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10:03 新浪财经

  打造钱塘江金融港湾,是浙江省政府提出的“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思路的体现,究其根本目的,是以此发展好浙江金融业,从而让金融更好地反哺实业和服务经济。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金融的地位日渐重要。邓小平同志提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拉开了中国现代金融体系改革的序幕,金融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金融既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服务手段,自身也是极具潜力的大产业,金融业的发展也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并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金融推动了开放发展。在众多国际金融组织,如IMF、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以及各类证券、保险等机构联合推动下,国际金融业开始沿用同一个语言系统,由此带来的是金融在统一体系下的开放发展。我国金融业也处于日益开放的通道中,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加入金融稳定理事会成为成员国之一,已与国际金融处在同一个发展平台上。基于经济和金融安全的各方因素考量,虽然彼此还存在不少差距和差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制度上的隔离,但总体而言,包括发展理念、产品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等诸多方面,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程度已经比较高了。金融业的发展本身就是国家开放发展的体现,而且金融业的开放发展可以促进其它行业的发展,有效提升各个行业的开放水平。

  金融是强大的行业过滤器。金融追求高质量、高效益和高安全性,必然要求金融资源的投放标的是个“好的东西”。这个“好的东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被赋于越来越多的含义:最初可能指的是一个有较高回报和较低风险的产品,但慢慢地有了更多延伸,演变成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绿色、更加环保、更加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产品。所以,金融业发展也是推动现代产业提升层次、促进绿色发展的过程。金融不仅具有强大的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也是现代经济的把关者。一个企业在银行得不到贷款,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比如企业产业是不是代表先进发展的水平,是不是绿色发展,是不是智能发展,等等。因此金融业担当了行业过滤器的功能,这与“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协调发展要求是一致的。

  金融可以推进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资本转化机制和新型金融服务支撑。科技创新必须和资本创新相结合,否则创新成效就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价值实现,这也是金融业在创新发展中重要地位的体现。

  就浙江而言,金融起到推动浙江第二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浙江是一个制造业大省,第二产业比重很大,第二产业又以中小企业居多,面临着较为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而且低、小、散、弱的问题也给转型升级带来了诸多压力。同时服务型经济、后工业社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又对金融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新兴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亟需强有力的资本转化机制和新型金融服务支撑。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抓招商引资、抓项目落地,浙江省通过大力推动企业间并购、创投基金投入和孵化等一系列举措,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使得许多国际性、全国性的优秀项目在浙江诞生、出现,这是非常好的势头。

  产业的发展也推动金融业的发展。与其它行业一样,浙江金融业未来还有很多发展机会,浙江一定要利用自身优势,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在未来金融大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回看浙江金融业发展历程,与上海一直有微妙的协同关系。在金融资源、人才、机构等聚集度上,浙江较之上海有不少劣势,因此,浙江一方面要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优势,实现金融业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浙江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腹地,借力上海的优势,大力发展金融业也将有力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长三角作为国内经济金融最发达的地区,浙江和长三角其他省份的发展关系也会产生互动。因此,浙江在金融业发展上必须率先一步、超前谋划、抓住先机,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实现与北、上、深四足鼎立的局面。

  为此,2015年发布的《浙江省金融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打造万亿金融产业的战略目标。钱塘江金融港湾规划则是“十三五”期间浙江优化金融布局、提升高度、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举措。在规划钱塘江金融港湾的过程中,我们系统梳理了浙江金融以前的重点工作,并充分总结了历年的经验认知。比如,钱塘江金融港湾规划强调发展创业投资、私募基金、新金融等,这些都是近年来浙江金融工作一直在抓的重点发展方向。围绕这些方向,2014年杭州市编制并实施了《杭州财富管理中心2014-2018年实施纲要》,成效明显,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就是一个力证。当然,钱塘金融港湾致力打造一个金融集聚平台,需要众多不同类别的机构特别是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形成集聚,实现强强联合。在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地方政府也要引导不同机构整体协作、共同发展,最终通过钱塘江金融港湾规划、功能区的打造,形成一些新地标,这些地标将成为代表城市发展、质量、信誉、能力的一个综合品牌。地标的形成不仅有利于资金、机构、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也有利于国际化发展,比如美国华尔街、英国金融城、香港中环等地标,都是金融中心的代名词,集聚效应显著。在集聚资源的同时,也要有所甄别,吸引银行、证券、保险、信用评级、资产管理、租赁等真正优质、资源互补的金融机构,形成金融产业链。

  当然,发展金融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钱塘江金融港湾的打造也绝非朝夕之功,要将两者有机结合,通过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做大做强浙江金融业。

  一是要综合发力。

  钱塘江金融港湾沿线各市县政府和省级有关单位要共同发力。政府要发挥应有的调控作用,但政府之手不能伸得太长,市场能发挥作用以及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发展的地方,要主动让位。同时,政府又不能袖手旁观,毕竟当前金融改革还处在深化推进过程中。

  二是要发展金融总部。

  这方面,浙江要借鉴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经验做法。上海金融中心发展初期,除了交通银行之外,并没有几个大的金融机构总部设在上海,后来上海以各种方式鼓励各家银行将业务总部、信用卡总部等迁到上海,尤其是人民银行第二总部落户上海后,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才逐渐加强。从现在浙江的发展势头看,无论是创新创业的氛围,还是企业的抗风险韧性,都是能够让更多资源集聚的金融宝地。省内一些机构积极引进总部资金、金融工具等各种资源,在服务浙江企业发展的同时,有力扩大了浙江金融的影响力;也有一些机构利用浙江的优势积极“走进来”,如浦发银行把互联网金融总部设在了浙江。下一步,各家金融机构要积极争取更多的总部资源或重要业务中心落地、落户到浙江,发展浙江金融总部,不断增强浙江金融实力。

  三是要开放集聚人才。

  金融人才的集聚要有灵活的举措,政策要更加开放,视野要更加开阔。在积极推进业务同城化、机构同城化的同时,要积极推进人才同城化。譬如,高端人才住在上海或者户口在上海,如果其主要工作时间是在杭州或者在浙江的话,也要当成浙江的人才,主动给予各项人才优惠政策。

  四是要加强法治保驾护航。

  制度环境建设对发展金融至关重要。这方面,浙江与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还有较大的差距。前海面向香港发展,在一些业务环境上沿用香港的法律法规与制度;上海自贸区的制度也有其较大的特殊性。浙江各地、各有关单位要高度关注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模式,积极建立、健全、完善相关法规规章制度,不断推进司法实践,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总而言之,发展金融是一个慢功夫,要花长时间才能见效。多做一天,就多一天积累,如同信用的积攒一样,多一天的守信记录,就多一份信用积累。发展一个金融中心,打造一个金融港湾,是同样的道理,同时也是一项非常综合的工作,需要各家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到规划中,真正把杭州金融业、浙江省金融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根据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2016年7月13日在“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杨群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