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09日20:28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新浪财经讯 “2017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年会”4月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厦门国金首席经济学家郭杰群表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推动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郭杰群:各位嘉宾大家好,原来应该朱会长参加圆桌,他因为组织上另外安排,所以临时委托我替他讲一下,我之前一直在海外从事资产证券化工作,在2014年回国,几点看法也是结合海外进行对比。

  首先我打一个问号,中国资产证券化是什么?因为我们知道,国内一些金融产品比如P2P跟海外P2P实际不一样,那我们资产证券化ABS是不是和海外ABS一样?我觉得我们ABS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叫类ABS。主要原因是我们知道资产证券化需要三大基石,第一就是破产隔离,刚才蔡主席和宣主席助理也讲了破产隔离效果能不能达到;第二是资产证券化需要风险重组,你的基础资产进来以后,怎么样产生不同的再建资金池,实际上我们再建收益和风险匹配机制,在我们国家目前宏观环境下特别是刚性兑付情况下,造成很多企业用优质的产品做资产证券化产品,因为刚性兑付达不到风险重组的目的;第三在于信用增强,刚才许理事长也谈到评级公司的责任,信用增强能不能达到一定的结果,这个值得磋商。

  怎么样破解?昨天我们讲到金融创新,市场上的金融创新肯定领先于监管部门监管规则的,某种意义上监管需要担负更大的责任。对于金融产品,比如刚才讲的风险重组。资产证券化怎么界定普通的资产,甚至资产比较低一点达到AAA级、AA+级,非常重要的依据就是大数定律。我们再看目前国内产品,看信贷资产的基础资产个数,超过75%产品的基础资产个数不超过50个,也就是说没有很好利用大数定律。所以在最基本的定律使用上,我觉得我们监管机构应该对这个基础资产提出一些要求。

  从金融资产监管角度来说,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在对金融危机的总结报告中承认金融监管的广泛弱化,不仅仅由于评级公司评级不规范,更重要的原因是监管部门没有担负对产品风险监管要求。此外还存在发行主体评级问题,我这里列举两个例子来说明。首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利差均值48Bbp,而对于企业则达到163bp,当然这个数据每天都有变化,但是和企业发行的利差均值有很大的区别。那么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是——为什么同样的资产,信贷ABS与企业ABS发行利差会这么大?会不会中间有套利空间?主要原因在于分业监管格局。再举一个例子,刚才两位主席均提出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我们看同样的两个产品,于2016年5月份发行的租赁产品,国企和民企发行的利差就有显然的不同,这个就体现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我们资产证券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企业债而不是资产证券化产品。所以我们投资者也非常关注发行主体的评级,因此才有银行发行的资产证券化利差很少,而国企发行产品要比民企高,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监管部门实际上是非常辛劳的部门,经常加班加点,花了大量工作保护消费者利益,跟踪消费产品,但是我觉得在跟海外监管机构可以做一个对比。在美国,SEC对信息披露基于1933年的《证券法》,以完全信息披露为指导,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和防止证券欺诈为核心目标,公开与发行相关的重大信息,由投资者自行对证券进行投资决策。关键任务强调信息披露,但是现在看一看我们产品,在信息披露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时候说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私募产品,因此不需要披露,但是在美国即便私募产品仍然有基础资产信息,只不过需要得到发行人的密码才能得到。那么我们很多情况下为什么会产生二级市场流动性问题?产生私募基金参与度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看不到数据,很多私募基金看不到数据,看不到数据怎么防范风险?我们谈到风险肯定有对基础数据审核,这方面我觉得监管部门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强调信息披露。

  有些人也谈到为什么美国信息披露很好,还会发生金融危机。美国监管部门也强调数据的一致性,不同发起人可以提供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不匹配,所以格式统一性是美国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我们国内监管部门值得考虑的一个方面。因为时间关系我暂且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