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辛继召 深圳报道
银行2017半年报透视
截至8月31日,A股银行板块股价今年的整体涨幅达到24.74%。这源于银行的基本面有明显改善。银行半年报已披露完毕,我们整理了25家A股银行以及14家中资H股共39家银行的经营情况。在39家上市银行的比较分析中,我们惊奇地发现了很多变化。首先,股份行的资产规模增速罕见地低于大行,这主要源于同业业务的收缩。
第二,营业收入下滑,但净利润逆势增长,是今年银行中报业绩的另一个特点。这主要是因为资产质量的好转。上半年25家A股上市银行净利润合计7746.3亿元,同比增长4.92%。其中,四大行利润合计5119.15亿元,占比达到66.09%。而就算是在整个银行业的利润占比,四大行也达到了52.76%。
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归功于25家银行的各项不良指标都有明显好转,25家银行中有16家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在下降,7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2家持平。不过,在行业和地区层面,仍有局部上升的情况。行业上,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采矿业以及批发零售几个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较明显;地区方面,环渤海和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率仍在上升。 (曾芳)
导读
从全部39家上市银行看,除锦州银行、郑州银行和贵阳银行等城商行的上半年资产规模增速在两位数,其余银行资产增速均为个位数。其原因,在于同业业务的收缩。
近十年来,银行资产扩张速度出现罕见的下滑,股份制商业银行增速落后于国有大行增速。
“去杠杆”带来的同业业务收缩影响,银行同业业务大幅萎缩,同业理财、同业投资和同业负债减少。这导致股份制银行资产增速明显下滑。中信、民生和上海三家银行甚至出现“缩表”。
上半年,在营收大幅下滑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银行利润却逆势上升,招行等甚至恢复两位数增长。究其原因,多家银行归因于资产质量好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39家在A股、H股上市的银行中报,2017年上半年,五大行包括邮储银行不良率均在降低。但9家上市股份行中,仅兴业、招行、中信、光大不良率下降。
“这是我们四年以来,比较有亮点的一个半年报。尽管净利润增长2%,但内部结构,竞争活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可持续性,都有了很好的表现。”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称。“净利润恢复两位数增长,最大的贡献来自于我们资产质量的好转。”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表示。
资产扩张增速明显下降
在“去杠杆”等强监管背景下,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缩表”。
其中,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银行等城商行资产规模下降。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信、民生和上海三家银行的资产总额分别为5.77万亿元、5.65万亿元和1.71万亿元,分别较去年底减少2.18%、4.72%和2.50%。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上半年资产规模增速也在1%以下,分别为0.34%、0.99%。
这使得从资产规模增速这一指标看,股份行罕见地低于大行。
此前,股份行、城商行的资产扩张速度一直远高于大行。而统计39家上市银行数据,2017年上半年,包括五大行、邮储在内的六家银行资产增速平均在5%以上,9家上市的股份行资产增速平均刚超过2%。具体来看,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的资产增速均在5%以下,分别为4.91%、4.33%、4.70%、2.84%,只有浙商银行资产增速为7.27%。
城商行、农商行资产扩张速度也明显下降。实际上,从全部39家上市银行看,除锦州银行、郑州银行和贵阳银行等城商行的上半年资产规模增速在两位数,其余银行资产增速均为个位数。
其原因,在于同业业务的收缩。
中信银行副行长兼财务总监方合英表示,2017年初,该行审时度势,明确“控表”策略,提出了“降增速、提转速、调结构”。到一季度末,该行因势而变,调整为“缩表”策略。上半年主动压降同业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其中应收款项类投资减少1936亿,下降18.5%,同业资产减少2817亿,下降5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去年底,中信银行吸收了一笔大额存款,由于成本较高,在资产端配置了同业资产,今年一季度到期后没有续作,使得负债端存款的下降和资产端同业的下降。
对民生银行而言,该行上半年同业资产3074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3.44%。上海银行上半年末应收款项类投资为1466亿元,比上年末下降39%。
此前以同业业务见长的兴业银行上半年也主动压缩同业资产规模,同业专营非标投资规模较去年底减少2382亿元,下降21%。上半年,兴业银行同业理财减少近2700亿元,余额降至1900余亿元。招行高管在该行投资者会议上也表示,该行理财业务资金余额上半年下降10%,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按照监管要求退出了一些同业理财业务,这项下降了1000多亿元。
“同业业务对公司依然有很大贡献。”兴业银行高管在其分析师会议上表示,作为大金融市场的核心部分,同业业务依然是战略重点。招行高管也表示,面对外部的监管环境和当前资产配置的诉求,预计下半年招行资管业务规模可能会与年初持平。
息差、中收压力双冲击
营业收入下滑,但净利润逆势增长,是今年银行中报业绩的一个特点。
目前已上市的39家银行中,16家银行营收负增长,占比将近一半,主要为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其背后,除了息差下降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手续费及佣金等中间业务收入也大幅减少。
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只有中行、招行和浙商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两位数。不过,中行税后净利润增速为3.02%,与工行、建行和农行相差不大。招行、浙商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43%、18.56%。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速。
2017年上半年,四大行中,建行、中行营收分别下滑3.74%、5.22%;工行、农行营业收入虽然分别增长1.25%、6.36%,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幅下滑,分别为-6.17%、-16.91%。
9家上市股份行中,有6家营业收入增速下降。截至2017年上半年,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5.78%、-0.22%、-9.51%、-2.08%、-1.35%、-1.27%。浦发银行上半年营收增长1.44%。
究其原因,或为息差大幅收窄,或为中收猛降。
从息差角度,兴业、民生等上半年净利息收入降幅较大,分别下降25.26%、33.68%。兴业高管在该行投资者业绩会上解释称,这是由于金融市场利率从去年末快速上行150-200个BP,且上半年对同业采取回撤措施,导致营收下降幅度大。
有正在转型“大零售”的股份行高管表示,招行等银行存款成本较低,负债端可以穿越资产周期,这有利于息差稳定。但该行正在零售转型进程中,传统客群不是以零售为主,零售客户的培育需要时间。
对于后续影响,有股份行高管表示,目前银行贷款定价仍在上行,后续对息差是正面的影响。“去年上浮5%的对公,今年可以谈到10%-15%,市场利率向存贷款传导还需要一些时间。”
手续费和佣金等中收业务上,招行、民生和平安均出现下滑,上半年分别下降8.02%、12.77%、4.26%。
有股份行高管表示,上半年非息收入受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如受万能险监管政策影响,代销保险据比较差。投行业务增长也比较疲弱,发债不景气。该行年初计划新增理财4000亿元-5000亿元,现在来看难以实现。
“上半年资本市场总体而言不是太好,所以招行代理基金、代销保险和代销信托手续费的增长也受到了一些影响,特别是保本基金。”招行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外,营改增税收政策对票据业务非利息净收入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他认为,从明年开始招行非利息净收入在这一基础上是会有所提升的。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