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6日17:36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益普索中国执行总监出席 张宗华益普索中国执行总监出席 张宗华

  新浪财经讯 2017年金融理财创新与发展论坛暨第七届“金貔貅奖”颁奖盛典于2017年1月6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益普索中国执行总监出席张宗华出席论坛并致辞。

  张宗华表示,传统金融要实现互联网金融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互联网创新,一个是电商化创新。

  嘉宾发言实录:

  今天我用20分钟的时间跟大家汇报一下这个题目,叫互联网金融用户信心指数。这是我们益普索今年的尝试,希望能够对金融业对消费者有一些帮助。接下来我会公布一些结果。

  我是学统计学的,所以对于做数据方面非常有兴趣,所以将来大家在数据方面有一些需要研究的地方可以一起探讨。今天整个会议的题目叫做“大金融时代”,其实就我一个外行人的理解,我也想跟大家探讨一下什么叫大金融时代。我不是专业人士,我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有一个叫传统金融业,所有的行业都一样,就两件事一个是获取新客户,一个是提高现有客户的客户价值。获取新客户讲的就是线上线下的融合或协同,提升客户价值现在大家讲大数据,你要有足够的分析能力,足够的客户触达能力。线上能力、分析能力、触达能力,有一个特性是要有互联网来完成,没有互联网是做不了这个事。

  互联网改变生活讲了很久,我简单谈一下什么叫互联网改变生活。以前大家拿生活干嘛?大概五六年以前手机就是发短信打电话,现在我们拿手机干吗?很多人早上起来第一个开的设备是手机,一天到晚最后关的是手机,互联网时代在一天手机里面手机已经全包了。这是简单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我就不多说了,因为今天不是这个主题。

  那移动互联网会带动一些创新,跨行业的领域。前面已经讲了很多,渗透在各个方方面面当中,大家自己想象一下,你们现在都可能离不开手机,照相拿手机照相,听着有趣的话拿手机发个朋友圈,每天都在用手机。手机在用什么?网民的数量不用说了,手机就是用各类APP,互联网金融的产品也不例外,都是在APP上产生。

  很多东西加了互联网好像都很高大上,滴滴加了互联网平台滴滴出行变成一个网络约车。金融业也是这样的,其实很混乱对吧?对于消费者来说什么叫互联网金融?现在任何人跟我提这个名词我都很困扰。

  为什么大家会这么害怕?民众的互联网信心指数,现在的问题是民众没有信心。没有信心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是标准的问题。什么叫互联网平台?

  一定要有一个平台,一定要有互联网行为。假设我们把手机限定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平台,哪些APP是比较好?先要搜索互联网金融,在应用商店出了一堆听没听过,你敢用吗?一个APP像一家银行有一个保险柜。有没有人来判断APP的真假、好坏,这是一个标准。

  另外一个是诚信,这个问题今天我不好意思讲太多,一直到现在发生过很多体验不好的互联网金融事件,最近非常火的就是裸贷,其实都是有很多诚信跟欺骗的成分在里面。所以互联网金融面临很多问题,第一各种工具没有标准,第二是诚信问题是大家关心的。

  互联网金融元年,最早听到的是2014年,有四化(移动化、社会化、社交化、产业化),但是我更说的是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因为有更多法规的出台。2014年是市场混乱,2016年开始很多人打着旗号在市场上进行非法渠道是比较困难的。传统的获客能力,用地推发什么广告,大家也非常熟悉应该怎么做了,但是对互联网来说是一片空白。

  所以我觉得互联网金融元年应该从去年开始,我们正规的互联网企业,正规的金融企业,走进互联网金融。

  到底什么叫互联网金融?我也看了一些文章,互联网金融有传统金融、非传统金融都可以进来叫互联网金融。从2014年开始人家说的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说非传统金融进来的,比如众筹,比如P2P,比如说第三方支付。但是很多传统金融要实现互联网金融有两个渠道,一个是互联网创新,一个是电商化创新。

  其实对于消费者来讲,对于我来讲,对于我身边很多朋友同事来讲,你的一个网站一个APP不是你的一个渠道之一,而是你整个企业,对很多客户来讲,当他在网页上看到你的东西的时候,当他打开你的APP的时候觉得它就是你的一个企业。所以互联网金融不是传统金融的一个渠道之一,是虚拟世界一个完整的世界。

  既然这么重要的话为什么用户没有信心?所以我觉得要想办法了解用户的信心。这也是等会一些数字跟大家说明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有一些判断的标准,当然指数也在初步的阶段,希望大家可以讨论。

  我们这次的数据来源,我们数据用谁的?传统调研大家会挑战,你是不是抽样,是不是样本量不够?其实从去年开始跟运营商合作,跟运营商合作有什么好处?手机上做的所有事运营商都知道,我没有收集你们那么多信息。我只做一件事,你们安装哪些金融类的APP,有没有点开他,用的时间用多少。互联网金融第一个出发点有人下载得有人用,没有人下载没有人用就没办法。

  所以移动互联网渠道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标准,就是全量,没有什么抽样的概念,等一会给大家看一下全北京的数据,没有抽样。

