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资产配置的新动向和新方法(文字实录)

2014年08月23日 21:40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新浪财经讯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首届上海峰会”于8月23日在上海举行。本届峰会主题为“资产管理市场的开放与变革”。

  以下为“议题二:海外资产配置的新动向和新方法”嘉宾发言实录:

  [陈晓升]:感谢范总的精彩演讲。短短的十五分钟,把资产配置大的模式和积极管理的意义,做了非常好的介绍。接下来进入讨论环节,有请另外四位嘉宾,一位是我们CWM50理事、华宝信托总裁钱骏,欢迎钱总,第二位是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张海涛张总,第三位是加拿大皇家银行亚洲投资银行负责人王琨王总,第四位是建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刘红哿刘总。[11:53]

  [陈晓升]:刚才范总做了非常好的介绍,关于资产配置,我想还是先请我们其他四位嘉宾,就刚才范总谈到的整个资产配置的一些模式和想法,结合我们国内目前的资产管理机构海外配置的总体阶段和下一段的趋势,谈一谈,可以稍微展开一下,这个问题比较开放一些,从配置的角度,可能从起步阶段,从国内比如说刚才前面已经谈到了“沪港通”,谈到了很多人会倾向于中国概念的资产,还是说非中国概念的资产,这可能是一种选项,另外一个,就是纯粹从标准资产管理模式,是权益类还是固定收益类,或者是另类的,包括不管是PE也好,还有地产类也好,包括商品类也好,可能不同的类别资产,都会有不同的倾向。[11:53]

  [陈晓升]:要不我们先请张总,从中信资本的角度?[11:53]

  [张海涛]:谢谢主持人,很荣幸受到邀请跟大家交流。我们中信资本原来在今天讨论的这些话题中,并没有太积极的存在。但最近我们有些变化,包括范总讲的资产配置中有一些需要的平台、能力,我们也在建。其中讲到一个很重要的,不能说新的吧,但是逐步被很多人接受、认可的一个,很巧,今年年初我们在纽约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其中一个资产配置功能或者平台就是风险平台的功能。通过收购和外面团队的聘用来组建的。在这个方向上,我们已经开始进入。[11:53]

  [张海涛]:我拿到这个题目,叫全球资产配置的趋势,我觉得这个题目有点大,其实一直都不知道怎么讲。顺着范总刚才讲的东西,是不是把我们视线或者注意力回到中国的机构,中国国内目前面临的走出去,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这样一个任务也好,一个用意也好,他所面临的问题。包括刚才秦总讲的,国内机构配的指标、额度都有了,但是没有投,原因有几个。首先,国内机构投资人在全球资产配置方面,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没有确立。国内中投这样的机构,包括我以前工作的外管局,他们这些机构在投资资产配置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很成熟了。原因就在于他的功能就这。他的目标很明确,考核目标也很明确。国内其他机构可能有一个难点,你到国外进行配置,首先你的目标是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还有一个跟国内的资产配置的方面的比较问题,配完了比这好,还是比这差?管理体系是什么?能承受的风险是什么?责任谁负?宏观责任谁负?具体的投资上的责任谁负?具体的考核是什么?这些方面如果没有确立,可能都很难往前推进。因为资产管理他是一个人为主导的行业、工作。那些方面你都定不下来,你的行为、方向就定不下来。[11:54]

  [张海涛]:所以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国内可能需要一轮投资人教育。首先,机构投资人。零售、个人投资人先不说了。机构投资人如果想走出去,首先,必须在投资人教育层面做很多工作。这涉及到行业的管规、每家机构内部的程序。只有把这些东西确定下来以后,你雇的团队才知道怎么往前走,怎么做。比如我们在过去,一些机构逐步出现问题,风险怎么测算?第二就是渠道问题,整体比较单一。整体渠道还不是很畅通。第三,队伍建设。据我们所知,个家机构也在建。但是不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之下。每家建的用意、标准不太一样,没有向国外。比如中国,你现在让我或者让范总给你提一个请求,能不能对中国国内机构投资人投资资产管理、资产配置的趋势、方法、评估做一个报告,做不出来。所以团队的建设,而且不是单独一家的建设,而是整个行业的团队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像国内基金管理,经过这些年目前肯定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毕竟走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行业,形成了一些大家认可的东西。这个需要一个过程。[11:54]

