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4日17:42 英大金融

We want you!2016首届中国波特菲勒奖评选正式开始!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资管能力孰优孰强?请点击【投票】,选出你心中的最强机构!

  邮储银行上市路

  文|本刊记者 张琴琴

  从成立到上市,邮储银行的发展是我国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但成功上市之后的邮储银行面临的挑战仍不少,如何在激烈的同质化商业银行竞争中生存,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等都是其不可回避的问题。

  9月2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邮储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股票代号为1658.HK。

  面对国内最后一家上市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资机构显然不想错过这趟末班车。

  内资方面,中国船舶重工、上海国际港务、海航资本、国家电网、中国诚通、长城资产管理分别认购34.23亿、33.49亿、16.30亿、4.84亿、2.44亿,以及1.63亿H股,认购总额占邮储银行全球发售完成后总股本的11.51%。

  外资方面,美国威灵顿基金、瑞银欧洲家族投资者、德邵资本、奥氏资本、千禧基金赫然在列,甚至连一度唱空中国银行业的金融大鳄索罗斯也有出手。

  即便如此,与十年前四大行赴港上市时的盛宴相比,邮储银行此次上市表现,多少显得有些冷清。若不是保荐人高盛的“暖心”护盘,股价一度有破发的可能。而“雷声大雨点小”“一分钱波动玩三天”“神奇的条形码分时图”等等则是邮储银行上市三天的市场表现。

  上市了,但并非最好的时机,邮储银行比其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晚那么一步,而这也与其特殊的背景有关。

  非正统出生

  严格意义上讲,邮储银行并非央妈“亲生”。

  和国外许多的储蓄银行一样,邮储银行最初也是依托邮政的物流优势而增加的金融服务。

  1896 年3 月20 日,清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奏折,在全国正式开办大清邮政。1898 年1 月1 日,大清邮政开办国内邮政汇兑业务,成为邮政储蓄的百年开端,拉开了邮政办理金融业务的帷幕。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时,改“大清邮政”为“中华邮政”,改“邮传部”为“交通部”, 部内仍设邮政司,管理全国邮政事务。1919 年7 月1 日,邮政储金局成立,1930 年3 月15 日,邮政储金汇业局在上海成立,直属交通部领导,成为后来六大金融支柱“四行两局”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邮政按照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1949 年11 月的决定,接管了邮政储金汇业局,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指导下进行工作。1950 年6 月撤销邮政储金汇业局。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聚集更多资金,1981 年,邮政储蓄业务恢复,并于1986 年3 月18 日成立邮电部邮政储汇局,负责管理全国邮政储蓄和汇兑业务。

  最初的邮政储蓄业务,实际上是邮政部门代理人民银行经办储蓄。邮政储蓄部门扣除必要库存现金后,把收储资金上缴人民银行,人民银行向其按月支付代办费用。1989年11月,央行与邮电部再次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办好邮政储蓄的通知》,规定从1990年1月1日起,邮政储蓄由邮政部门代人民银行办理吸收存款改为自办、与人民银行的关系由缴存改为转存,邮政储蓄收入由代办费改为利差。

  随后邮政和电信分了家,邮储银行也随着国家的政策有所调整。2003年,邮储银行开始资产业务的市场化经营——过去的资金仍由人民银行支付利息,新增资金则由邮储自主运用。两年后,国务院出台的邮储改革方案要求邮政与邮政储蓄两块业务分账核算。2007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

  由这段历史可以看到,邮政储蓄虽有百年资历,但更多时间它是游离在金融系统之外,多承担代理职责,代理央行收储及国债发行等,虽后来由代办改为缴存,也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只存不贷,并未实质开展金融业务。

  可以说,作为银行而言,它是年轻的。在工行、中行、建行、交行赴港上市之际,邮储银行尚未正式成立,如此,自然在上市及业务扩展方面走得要慢一些。

  转型商业银行

  邮政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也是欧洲多国普遍采取的做法。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依附型邮政金融管理体制愈来愈难以适应市场化竞争, 于是, 弱化“邮政性” ,提升“金融性”成为邮政金融改革的国际趋势。各国邮政金融机构的转型也是出现两种思路———或变革为商业银行, 或回归为政策性机构。

