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9日23:08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李菁:绿色ABS今年会上升一个比较大的台阶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7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年会”4月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华区绿色金融业务总监李菁在年会上表示,相信绿色ABS经过去年一年的发展,今年会上升一个比较大的台阶。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主持人费方域:刚才谈论三个问题,首先是政策背景问题,第二谈到基础资产商业模式问题,不应该狭隘化理解,随着实践可以慢慢放宽基础资产类型,例如把固定资产等引入进来,第三谈论了在实践中间碰到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怎么界定、怎么操作。下面有请李菁女士发言。

  李菁:作为认证机构把绿色讲清楚责无旁贷。我们怎么看绿色这个问题?主要是两个标准:发行前看目录,发行后看效益。

  目前国内发行的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依照绿色金融委员会在2015年出台的债券支持目录(2016版正在推行),把绿色行业分为了六个大类、31个小类、43个分类,所有在目录中的产品即可以考虑纳入绿色债券、或者绿色资产证券化的范围。

  国际上包括资本市场协会、气候倡议组织对绿色行业有其他分类方式。比如像大水电,在国内是绿色行业,在国际上某些环保组织有异议。比如核电、清洁煤,国内国外相关机构也有不同的定义。所以绿色ABS要看发行人选择国内发行还是国际发行,基本来说参照现在版本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筛选项目,就可以满足国内监管要求。

  可以说当前目录中的技术行业和技术标准是比较清晰的。比如说光伏行业,不是只是光伏就可以进入目录,需要看这个项目本身衰减率、转化率是不是满足基本要求。再说污水处理行业会有包括每天的污水处理量、BOD、COD等相应的技术指标,在做认证的时候,需要在发行前对标目录,同时这个项目本身需要满足相应的立项文件的要求,包括可研环评、地方监管等。

  发行后看效益,看什么效益?环境效益。如风电项目看装机容量、并网量、二氧化碳减排量,同样其他项目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下气候变化方法学。我们确保基础资产绿、募得资金绿,而且资金是可追踪、可核查、可认证的。所以绿色定义从实践操作来说非常清晰,在发行前筹备部分、存续期间发行后部分加强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对于发行人来说,其实是吸引更多的关注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的投资人,创造更多的企业口碑,所以绿色资产证券化作为曝光程度比较高的金融产品,对于发行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光利用发行绿色ABS募得资金,同时提高企业知名度,另外加强相应管理,最终使得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获得最大的绩效。

  前面两位嘉宾提到绿色证券化过去一年在国内发行量相对偏低,绿色债券产品最早在2007年由欧洲银行发行,从2007年至今正好十年,绿色证券化的产品发行以后受广大的投资人追捧。国际市场上基本绿色金融类产品发行利率也相对较低,为什么?国际上有100多家绿金主,专门投资绿色金融产品,原因有二。首先是绿色金融产品有相应的严格认证、披露体系,是相对稳定、稳健的;第二,很多绿色基金投资人买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可以得到所在国的政策红利,比如利息税有部分减免(荷兰对绿色金融投资人支持力度非常大,如果一个投资人购买绿色ABS、绿色债券等产品,可以拿到相对低的利息税减免,正常投资利息税25%,如果标注绿色投资人则利息税为2.5%,差距非常大)。国际绿色ABS已经推行十年,绿色金融产品广受广大投资人关注和青睐,在国内刚刚起步,我们非常有信心,相信绿色ABS经过去年一年的发展,今年会上升一个比较大的台阶。

  绿色债券去年一年国内发行2300亿,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860亿美元,我国国内发行量在全球占比为40%。我们相信绿色资产证券化,在大家越来越了解这类产品,同时在产品给企业、给发行人、给投资机构等各方带来利益之后,市场将更多地青睐这一类型的金融产品。

  我们可以在绿色目录、绿色产业以及国家大力推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政治背景下,更多创新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吸引更多投资人、投资机构的关注。

  另外有一点非常重要,不能把绿色做“漂”了,因为绿色金融产品最终期待更多的政策扶持、贴息、免税,得到更多投资人青睐,本身发行人要对绿色项目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对所有绿色项目包括发行前合规性、发行后可能实现的环境效益,必须全程公正、公开方式进行相应的信息披露,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绿色资产证券化健康、有序、良好地发展。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