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5日 16:49 《金融博览财富》 

  文/ 马海敏

  你还在银行营业厅排长队交水电费吗?你还在为支付转账汇款的手续费而心疼吗?

  你还在为忘带银行卡不能取款而苦恼吗?

  ……

  如果这样,那你真的OUT了!作为网上银行的补充和延伸,“移动”的银行,即手机银行正在改变人们与银行互动的方式。抢占移动金融市场比尔· 盖茨夫妇在2015 年公开信中说到,移动银行服务将改变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存钱,像使用银行卡一样使用手机消费。可见,手机银行蕴藏的巨大潜力不可忽视。

  2015 年年初,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2014 年中国网民规模6.49 亿,手机网民5.57 亿,较2013 年增加5672 万人,使用手机支付功能的用户占手机网民总数的38.9%。以2013 年美国2.683 亿互联网用户计算,中国网民规模是美国的4.2 倍。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另据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到2016 年,全球移动支付预计将达到6170 亿美元,拥有4.48 亿个移动支付用户。

  面对这块大蛋糕的诱惑,各家银行都明白,“互联网行业,得用户者得天下”。这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不仅越来越多的众筹、P2P 平台开始逐渐向移动端渗透,银行、基金、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也在下大力气布局移动互联网,“抢滩登陆”,加快进军的脚步,以期在信息化变革中分得“一杯羹”。

  正如马云[微博]在第七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所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如今,这句“狠话”已变成现实,以支付宝[微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有P2P 网贷、众筹融资等网络金融“神器”,正无情地将传统银行推向变革的十字路口。

  手机银行风生水起

  手机银行即移动银行,具体是指使用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经由移动通讯网络实现自助式办理银行业务,是移动互联技术下新型的银行模式。与传统网上银行相比,用户不需要被约束在电脑前,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银行软件享受各类金融服务。由于其丰富便捷的业务功能,已经获得了大量用户青睐。我国手机用户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国内手机银行从21 世纪初起步。1999 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与中国移动[微博]合作推出最早的手机银行业务。2000 年5 月,中国工商银行等几家银行几乎同时推出基于SIM 卡的手机银行业务。十多年来,伴随着移动通信和终端技术的持续升级,手机银行也不断更新换代,展现出商业银行移动金融服务的创新魅力。

  具体来看,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短信手机银行(2000-2003 年),客户向银行发送指定格式的短信,使用账户查询、缴费等简单的金融服务。二是WAP 手机银行(2004-2009 年),这一时期移动互联网门户蓬勃发展,CNN、新浪等一系列传统互联网信息服务商纷纷推出手机网站,银行业随之研发了基于WAP技术标准的手机银行产品,与短信相比,WAP手机银行具有图形化操作界面和加密机制,产品功能相对丰富,客户体验也更加流畅。三是客户端手机银行(2009 年至今),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一系列革命性的创新引领手机银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应用时代。

  作为电子银行大家族的一员,手机银行蕴含了特有的业务价值。

  首先,手机银行是吸引优质客户的杀手锏。高端客户更希望享受灵活、便捷的贴身金融服务,而手机银行高度差异化、以服务为导向、具有贴身体验的服务模式,成为吸引高端客户的一大利器。其次,手机银行是节约经营成本的好帮手。手机银行通过终端和通讯网络响应客户需求,无需依赖物理网点,可以节省大量的硬件和人力成本。最后,手机银行作为一种结合了货币电子化与移动通信的崭新服务,不仅可使客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多种金融业务,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银行服务的内涵。

  手机银行推出后,其特色功能层出不穷,从最初的网点排号、跨行资金归集、跨行账户管理、转账、手机专属理财等功能,发展到目前的二维码收付款、大额转账、公私账户集中管理、无卡取现、小微贷款服务、短信银行、私人银行、信用卡跨行自动还款、银联ATM 查询、特惠商户、大额预约等20 余项特色服务,让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随手可以得到满足。

  银行竞争力的主阵地

  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也使银行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水泥”模式、“鼠标”模式向“指尖”模式转型。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从网上银行到移动金融,从“鼠标银行”到“指尖银行”,电子银行发展重心向移动端转移已是大势所趋,移动金融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渠道的补充,而是体现未来银行竞争力的主阵地。据沪深两市16 家上市银行2014 年年报的数据显示,手机银行已成银行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增长速度上,中国工商银行最快,手机银行交易额同比增长11.6 倍。在交易金额上,招行、交行均超过4000亿元。其中,交行手机银行交易笔数为2381 万笔,交易金额为4662.11 亿元,同比增长

  127.80%;招行手机银行交易笔数1722 万笔,交易金额为4208 亿元,交易金额同比增长228.49%。手机银行交易笔数已远远超越柜台的业务处理量,发展态势迅猛。

  目前手机银行客户端已成为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标配,而且不同于过去的银行APP 仅提供查询、转账等网银端功能,现在的手机银行APP 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加丰富而便捷。