  [张海涛]:除此以外,我想补充一点,国际资产管理或者全球资产配置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灯下黑”的东西,需要注意。我们每天都在研究在国外配置的趋势,大家怎么做,我们忘了在所有配置中现在有一个中国因素的研究。国外投资人在研究中国的投资人,你的行为对国际资产配置的趋势和动向的影响。现在我们钱出去不多,但这是一个趋势。全球今天以研究中国资本流出大题目为生的专业人员,这个数量已经不少了。这个事儿我们本身得做,先把国内什么时候自己走出去、多大量、什么样的资产类型、行为方向是什么,把这些东西研究清楚。而且这些行为,我们刚才已经讲了,你在这个过程中,实际是我们自己有一定的决定自己的行为的能动性在里面。[11:54]

  [张海涛]:所以基本还是比较早的一个阶段,需要国内的政府、同行,包括国内最近也建立了很多同业协会,我个人也参加了一两个。大家可能需要有很多东西要做。包括投资人教育,请国内国外的专家,把国内投资人请来,做一个共同的交流。我先抛砖引玉讲这些。[11:54]

  [陈晓升]:谢谢张总,把目前我们海外资产投资现状进行了阐述,对中国概念或者中国因素的很多资产,可能从中国角度是非常有价值或者很有逻辑去切入的。很有意思。[12:04]

  [陈晓升]:接下来请华宝信托的钱总,也是海归,回来几年了,做国内信托也做得很好。对比一下国内信托业务的状况,国内海外投资的需求和您原来在国外看的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状况比较,现在我们海外配置、海外投资,现在大概处于什么样的阶段?[12:04]

  [钱骏]:我海外归来多少年了,所以今天没有戴领带,说明已经完全本土化了。我跟范华是老朋友了,在海外的市场或者面对的客户,跟我们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信托也是“少数民族”,而且倍受市场攻击。包括前一个panel讲股票市场不好,投资好,也归咎于信托市场化利率给客户太多了,但其实你们刚才听范华讲的,CPI+3%到5%的概念,我还是要为我们行业捍卫一下,虽然我跟林总是好朋友,你们不要怪罪,别人家的东西好了,客户跑我们这儿来了,自己的菜没做好,你们自己也要检讨一下。[12:04]

  [钱骏]:信托层面现在出去还是主要靠QDII额度。但是真的情况有点不一样。我们在增加额度。现在拿额度也不难。现在我们规模不大,做了一年多,有15亿美金的额度,基本用完了。我觉得两方面的需求,一个是资金客户的需求,另一个当然是需要用资金方的需求。现在典型的几个我们运用,都是跟中国概念相关。[12:04]

  [钱骏]:一个,就是用得比较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包括在香港或者美国的上市。这些标的国内客户非常熟悉,或者说非常看好,但是还外的客户对这些标的不一定理解,所以存在着一个标的的稀缺性,还有信息的不对称性,造成了国内一些大的企业或者特别有钱的个人对这些标的更有兴趣,或者直接投资,或者需要我们做杠杆的一些配置。首先是以中国概念为主题的需求,是最大。[12:04]

  [钱骏]:第二个需求,就是一些企业要走出去,这些企业在海外融资可以,但是投资部一定能拿到钱。海外资金确实便宜,但是特别是有些央企或者国字头背景的企业,在国内我们觉得他很牛,不会倒,但是在海外他啥也不是,特别是他的子公司,不一定是央企直接投资,但是通过他设立的一些参股公司或者其他的企业,在外边其实啥也不是,可能可以拿到中国银行的贷款,但是找投资伙伴,绝对找不到。这些项目,往往是非标的一些参与,不是通过资本市场。这个需求,非常大。但是苦于我们现在QDII一些限制,这方面需求我没办法直接通过QDII满足。所以我们也在想办法通过自贸区或者其他一些渠道,包括嘉实,他也拿了一定额度,可以投资范围更广的标的。[12:04]

