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9日21:10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新浪财经讯 “2017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年会”4月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巡视员、资深资产证券化专家沈炳熙在年会上表示,已经坏死、呆帐还证券化就没有意义,不良贷款证券化也是需要选择的,没有现金流还搞证券化这就是骗人了。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主持人陶坚:信贷资产证券化从2005年试点以来,一直是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非常重要的力量,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行业发展起到了基石的作用。从市场发行数量和发行金额来看,2015、2016年国内发行了超过100支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总金额达到3900亿到4000亿。但是从全年发行节奏和产品丰富度而言,资产证券化受市场利率以及其他因素干扰比较多,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参与银行方面,有的银行似乎掌握资产证券化的密码,可以频繁、重复地发行,甚至为证券化定制化产品。有些银行发完一单迟迟没有第二单落地,这里体现出资产证券化的道和术之间的关系。首先请沈司长谈一谈2004、2005年把重要的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引入中国的初心,以及如何评价2008到2012年资产证券化短暂暂停对市场的影响?

  沈炳熙:我首先说一下当时为什么要把信贷资产证券化引到中国来,其实当时还没有想到商业银行转型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就是要把我们中国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做大,也就是说要改变我们国家传统的金融结构,我国传统金融结构是间接金融比例太大,直接金融比例太小,资本市场不发达,信贷占了主要份额。

  要改变这个状况,有很多的途径,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而资产证券化能够把已经存在的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使资金在两个市场大的融通。另外具体考虑的是,我们国家商业银行转型问题。当时首先进行资产证券化试点是信贷资产,而不是企业资。主要考虑信贷资产特点更加或者比较容易在现有状况下实现证券法要求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要求。

  资产证券化可以增加银行的融资渠道,尤其增加政策性银行融资渠道,在最初试点的时候,国务院同意试点国开行发行规模100亿,建设银行发行规模50亿,建设银行主要做MBS,国开行主要做ABS,国开行资金来源比较紧张,它希望通过证券化方式有新的资金来源,这是一个具体的目的。

  第二个目的是能够探索一条有效解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错配的合理解决途径,这是建设银行搞试点的重要出发点,因为建设银行是中国最早开展住房抵押贷款的银行,而住房抵押贷款的特点是时间短,资产和负债是错配的,因此希望探索一条路。

  第三个目的就是要在不增加新的资本情况下,来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减少风险资产,这样资本充足率可以相应的提高。

  以上的目的或者这些初心,在现在仍然发生作用,尽管现在证券化已经扩大到工商企业,类型也增加很多,但初心没有本质的变化。

  至于2008年到2012年之间的中断,其实是从市场上发行的角度来看的,其实中断时间没有那么长,2009年初浙江银行还发了证券化产品,后来中断,到2010年国务院同意重启证券化,真正中断时间2009年和2010年。但2010年重启时主要还在做制度上的调整,所以虽然重启但是没有发出来。我觉得中断的考虑主要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使得人们对资产证券化出现一些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次贷危机就是资产证券化惹的祸。到底是资产证券化金融工具本身的问题,还是这个工具没有用好或者滥用的问题,这是需要考虑的。

  当时暂停也是必然,如果这个工具本身有问题的话,那这个工具就不用了,但如果说这个工具本身还是没有什么问题,就要考虑怎么防止滥用、怎么用。后来实践证明资产证券化工具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工具。

  因为2009年我去日本亚太中央银行金融市场小组会的时候,美联储一个官员说他们次贷危机以后中断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也是很短的时间,而二级市场从来没有中断过。国内考虑也很多,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中国从2005年开始证券化,到2009年也经过了好几年,原来发行的产品怎么样?有没有大的问题、有没有大的风险?实践证明没有大的问题,这样也是给我们一种认识,关键怎么正确应用这个工具?重启需要对制度进行调整,重点防止证券化工具使用过程中,由于我们掌握不好、用得不好而引发比较大的风险。基于这样的认识,后来央行、银监会包括财政部等部门,推出了一些新的办法,包括风险控制基础资产选择,主要是优良信贷资产。2007年试点曾经搞过东方和信达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建设银行也做过一单不良资产证券化,当然他们做的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重启开始的时候,对基础资产还是提出要求,第二对发起机构提出自留一定风险的要求,就是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当时主要说5%以上)自留证券,避免发生机构道德风险。

  第三提出双评级,也就是两家评级机构进行评级,监管部门审批更注重相对评级比较低的那个。当然还有其他措施,包括信息披露等,实践证明后来这些重新修订的制度在保证在证监会进一步试点过程中风险的防范起到作用的。当然这些办法后来在实践当中也又进行一些调整,比如说自留一部分,不良资产证券是不是5%以上是不是都是次级以上,后来只要5%就可以,这个也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的,否则商业银行风险资产实际出不了表,出不了表就没有积极性做。

  当时虽然是短暂的停顿,但是我们反思认为,为风险防控加强还是奠定了基础。这些思想或者精髓在今天仍然还是需要坚持。比如说证券化风险防范问题需要考虑,是不是对基础资产有考虑,我觉得有考虑的,但是我的想法跟前面有的嘉宾想法不完全一样,比如我们不良资产可不可以证券化?可以证券化,我觉得选择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的时候首先是看是不是能够做到真实出售和破产隔离,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做不到这一条就不要搞证券化。为什么有些企业证券化实际受到基础资产限制,有的没有办法隔离出来,为什么现在还要强调原始权益人信用状况呢?就是资产没有办法完全分离。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另外一条基础资产是不是可以有稳定的现金流?挑出来不良资产也不是所有不良资产不能证券化,已经坏死、呆帐还证券化就没有意义,不良贷款证券化也是需要选择的,没有现金流还搞证券化这就是骗人了。

  主持人陶坚:总结一句话,毕总认为拿出来做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肯定是好的,值得大家投资,关键是如果作为投资人切入处置方案当中收益更大。最后想请沈司长点评一下,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到现在打几分,进一步做的建议有哪些?

  沈炳熙:我觉得可以打四分,如果五分是满分的话。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