  这个方法当然我们后面做一些简单的算法,所以其实是很可靠的,我跟大家讲我怎么算的,所有的信心有两个事,一个是我态度要对它正面,第二我的行为上要更多的使用它。主要是两方面的指标,态度的指标和行为的指标。

  行为就是用户数和使用量。态度的话互联网金融根据我们之前的研究,有四个指标:第一个叫安全性。你觉得工商银行平安银行这个APP安不安全。第二竞争优势,第三是满意度,第四是推荐度。

  我怎么跟态度来做匹配?一样是运营商很厉害的一方面,所有的运营商都知道你手机里边装什么APP,所以我今天要找民生银行的用户,我就可以直接发短信触达到他。我可以发短信问他你用民生银行APP满意度打分,这两部分形成你对这个APP的信心,有没有用他,用完之后对他的态度好不好,这就是两部分。

  这个就是我的结果。这次我先让大家看银行类、证券类。综合上面那两个指标(态度跟行为),第一名是工商银行,第二名是招商银行,第三名是光大银行,第四名是交通银行。证券类在北京用的比较多的是同花顺大智慧东方财富、雪球。我在去年也发布了同样的东西,但是没有态度,只有行为,就是下载量跟用户数,大家有兴趣可以翻阅那一期的杂志,上面有完整的报告,今年的报告下个月的杂志有。

  跟去年相比我们看一下行为,下载量跟使用量有没有变化。在用户数我们可以看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是很大的变化,前十名很多都是上升的。表示什么?表示去年的前十名很多被挤下来。使用量这一块,招商银行今年是第二名,去年是第一名。在使用流量这边大部分都有变化,在用户行为这块跟去年相比,所以我说去年更像是互联网金融元年,因为很多用户的互联网金融行为做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我们看一下证券的部分,大概也就是这几个,今年呈现的就是这样的,银行业变化比较大,证券类变化比较小。

  排行榜给大家的信息不多,接下来要看谁用,最简单的分一下性别和年龄,从用户量来看,男生和女生行为上差异不大,从目前为止,性别对于金融类的APP差别不大,证券类也差不多,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这是在使用行为上。

  既然使用行为没有差异,信心指数代表两部分,一个是行为,一个是态度。态度有没有差异?我们来看一下。态度的指标有四个,APP安不安全,跟同类竞争有没有优势,用完之后满不满意,会不会推荐别人来使用。

  在态度方面,我们看一下竞争优势跟推荐度的第一名都是光大银行,最多用户觉得他最有竞争优势。浦发银行用户的满意度是最高的,普遍来讲工商银行的安全性大家是最认可的,银行业是大家都占了一个领域。证券类的比较稳定,东方财富通安全性是第一名,其他是第二名。大家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今天时间不够了。

  体验方面性别有没有差异?其实是有的。在银行这一边的话,第一名都是光大银行,第二名有差异。对男生来讲,整体排第二是交通银行,他们觉得安全性和满意度比较好。女性认为浦发银行第二名,满意度和推荐度是第二名。

  在证券业这一边的话性别差异也是挺大的,男性这一边的话相当集中,东方财富通四个方面比较集中,女性这边差异比较话,推荐最多的是雪球。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没有不一样,年轻人跟老年人在互联网金融使用态度上有没有不一样?我们来看一下。我把年龄分成三类,90后、80后跟60、70后的差异,年龄还是有一些差异。年级比较大的70年代的,光大银行跟民生银行可能整体对我感受是比较好的,第一名安全性来讲第一名是交通银行,挺有意思的。80后这帮人对浦发银行、对光大银行态度上信心是比较高的,90年代比较特殊,广发觉得挺好的,招商也不错,工商大家觉得比较老的,在90后的用户安全性、竞争优势、满意度、推荐度都挺高的。

  证券业东方财富通是第一名,谁让他变成第一名,主要是60后、70、90后,80后用同花顺比较多,其实90后很多使用互联网的特征,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奇怪,有点返回原来的味道,这是一个例子互联网金融。

  另外一个研究发现比如说社交类的,大家觉得90后用什么社交?大家觉得微信用的最多,但90后最喜欢的社交应用是QQ,QQ按理说是我们这一辈人用的,70后、60后,我不知道怎么说明,我没有进一步研究。有可能90后这帮人他的兴趣爱好可能超出我们想象,另外这些老企业传统优势的企业并没有撒到不去关照那些90后,当他关注90后的时候,有更多针对他们产品设计。

  所以,今天在座很多是做传统金融的。过去几年大家觉得互联网金融搞不懂,弄的乱七八糟,其实等你们各位搞懂了,现在P2P这些不是我们的对手,毕竟我们的资源比他们多的多。

  最后是行为和态度交叉分析。照理说态度越好,用的越好,应该呈现一个对角线上。在银行类基本上是对角线的,你让用户安全、满意,客户会用的最多,这是没有问题的。我今天做的证券类,这个对角线是倒过来的。用的越多证券类的APP越不满意,越觉得不安全,越不想推荐,用的越多的态度越差,我觉得有可能去年大家都赔钱了,越用心情越不好。这种状况有可能是产品体验产品设计没有办法满足他们。为什么继续用?因为过去一直在用,要换不容易。

  今天互联网信心指数跟大家汇报到这里,希望有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蔡越坤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