  在2007 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成立之时,关于其应该是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的讨论甚是激烈。

  2008年,监管部门允许邮储银行开办对公批发业务。“可以在全国开办批发业务,包括授信、贷款,邮储银行获得商业银行的全牌照。因此在我们内部,都说是从2009年开始了五年梯级式发展。”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

  业务有了扩展,关于转型,邮储银行也有了自己的答案——走商业银行之路。2009年2月1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09年工作会议确定了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总体思路。

  2012年,邮储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健全了董事会、监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分权制衡的治理结构,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成其改革初期提出的“股改—引战—上市”三步走的改革路线图的第一步。股份制改造完成后,邮储银行依旧为中国邮政集团独资拥有,引入战略投资者成为下一步重点。

  2014年,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工作启动。经过了两轮竞标和多轮谈判,综合考虑了战略协同、交易价格、财务实力、品牌影响力等因素,2015年12月9日,邮储银行宣布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进了瑞士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电信、加拿大养老保险基金、蚂蚁金服、摩根大通、淡马锡、国际金融公司、星展银行、腾讯等10家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战略引资全部采用发行新股的方式进行,融资规模451亿元,发行比例16.92%。

  根据邮储银行招股说明书的披露,中国邮政集团由此前全资控股邮储银行变为持股比例83.08%绝对控股;瑞银为引入战投中最大的出资方,持股达4.99%,中国人寿紧随其后持股4.87%,邮政集团、瑞银、中国人寿成为邮储银行的主要股东。

  虽然转型商业银行的方向明确,并成功在香港上市,但邮储银行依然承担着政策性金融服务的任务。

  邮储银行是目前国内银行中覆盖城乡二元经济面最广、营业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城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其中就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这将对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起到关键作用,而邮政金融自身的网络体系正符合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

  中国银监会在邮储银行开业的批复中明确邮储银行要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区银行、做小额贷款、为城市特别是农村居民个人提供金融服务是当下监管部门对邮储银行的期许。

  要开展农村金融,也要向全能商业银行转型,邮储银行在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寻找平衡,发挥既有农村金融优势,拓展新业务成为一种思路。

  在定位方面,邮储银行是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三农。对于服务社区,邮储银行的“区”分两部分理解,既包括城市社区,也包括农村地区,城市和农村兼顾;开展批发业务,分区域与银行合作,与保险及证券公司合作,开展理财服务等。

  从邮储银行的网站上,也可看出其三大业务方向:个人业务、公司业务、三农业务。三农业务是国家政策所需,和个人业务一起,是邮储银行优势所在。目前,邮储银行服务客户超过5亿人,截至2016年6月末,存款总额达6.9万亿元,显示出邮储银行庞大的吸储能力。

  后上市时代

  邮储银行上市时,每股定价4.76港元,市净率为1.2倍,远高于同业0.7~0.8的市净率水平。如此定价的底气,源于邮储银行“干净”的负债表。

  数据显示,2015年年底、2016年第一季度末、2016年第二季度末,邮储银行的不良贷率分别为0.8%、0.81%、0.78%。而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银行业快讯:2016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显示,已披露不良贷款状况的29家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额达1.1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6%。

  虽然邮储银行强调了其低不良贷款率源自良好的风险管理,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它的存贷比仅为39.6%,远低于同业67%左右的水平。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公司贷款不良增长较快,邮储银行放贷业务发展较晚,涉入不深,自然不良贷款率就较低,且个人业务占比较高有利于其在当前形势下效益和资产质量的稳定。在未来放贷量增加、业务增多时,其风控水平究竟如何,还要再观察。

