,即使是一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或高层管理,即使上升到本领域有一定的话语权了,如果没有强大的可迁移能力以及跨界能力,即使本单位本行业没有年轻人和你竞争的危机,行业的变化都有可能将你打入深渊。

  35岁以后,除了要拼自己的能力之外,风险抵抗力还要看身体状况、财务积累和人脉积累。如果在一定的年资不能到一定层级,无论在本单位,还是跳槽前途都不明朗。如果财务和人脉没有积累,更无法抵御风险。大家都学过复利的道理,复利是指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的利息。有很多理财书已经有很多介绍了复利的巨大力量,但是复利的实践是痛苦的,因为无法体验到即时的快乐。假设两个年轻人,一个在23岁大学刚毕业开始每年投资10000元,直到45岁,每年按照复利15%的收益增长;另一位年轻时候活的自在舒适,32岁才开始投资,为了弥补往日失去的岁月,他每年存20000元,同样按照15%的复利计算,当二人都到45岁时,你认为谁的钱更多?

  职场上也是如此,为什么会有人说,到了30岁、40岁、50岁有人会越走越宽,有人路会越走越窄呢,因为在不同的年龄投资了自己,投资了自己的事业。23岁的人就努力的人和32岁才努力的人在职场上即使同样努力,到45岁也不一样。想要超过年轻人,首先投入要多得多,相当于增加本金,从数量换时间差距;其次,投资增长率高的行业,如果23岁就认真努力的人就如同投余额宝一样,那32岁才开始努力的人恐怕要找到至少年增长率15%以上的项目,然而去哪里找年增15%的项目?

  职场如投资,就是这个道理。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