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07:37 北京商报

We want you!2016首届中国波特菲勒奖评选正式开始!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资管能力孰优孰强?请点击【投票】,选出你心中的最强机构!

  去杠杆“接力棒”传到了银行理财。25日晚间传出的“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将纳入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广义信贷范围”的消息在一天之后仍然持续发酵,监管层此举会对理财无监管式扩张形成一定的制约,据了解,目前该政策正在测试阶段。对此消息最为紧张的就是债市,26万亿元银行理财超过40%都流向了债市。不过,多数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给债市带来的冲击将是短暂的,对银行的影响也将有限。

  目前与考核尚不挂钩

  从25日晚间起,市场开始流传一份央行向金融机构下发的《关于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从今年三季度起将表外理财资金运用项目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广义信贷”测算。对于广义信贷的统计范围,在原有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等五个项目基础上,增加表外理财资金运用项目。

  一位知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MPA还处于监测和评估阶段。随后,北京商报记者又向多家银行进行求证,他们都表示还没有看到正式文件。这一消息在业内迅速传播并引起热议,因为目前银行现有的理财规模颇为庞大,但相当一部分长期以来游离在表外缺乏监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规模超过26万亿,除去存款与现金占比的4.6万亿,保守估计表外理财在20万亿上下。如果这一体量的资金被放到央行的眼皮底下监管,对银行的表外业务扩张将是不小的冲击。

  不过,这一看法很快被指正。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指出,新规影响的是表外理财规模增量而非存量,当增量纳入表外理财监管后,银行考核压力会缓慢增加,可能逐渐抑制表外理财规模的扩张。“因此新规只会对未来广义信贷边际增量产生影响,不会影响存量理财产品规模。”李超表示。

  招商证券分析团队也表示,通知只涉及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计算口径,不存在“理财回表”,也不存在理财需要占用风险资本、计提拨备,其影响在于约束理财产品规模扩张。据了解,此项数据将从央行调统部门的人民币表外理财资产负债表中取数,表外理财资金运用余额=该表中的资产余额减去现金余额和存款余额。

  毫无疑问的是,银行理财将遭遇金融去杠杆化的“洗礼”。国信宏观与固收研究认为,之所以将表外理财资产纳入广义信贷口径,根据对今年7月30日央行解读的理解,由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扩张与否不仅受到表内资产影响,也会受到表外理财资产规模变化的影响,MPA管理制度的本质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为宏观上的去杠杆进行监测准备。“因此这只是一种技术口径上的修正和完善,和当年将信贷资产统计扩展到社会融资总量统计相类似。”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进一步表示,这一举措将收紧银行理财的风险敞口,银行理财规模很大,如果没有纳入广义信贷测算,资产风险就会比较大,这样一来就有了一定的风险约束。与此同时,银行客户的风险偏好将会降低,负债更透明。

  央行也给了银行一段适应时间。据悉,MPA新政可能从明年才正式实施,目前只是测试阶段。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今年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只是在做监测和评估,跟相关金融机构的考核并没有挂钩,“各地看着办”,“这次把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是想试试看,如果纳入进去是什么样的情况,不纳进去是什么情况,两种情况都测试,给相关金融机构一个评级,但是后面是不是采取措施,纳入监管,要看形势发展。”上述人士表示。而北京商报记者从多家银行问询得到的答复也是“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

  债市打了一个“寒颤”

  尽管新规只是测试版,但消息一出,市场还是出现波动,尤其是与银行理财关系颇为密切的债券市场。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9月初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26.39万亿元中,流入债市的比例大幅提升,从去年年底的29.49%升至40.42%,达10.7万亿元。

  由此,MPA新规传出后,由于担忧银行理财规模收缩,昨日债市早盘大跌,长期利率短时间内调整了3-4个基点。国信宏观与固收研究分析认为,之所以产生恐慌预期,其传导途径大致为: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监管,可能会导致银行会收缩表外理财,然后购买量弱化,引发债券价格下跌。本周以来,债券市场本来就出现资金面紧张,叠加这个传言,市场调整加剧。不过,随后买盘涌现,现券收益率回落至接近昨日尾盘水平。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市只是打了个“寒颤”,新政不会改变债市的命运。有交易员表示,后续监管政策尚未明确,且不同机构所受影响不一,预计仅对部分中小机构扩张速度产生较强约束,整体而言利空效应或有限。

  新规对于银行理财的影响预计也会有限。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点评称,事件本身的实质影响相对有限,短期只是市场在前期涨太多且背离基本面、资金面的背景下“借机”调整。事实上,自3月中国央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 (MPA)以来,对流动性以及银行资产配置行为尚并未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整体来看,兴业证券分析师唐跃表示,表外理财进MPA考核,政策出台显示央行和监管层对金融资产价格泡沫非常警惕,金融机构无序扩张受到政策打压的方向越来越明确,信号意义更重要。

  银行不会“伤筋动骨”

  市场观点普遍认为,该通知正式生效后,银行理财规模必然迎来收缩。招商证券观点指出,此通知与7月底流出的理财新规合并理解,最重要的方向是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理财规模高速扩张周期结束。

  理财规模收缩对银行影响几何?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对银行并不会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他解释,如果是在两年前,该政策的影响可能会很大,但是现在银行理财市场已经过了一个高峰期,房产投资、股权、互联网金融等对银行理财客户形成了分流,银行理财也不再是居民理财的主流,不像两年前银行很多业务都要依靠理财。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是对于居民还是银行,影响都不是很大。

  公开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市场的热度在下降。去年银行理财规模迅猛发展,增速达50%以上,远超M2增速,但今年的规模相对保持稳定。

  也有机构认为,该政策落地后对于谋求资产扩张的中小型银行影响较大。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组指出,MPA要求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偏离不超过22%,其实根据上市银行的数据,资产增速没有那么快,但部分中小型银行资产扩张较为迅猛,加强约束后,通过同业业务或表外理财“弯道超车”的难度大增。该政策透露出监管部门防范风险、压制银行过快加杠杆的意图,对今后银行理财的监管也将趋严,理财规模的增速将会放缓。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朱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政策短期之内的影响可能并不会很明显,但是必须看到,在资产质量下滑的大环境下,表外理财业务的收紧趋势可能会导致某些中小型银行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同时,在清理的过程中,它们会发现自己的风险窗口远远超过了想象。这有可能会对个别的银行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比较有序和稳步的推出,应该不会对整个中国的银行业体系产生太大的冲击。中信证券明明团队表示,基于基本面下行压力,央行不会采取暴力如“钱荒”般去杠杆的操作,但汇率贬值压力会影响流动性和货币政策趋紧,在去杠杆背景下此类监管也将持续发力。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程维妙 刘双霞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