  我国银行服务市场需求巨大,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市场远远没有饱和。银行即使是同质化竞争也能生存与发展。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加之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的进入,银行同质化竞争加剧,邮储银行在专业化金融服务及管理方面起步较晚,并不具有多少优势,如何在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生存,如何创新金融服务,成为邮储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筹备上市之际,邮储银行亦从其他商业银行引进专业人才,并通过大量的校园招聘对原有队伍换血。但大量代理网点还难以同其他银行网点匹敌,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也有被诟病的地方,且队伍重建也需要时日,市场究竟会给邮储银行多久的喘息期尚未可知。

  诚然,4万多个网点是邮储银行无法匹敌的优势,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在动一动手机就即时转账的移动互联时代,实体网点的功能逐步被替代,今天实体网点众多的优势可能在明天就成为银行的包袱。邮储银行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蚂蚁金服、腾讯等位列其中,邮储银行会怎样将庞大的实体网点架构向互联网金融对接,现在还未披露,也是未知。

  相比城市,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更待开发,其市场究竟有多大,目前还不确切,而且就农村金融而言,邮储银行也并无绝对优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都是其竞争者。

  邮储银行发展至今天,是我国国企改革下的一个缩影,股改—引战—上市的改革路线图已经完成,布局后上市时代,邮储银行面临的挑战不小。

  述之评:正确看待企业上市

  作为最后一家未上市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上市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此次挂牌香港联交所主板,不少人发出类似“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终于全部完成上市”的评论,直把邮储银行上市当作政治任务来看待,而忽略了其借助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初衷。

  上市是发起人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将公司的优质资源包装后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行为。

  首先,上市是一种市场行为而非政治任务。

  近期证监会发布的《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引起一片讨论,“股市扶贫”一说一度让刚经历过2015年股市剧烈震荡的股民们“惊慌不已”。不否认,证监会会严把上市质量关,谨防企业“带病上市”,仅仅是给贫困地区排队上市企业一个“插队”的机会,但在真金白银的股票市场,一丝一毫的不公平都会引发“地震效应”,带有政治色彩的发文会有“市场抽血”之嫌,影响市场投资者信心修复。

  其次,上市是为了企业未来发展而非圈钱。

  上市于企业而言有诸多好处: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低成本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让企业更透明以便于更好地与外部企业开展合作;打响企业知名度,提升品牌效应等等。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企业的发展。

  但同时,企业上市也有一定的弊端,需要披露的信息更多,股权更为分散,企业决策灵活性降低等。所以不上市也并非坏事,一切要看企业的发展需要。

  通信领域领导者华为至今没有上市,对此,任正非的解释是:如果上市,股东们看着股市那儿可赚几十亿元、几百亿元,逼着企业横向发展,华为就攻不进“无人区”了。这其实就是对上市带来的弊端的担忧。

  而在当下,不少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在上市后监管禁售期结束不久即沽出或逐渐减持其权益,有时发行人甚至会同时改组管理层或改变上市业务性质。一个原因就是新上市公司的原控股股东着眼于上市所带来的财富增长,太过短视,而非真的集资以谋求企业的长期发展。

  再次,企业在上市的同时也承担着培育股票市场的职责。

  股市中有上市企业,也有投资者,所以股市兼具投资与融资功能。与国外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为主,多是长期持有不同,我国股票市场个人投资者占比很大,股票换手率较高,带有投机的成分,多是对企业长期发展没有信心,如此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培育健康的股票市场,除加强投资者教育以外,也要求企业正确看待上市一事。在股票市场,企业融资为长期发展,未来也要投桃报李,让投资者分享企业长期发展红利,如此股票市场才能真正促进实体经济健康长远发展。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中国房地产摔不起大跟头

以中国房地产目前的体量和金融体系应对内外冲击比较脆弱的弹性和韧性而言,摔不起大跟头。因为那将是巨石坠落、山呼海啸、炉心熔毁般的。对管理层来说,面对复杂局面已别无选择,没有退路。

谁会是中国下一个一线城市?

若干年后,中国城市可能出现类似中国乒乓球队那样的“在世界拿名次容易,在中国拿名次难”的局面。中国的一线,我们假定只能在5个以内。除了北上广深,下一个是谁,我觉得是杭州。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