  [钱骏]:所以需求更大,国内不缺钱。我坚决反对大家说国内流动性紧张,没钱。不缺钱,缺产品。[12:04]

  [陈晓升]:的确,钱总自己在操盘信托这一块的业务。平安证券[微博]的老总谈得很像,两头在内,借用QDII这样一个渠道把海外弄到海外,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联想到基金行业,07年一个QDII产品居然有三倍的认购。[12:05]

  [陈晓升]:今天还有加拿大皇家银行亚洲投资银行负责人王琨,接触了很多国内企业,他们要做海外融资,感觉企业层面他们做海外资产配置和海外投资,海外产业发展,他们处在什么发展阶段?[12:05]

  [王琨]: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可能今天我们是唯一一个外资机构。我回来已经十年了,首先进的是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再又回到加拿大银行。对两边都有一定的感受。现在感受比较深的一点,我先讲一下整体,再回到您问我的主题。[12:05]

  [王琨]:加拿大这个国家很有意思。很小,又很有钱,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他有这个需求,就是资产往海外配置,主要配置到美国、欧洲。也做得很成功。也对世界上做了很多研究,有很多成功先例。我本人是负责投资银行,在亚洲地区有投资银行。[12:06]

  [王琨]:但加拿大这个银行跟其他不一样,允许混业经营。我们有商业银行、有证券公司在里头,还有资产管理,也是我们很大一块,还有保险。所以我们这个银行是四块业务。昨天刚好我们季报出来了。看商业银行,现在只占我们收入一半。就是税后纯利,只占一半。投资银行资本市场这边大概占25%。财富管理就是资产管理这一块大概占12%到13%。还有10%左右是保险。剩下就是其他一些投资者服务、投资者关系比较次要的一些东西。所以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在我们银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一年在400多亿收入里,大概百分之十几都来自财富管理。我们跟中国的外汇差不多,大概4兆亿,很大一个盘子。靠一个系统来做风险管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12:06]

  [王琨]:这么一个银行,本身就很保守,第一不要亏钱,下一步再考虑怎么赚钱。我的感受,从资产配置角度来讲,这么多年,从本世纪初到现在十几年,中国发展非常迅速,大家资金越来越多,投资房地产、A股,就这么几个很窄的,肯定不行,将来要出去。除了产品,还得有地区的配置。“沪港通”是非常好的一个东西。怎么做,怎么出去,是很大的话题,不是一两句能说出来的。[12:07]

  [王琨]:我个人感觉,我们要研究中国一些公司,但实际上有很多优秀的公司,风险也非常小。他们是向全人类提供财富的一个平台,很多收入也来自中国,实际没有必要把他们排除在外。我觉得他们也是我们应该研究的一些重点。中国公司当然非常优秀,在座的还有我原来所在的中银国际,都在研究中字头的公司。我个人感觉,从加拿大这个角度来讲,没有几个公司,我们公司就是加拿大最大的公司了,皇家银行。他必须研究国外公司,不研究,活不下去。从这一点来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就是说如果做得好,那也是可以赚钱的,就是只投国外公司,不投本土公司,也可以赚钱。因为我们就是处在这么一个状态。我相信范总讲的挪威基金,他们也是国际上配置,关键是有什么样的体制。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职业经理人也重要。但是体制也很重要。这个体制,不是一天两天能建立起来的。但是有很好的先例,我们能看到。我有深刻的这么一种感受。我觉得我们应该放开眼光,要把最优秀的公司纳入我们的投资范围之内,而不只是局限于中国的。因为现在世界已经趋同了。我相信在其他方面也是有很多回报的。[12:07]

  [王琨]:我就先说这些。[12:07]

  [ 陈晓升]:谢谢王总。王总把我们皇家银行业介绍了一下,投行业务非常好。想追问您一个问题,从投行角度看,除了中国以外,那么多公司的确值得投资,您现在最看好的,是哪个国家的公司或者哪一类型的公司?[12:07]

