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15:38 钱生钱

  为什么说智能投顾是个伪命题

  文/大冬瓜

  火起来的智能投顾

  这两年似乎挂上“智能”概念的东西都火了,无论是“智能家居”,还是“智能穿戴”,只要挂上了“智能”二字便让人们充满想象。当然,金融行业也没有放过这个“蹭热点”的机会,这两年“智能投顾”这个词开始频繁的走进人们的视野,新奇的概念让其在市场上博得了不少眼球,各大机构都争相推出了智能投顾产品。

  从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银行系在智能投顾方面的布局最为积极,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平安银行相继推出了智能投顾产品;其次积极的是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和一些投资咨询机构,它们几乎与银行在同一时点推出智能投顾产品,例如投米RA、理财魔方、陶陶智投等;最不积极的是券商,券商在智能投顾方面的布局显然要比市场节奏慢很多,尚未有券商推出智能投顾产品。

  在体验过几家智能投顾产品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智能投顾这个东西是个“伪命题”,这分明就是基金组合购买的线上化,跟智能有半毛钱关系?

  我为什么认为智能投顾是个伪命题

  首先,风险评测问卷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但却不能准确把握投资者的风险需求。

  智能投顾业务的大致逻辑是:投资者风险评测—智能推荐基金组合—投资者完成购买。

  投资者填写完风险问卷,计算机依照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为其推荐组合好的基金产品,之后投资者付款完成购买。这一流程全程不需要银行的员工参与,计算机会结合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期望得到的投资回报为其推荐基金组合,这一流程看起来十分智能,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看似智能的流程从第一步投资者风险测评的时候就出了问题。风险测评是所有智能投顾产品购买流程的第一步,之后计算机会根据投资者风险测评的数据来为其推荐基金组合,其中影响计算机为投资者推荐适合的基金组合的关键因素是,风险问卷能否真能反映出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得到的回报。

  于是,“智能投顾能否为投资者推荐适合的基金组合”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智能投顾产品的风险测评问卷能否准确的反映投资者的风险等级与期望得到的回报”。通过体验几款不同的智能投顾产品的问卷,我得出的结论是不能。

  我们以招商银行的摩羯智投为例,它的风险测评问卷只有5个问题,这五个问题可以简短的概括为:(1)您的年龄;(2)您投资过几年股票、基金等风险品;(3)您可接受的最长投资期限是几年;(4)您投资是想赚快钱还是赚慢钱;(5)您亏损百分之几的时候会焦虑。

  这五个问题其实无法准确反映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价一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涉及到的维度太多了,你既要看他的收入,还要看他的负债,同时也要看他的资产状况,甚至还要看他有几个孩子。总之,一切围绕“钱”和“心理”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纳入到风险测评问卷当中。

  我们再回到招商银行的风险测评问卷当中,它的风险测评能不能反映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答案是能,但只能反映一部分,招商银行的风险测评问卷可以说是反映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远比这五个问题要涉及的多。虽然市场上有一些智能投顾产品的风险测评问卷题目较多,但题目数量不过是在10个左右,多是以上面五个问题为基础,再延展一些关于投资者学历、婚姻等个人情况的问题。问卷问题数量的增加会对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有更全面的了解,但就当前这些问题的细致程度来看,要达到我们想象中的“智能”还有一些差距。

  准确评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一方面,准确把握投资者期望的回报也是一方面,投资者期望的回报可以理解为他当前想承受的风险。智能投顾的业务逻辑是,测出你的风险等级是10,就会给你推荐风险等级10的产品,它会认为你的风险等级就等于你当前的风险需求,这对于在其他机构没有配置任何资产的“裸户”来说确实是可行的。

  但事实的情况是,很多投资者在使用智能投顾产品之前已经在银行、券商等机构有投资了,这时候智能投顾为他推荐的基金组合就未必适合他。例如,一个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在券商已经配置了大量的股票资产,他使用智能投顾可能只是想在股票之外再配置一些低风险资产,但智能投顾根据其较高的风险等级,又为其推荐了股票基金占大比例的基金组合,这时智能投顾就不能准确的把握住投资者期望的回报。

  其次,所谓的“智能”只不过是匹配制式的基金组合。智能投顾之所以智能,是因为其在得到投资者的风险评级之后,能够根据其风险评级为其推荐与之匹配的基金组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上大多数智能投顾为用户提供的基金组合都是制式的,同一风险等级下所有投资者都共用一套基金组合,并不能根据投资者的偏好推荐多样性的组合。

  再次,组合背后的基金依然要靠人工甄选。虽然智能投顾为投资者推荐基金组合的过程很智能,但组成组合的基金依然要靠人工来挑选,并且依靠人工来设定不同资产的组成比例,进而形成可被推荐的智能组合。所以,看似智能的背后其实有着大量的人工参与。

  最后,任何形式的股票型公募组合都无法对抗大行情的走势。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不能低于80%,在面临下跌行情的时候,基金经理想抛都没法抛,净值表现只能随行就市,即使是智能投顾也不能改变股票型公募基金的这个特点。

  伪命题也有它的价值

  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我依然对智能投顾有所“成见”,但对其的看法也有所改观。不可否认,智能投顾的确在智能上表现的不是很出色,但它确实在其他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

  第一个便利是购买多只基金更方便。出于分散投资的目的,很多投资者会有购买多只基金的需求,但基金不能像普通商品那样添加到“购物车”统一结算,而是要逐一结算。这意味着,如果你要买10只基金,那么你要走10遍购买流程,耗时费力。但是智能投顾的一键购买功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二个便利是风险选择更直观。虽然当前各家智能投顾的风险测评问卷不能准确反映投资者的风险需求,但是通过风险等级的方式来呈现基金组合,可以更直观的让投资者挑选到自己所需要的风险等级产品,从而使投资者对收益率有一个大致的估算。

  第三个便利是节省基金挑选时间。专业机构的投研能力要强过个人投资者,智能投顾所推荐的基金通常是同类基金中表现相对较好的,当前公募基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000多只,自己挑选不仅耗费时间,还可能挑选不好。

  第四个便利是有可能跑赢市场。纯股票型基金的组合确实无法对抗市场,不过当前智能投顾的基金组合当中都会配置一定比例的债券或货币类的基金,相对甄选的股票型基金,再配上债券和货币类的基金,这给了智能投顾跑赢市场的机会。假如说市场平均下跌5%,基金组合跌了3%,这其实也是一种胜利。

  虽然现阶段的智能投顾在风险评测和智能推荐方面不是很出色,但随着风险测评问卷的细化和推荐算法的优化,智能会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很多人说金融市场是为实体经济输血的,研究空炒二级场市智能投顾没有意义,但别忘了二级市场也是金融的一部分,再不济智能投顾也是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