  深耕细作 深挖潜力

  手机银行是电子银行系统的重要部分。

  为了推广手机银行APP,目前,不少银行的手机银行APP 行内转账和跨行转账都免手续费,相对于不菲的柜台转账手续费,着实凸显了手机银行的魅力。除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等传统服务之外,银行正在把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搬到手机银行APP上,如贵金属业务、基金代销、理财产品,甚至是融资贷款,都可在手机银行APP上进行。在投资理财方面,不少银行也设计了手机专享理财产品,而且其收益会略高于线下购买的普通理财产品。

  在手机银行APP 中,除了银行原有的专业金融服务,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生活服务、手机充值、特惠商户、网点预约等新功能也被囊括其中。很多手机银行APP 都能够提供买电影票、订飞机票、手机充值、医院挂号查询、商户优惠活动等生活社交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等银行的手机银行功能都非常丰富,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进行账户查询、余额查询、转账、缴纳水电费、电话费等,还可以通过手机银行平台购买商品、炒股、炒黄金、买期货等。手机银行的交易成本要比传统的交易成本低得多。手机用户获得了方便、节省了时间,传统的银行也降低了成本,移动运营商也增加了收入,真是一举多得。此外,很多银行为了推广手机银行,还不断创新,推出手机银行的特色服务。这凸显了传统银行布局移动互联网、抢占移动端的决心。

  ● 民生手机银行:“指”付创新和微账单

  民生手机银行通过运用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将指纹这一“偷不走”的生物特征,借助科技手段应用到金融领域,在国内首家试水生物识别支付应用,推出手机银行指纹支付服务功能。和传统的支付方式相比,手机银行指纹支付功能略去了采取短信验证方式中需要等待短信和手动输入验证码的步骤,既能减少客户操作流程,节省交易时间,又提升了支付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微账单实际上为每位手机银行客户量身打造了一份私人财富报告,为客户提示在资产管理上可以提升的空间。登录民生手机银行客户端后,微账单功能会先根据开立手机银行账户的时间长短为客户授予“爵位”并馈赠相应积分。然后,基于翔实的后台数据,民生手机银行微账单将对客户的活跃程度、财富、理财、人脉、资产等进行模型分析,并以雷达图表展现,提示客户财富管理的短板。

  ● 平安手机银行:光子支付

  6 月10 日,平安银行联合深圳光启合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全新的移动支付技术——光子支付。通过该技术,用户可以在无卡、无网络的情况下,进行无额度限制的支付。不用银行卡,也不用开网络,只要手机闪光灯一亮,就可以完成支付。所谓光子支付,是基于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的移动支付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智能手机闪光灯发出的光,来实现授权、识别及信息传递的支付技术。“光子支付”最为明显的优势在于无需更换手机或外接任何设备,只需要具备闪光灯功能,就可支持光子支付。

  在具体应用上,用户只需用手机下载具有光子支付功能的A P P,形成个人的“光账户”,即可绑定上百张不同类别的卡和支付账户,包括银行卡、互联网账户、一卡通、会员卡等。同时,还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支付的账号,以满足用户对现金和不同卡种的使用刚需。手机对准POS 机上的光子支付感应器照一下,并在POS 机上输入交易金额和密码,验证、打单,即可完成交易。

  此外,光子支付并不需要连接网络,没有SIM 卡、操作系统等限制,并且支持大额支付,突破了目前必须使用银行卡或在手机联网情况下方能完成支付的桎梏, 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支付工具。

  而对商户而言,光子技术对POS 机的改造也不大,商户只需花几十元在POS 上加贴一枚硬币大小的光子支付感应器即可完成设备升级,低廉的改造成本为光子支付的大规模商用提供了广阔空间。

  ●招商手机银行:手机银行3.0 产品

  招商手机银行3.0 跳脱传统手机银行重功能、求高大全的窠臼,实现了从以“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改变,“让细节说话”,针对每一个接触点或客户交互系统的应用规则,建立起一套“简而美”的界面和列表语言,实现了极富个性化的客户服务。

  首先,账户总览功能大升级,用户登录个人账户中心后,“一眼”就能够看清本人名下所有资产负债情况,和各种关联卡的情况。

  其次,招行手机银行内嵌了智能提醒功能,根据用户的财务状况提供简明扼要的专业建议。如理财日历,可自动标出用户重要理财日子所需进行的理财事项。这简单的一步,其实是从“提醒”到“建议”的一个功能飞跃。

  最后,为彻底便利用户,招行还对一网通的注册流程进行了大幅优化,现在注册一网通流程步骤更简单,填几个个人信息即可完成。招行手机银行3.0 的一大突进,即是回归金融理财本质,强化财富管理功能,通过资金流动把各个消费功能点串联起来。

  以财富频道为例,招行手机银行3.0 根据理财的进阶操作规律,将其分成持仓情况、预约购买、产品超市三层,持仓集成了各理财账户的资产、产品信息,预约购买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方案,产品超市则覆盖各需求人群,初步实现了智能化、一站式理财的目标。 ■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