  [王琨]:我今天坐在这儿,有一点格格不入。因为大家是讲股票、债券,都是买方,我们主要看的是另类资产,直接持有资产。但现在的趋势,是另类资产配置越来越多了,包括PE,大宗商品,还有直接持有一些资产。加拿大是以资源为主的,油气、矿都非常好。现在直接持有这些,这部分的收入相当可观。这一块我们还没有介入,由于法律原因,政策没有到位,还有就是特殊人才。这方面的回报,如果做得好,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就是你在这方面投资不是很大,但是杠杆非常高。除了股票、债券、正常的我们叫的公开市场的产品之外,另外一块,不要忽视的就是另类资产。另类资产很多是资产层面的,非上市的,还有很大潜力,大家可以挖掘。[12:07]

  [陈晓升]:后面是建银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从您的角度来看,中国海外投资或者海外资产配置,大概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包括刚才大家谈到的,中国因素在整个海外配置中大概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12:08]

  [刘红哿]:前面讲的都是买方资管级的大佬,我们是卖方,可能经验方面没有你们丰富。作为卖方我们跟境内外的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都有不同的交流。中国的资产配置全球化,现在有两类企业有比较大的动力。[12:08]

  [刘红哿]:中国企业做海外并购或者投资,有两个需要考虑。第一,从大的原则来说,风险和收益要匹配和对等。中国大部分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的,风险容忍能力非常低,而对预期收益率和预期风险不能忍受情况下,很难做一个很好的战略性的资产配置。刚才讲国外是CPI+3%到5%,能实现6%到8%就是不错的收益率。实现6%到8%,在忍受范围里,其实不是很难。中国移动[微博]分红率6%,现在涨起来了。如果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做资产配置,可能相对难度比较低。但是如果一些中型金融机构有更高的资产回报率期望值,为什么会这样?随便买个什么理财都6%、7%,好的信托产品都10%、12%,到海外配置,如果按照这个,肯定要忍受更大风险。比如您刚才提到的中国概念,还是泛中国概念。所谓泛中国概念,就是炒美股中概。就是中国投资人炒的。所以风险和资产的匹配,对于不同类型的机构,国有的、民营的,不一样,这对他们全球资产配置会产生很大影响。[12:29]

  [刘红哿]:第二个,所谓资产负债的对冲。中国负债成本确实是全球最贵的,都在7%以上。7%以上,你要拿到全球资产,还要在风险比较可控情况下寻求资产回报,应该说难度比较大。欧洲、日本的负债,到中国寻求一个人民币升值收益,再加上一点点理财产品,债券根本不需要进入股票市场,就能达到8%甚至10%的收益率。所以境外低负债配置中国刚性的无风险收益率,这些已经成为全球热钱的主要套利模式,反过来让中国高负债的资金跑到境外,还有无数的汇率利率风险,美联储政策风险,这个难度非常高。[12:29]

  [刘红哿]:第三个问题,中信、复星,泛中国概念,现在有一个新的提法,我们比较赞同,而且也在做类似的事情。就是所谓的“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因为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制造业应该是萎缩的一个状态,而服务业可能是爆发性增长。制造业规模萎缩,但是产品升级和服务业大膨胀的时代,中国即有制造业出口问题、也有服务业进口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所谓全球资源,全球比较先进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在装备行业,在医疗、教育、TMT,尤其环保行业,国外还是有很多不错的资产和公司。如果能够以合理价格买入,把他们引入中国,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复制跟嫁接,尤其跟中国同行业的龙头公司进行对接,那不管是作为产业投资者也好,还是作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也好,都能看到他的增长非常吓人。比如以环保为例,在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可能就是平稳增长的市场。但在中国,你提供了一个超额收益,如果把他们的商业模式在中国复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收益,应该远远超出本身在产业上的收益。如果是金融机构投资者和非金融投资控股的企业,可能在管理方面理念都有很大的一个差别。[12:30]

  [ 陈晓升]:谢谢刘总。的确是经济学家,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逻辑。因为的确从现在中国和全球的收益率状况来看,中国处在相对高增长的阶段,资本回报率比较高,特别是去年出现了一大波全球套利资金涌入中国的现象。倒过来就变化我国成一个结论,现在可能并不是更多的讨论如何做海外配置,反而是增加把海外好的产业资源引入中国,来分享中国高速成长的机会。这是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非常值得重视的一个中国因素。[12:31]

  [ 陈晓升]:这个问题可能就倒回来给到我们范总,因为范总平时可能完全是投资海外的固定收益和绝对收益的市场,如果以这段时间配置海外固定收益和绝对收益的经验来看,中国目前固定收益和绝对收益的配置,在全球你会怎么来配?[12:31]

  [ 范华]:首先我们做海外的绝对收益投资也好,固定收益投资也好,海外的宏观经济受中国影响非常大,而且相对来讲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更容易取得一点,中国是大家最看不清楚的地方。所以我们希望充分利用我们在中国的优势,和国内机构多交流,这样让我们对中国有比较好的了解,对全球的宏观市场有一个比较好的判断,然后帮助我们做投资。[12:32]

  [ 范华]:提到对中国固定收益的看法,前几年是非常好的市场,但是现在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赚钱,非常困难。现在人民币的波动可能更趋向于双向波动,这个压力可能比以前小很多。另外考虑汇率,很多海外机构,像澳大利亚的机构投资海外资产也有汇率问题。首先就是考虑是不是对冲汇率。如果对汇率没有一个观点,应该把汇率风险对冲掉。衡量这个结果,也应该是以对冲效果衡量。所以做所有的海外配置,要考虑汇率对冲以后是否还能赚钱。这是一个基本的东西。[12:32]

  [ 范华]:谈到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往前看,很多刚性兑付是不是有可能持续,是不是有10%的无风险回报。短期可能问题不大,但是中长期这是很难持续的一个问题。所以如果从个人配置角度讲,短期问题不大,但是中长期还是有风险。[12:33]

  [陈晓升]:谢谢范总。大家都看短期,“沪港通”也是,短期资金能进来,长期说不清楚,现在中国的固定收益市场,短期可以,没问题,长期看不清楚。都是看不清楚的问题。但是我们回到这一节的主题,海外的资产配置,刚才大家一轮下来也谈了不同的看法,如果我们站在稍微长一点的视角看,毕竟像日本也好,美国也好,台湾也好,他们的整个国民财富海外配置比例,还是比较高的。站在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如果要做比较好的海外资产配置和投资,做好这些准备,我们现在最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或者从不同机构角度,应该做哪些工作,我就想这个问题,能不能请几位嘉宾谈一谈?如果中国金融机构要把国民财富往海外做配置,现阶段要做准备、工作,重点做什么?[12:34]

  [张海涛]:刚才我讲了一些,首先就是投资人教育,要有,大家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标的物的确立、风险的测算,首先大家达成共识,就跟语言一样,大家讲一样的语言。国内还好。但是中国投资要人说海外投资,大家交流的时候,讲的概念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种语言。所以这方面,有工作需要做。各家自身有一个教育的过程、队伍建设的过程。[12:34]

  [张海涛]:这个过程中就我本人的观察、经验,这个过程中有几件事要做。一个,就是你的路径的铺垫,你怎么做。是拿着钱自己到海外自己投,完了在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布局,建立团队,实在不行到美国建公司,雇当地人,还是怎么样。还是说我先委托外面做。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两个相结合。是一个队伍的培养。[12:35]

  [张海涛]:首先海外投资不可能一下子做那么大布局,这个成本很高,风险也很高。而且我们从机制、制度、方方面面,水土不服,也难以推进。我们海外很多公司雇人,很多问题不一定解决得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去推进你的团队的建立,内部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文化。[12:35]

  [张海涛]:在这个过程中,还有特别重要的,作为一家机构,你现在是因为时髦,大家觉得要走出去,海外投资应该做,还是说我真的需要做?我觉得这是根据你内部根据自己的资产性质、你的追求,综合的衡量、判断以后形成的一个结论。我认为好多国内机构,如果内部定的目标不变,不需要到国外投。为什么要出去呢?中国跟其他国家不一样,你有足够大的经济体量,市场本身并不丰富多彩,但是量很大。完了有利率水平、汇率的优势,所有这些东西,造成你在决策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说只要国外投资回报没有国内高,那不出去,如果定了这个目标,就该出去。可是,我们说全球布局,全球支配这个事情本身,我个人认为对很多机构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回报的分散。是风险的分散。[12:35]

  [张海涛]:另外国内整个市场行业分化,是必然的。我们往往是从产品角度分析,7%、8%的产品,甚至更高。现在也不灵了。也推不出去了。刚性兑付以后,除非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才会这么干。或者管理人员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要了,那可以做,但不会这么做。[12:36]

  [张海涛]:归根到底,国内的理财产品也好,各种金融产品,很大的一个风险或者未来的瓶颈突破,高回报是你对国内经济尤其民营经济的一个高成本的伤害。这个问题,如果国内的回报尤其固定回报长期停留在这个水平,经济本身怎么能承受这样的成本?经济本身不能承受这个成本,怎么增长?不能增长,怎么产生足够回购给你财务投资人?这是一个基本逻辑。[12:36]

  [张海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讲全球布局、全球资产配置,我觉得不仅仅是一个暂时的、短期的资产回报的要求,而是资产合理结构的布局。这个布局,你一定是在投资人教育、队伍关系、内部文化、风险、系统,这些建设过程,你没有几年都完不成。建设完了以后,等债市、股市跟另类资产之间的平衡,逐步趋于合理,中国国内经济跟国际经济之间互动性和联动性,趋于合理,投资回报也趋于合理的情况下,可能就有比较大的全球国际资产配置的需求。这个过程,是大的机构,像国家级的机构,中投,已经走了几年了。我不是说让中投给大家讲课去,但是他们形成的这几年的经验、教训、这个过程本身,是可以跟大家分享的。[12:36]

  [张海涛]:我想还有其他一些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最近中信资本在这方面做文章。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在建这个平台,一个是本身业务平衡的需求,第二一定是看到国内今后三五年这个趋势的发展,这是一个必然。所以从公司我们角度也在布局。[12:36]

  [陈晓升]:的确,可能有很多基础设施、整个制度层面的很多东西的准备,需要有政府、监管部门共同来完成,但是从市场角度,自身一定有很多风险管理的需要去推动全球的资产配置。的确中信做了很多的准备,也很有价值。从钱总的角度,从信托公司,我们代客理财,从财富管理的角度,您觉得现在最重要要做的事儿是什么?[12:37]

  [钱骏]:我同意张总讲的基础建设,就是广义的基础建设,一定要防止冲动。大家觉得到海外兼并、收购,都非常“性感”。但实际操作的时候,这种案例不胜枚举,从早期我们国企出去,我们产业背景也是钢铁行业,前几年的央字头企业出去拿资源或者兼并,但是老实说失败的案例比成功的案例多。其中原因就是一个冲动,不要为做业务而做业务,而忽略了风险。我在海外待了十几年,回来了反而很平静,因为海外用人人工费用很贵,动不动就诉讼,所以坏的东西要多想一些。我觉得出去这是必然的,是由客户决定的。我们不是说自己想出去,而是我们资金客户跟项目客户,他迫使我跟着他走。在这种情况下出去。如何解决基础建设现在不足,但是客户要出去,我们又要跟他出去?有一个办法就是被动型为主,不是帮他做决策,煤矿该不该投,或者这个股票该不该做,更多是给他一个服务、一个平台。最终的风险让他自己做判断。现在还是外汇管制,我们还是提供资金的通道。另外包括交割、其他的海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因为我更有公信力,我是一家金融机构,所以我的主要的贡献,就是你一定要体现自己的核心价值在哪里。[12:38]

  [钱骏]:所以现在我们主要还是以平台跟被动为主,找最好的机构。如果真正涉及到非标,也是找海外最好的机构。如果哪一天比如中投也做这个业务,有一个基金,我们跟投,这个很方便,而且客户也信任。所以现在我在找一些海外的,就要求是国际知名的品牌的合作。如果国内的企业出去做IPO,也是国内客户非常认可的一些包括最近大家很多人都知道的阿里巴巴[微博]的上市,我们也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在做一些工作。[12:39]

  [陈晓升]:谢谢,从生意的角度做平台准备,从不错的产品开始。王总,如果一家金融机构想去海外融资,海外业务您有什么建议?[12:39]

  [王琨]:走出去这是毋庸置疑的,肯定要走出去。走出去,我们第一步是香港,下一步可能就是美国、欧洲。但实际上我在北美生活了20多年,我感觉在那边股票市场赚钱,非常非常困难。[12:39]

  [陈晓升]:谢谢。就是“沪港通”最好。这是第一步。刘总提的建议,我们王总从投行角度可能已经开始落实了,找好的企业回到中国来。从中国的企业或者金融机构或者财富管理,全球配置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应该是什么?[12:40]

  [刘红哿]:这个问题大佬都回答了,我不太擅长。我讲讲另外的角度。钱总他们有一个想法,我特别赞同,也跟投资者灌输这方面的想法,就是说你说全球资产配置,但实际上转型经济提供了你能得到超额收益,中国未来五到十年的转型经济体,未来有四个大趋势,谁抓住,保证暴富,抓住一个,就不得了了。我们走访了大量的国有和非国有的上市公司,比较明确的看到有几个。第一个,就是这一轮国企改革,力度空前。甚至某种程度上,这一轮国企改革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可以跟30多年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比。甚至我们中信陈老板都提出要建立事业合伙人计划。我觉得这真的是一轮彻底的改革。这一轮改革的投资机会,也是空前的。[12:41]

  [刘红哿]:第二个,就是刚才讲的“沪港通”。是港股和A股市场全面对接的一个开始。明年“深港通”也许会提上日程,恐怕比“沪港通”更有意义。“沪港通”也就炒点差价,“深港通”,大家能看到深圳的中小板、创业板跟香港1000多家没有人cover的中小型公司的value差距是非常大的,长期以来受到投资者忽视。和“沪港通”相适应的H股全流通,也是未来要办的。跟全流通上市公司估值有明显差距的,这里面投资机会也是很多的。[12:41]

  [刘红哿]:第三,大家认为传统行业快完蛋了,会不会完蛋呢?我认为不会。中国的传统行业,可以以房地产为代表,然后跟房地产相关的,上下游的这些周期性行业,包括资源性行业。我们这两三个月跟主流的房地产公司,有大量的接触,我感觉房地产公司的转型前所未有。尤其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做房地产的转型。我能看到的投资机会,非常多。比如保险公司跟房地产公司,就是有很大的契合度。他们之间无论是投资收益方面,在养老地产方面,都是有相当大的契合度。[12:41]

  [刘红哿]:第四,就是关于O2O互联网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家都看到了。[12:42]

  [陈晓升]:谈了半天,还是讲回到中国比较有机会。但是我们全球资产配置,还是值得金融机构做一些长期布局,不管是平台、基础设施,当然很多需要政府在基础设施这一块做好准备。但作为金融机构本身,他本身是市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服务中国的老百姓,服务中国的企业,也服务全球的机构、企业。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金融机构从资产管理的角度都能找到新的业务发展机会。[12:42]

  [陈晓升]:感谢五位嘉宾的精彩演讲,祝福各位嘉宾未来能有很好的业务发展前景。因为时间关系,耽误大家午餐了。谢谢大家。[12:42]

  [主持人]:感谢大家对上午论坛的支持。[12:42]

文章关键词: 资产配置财富管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太原书记陈川平 山西省委秘书长被查
  • 体育西超杯-马竞胜皇马夺冠 梦之队名单出炉
  • 娱乐柯震东回台恐再被捕 小时代4删柯震东
  • 财经审计查土地出让金不少官员晚上睡不着
  • 科技电动车充电桩建设国资退缩民资翘首
  • 博客“冰桶挑战”缘何冰火两重天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学生宿舍产婴用T恤绕颈致其死被判3年
  • 余丰慧:解决企业融资难要标本兼治
  • 林耘:“大妈”弃金投股悠着点儿
  • 童大焕:理直气壮为楼市投资正名
  • 连平:人民币汇率转势已成定局
  • 谢百三:大气的邓小平朱镕基与A股
  • 刘光宇:北京房价全面下跌真相
  • 罗天昊:中国未来改革的九大根本方向
  • 朱大鸣:房价到底是在涨还是在跌
  • 慕容散:看多不做多等于围观他人挣钱
  • 余丰慧:房贷松绑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