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副行长穆矢:银行转型是必须基于市场选择

2014年08月23日 15:39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首届上海峰会”于2014年8月23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上图为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孔瑞敏 摄)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首届上海峰会”于2014年8月23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上图为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孔瑞敏 摄)

  新浪财经讯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首届上海峰会”于8月23日在上海举行。浦发银行副行长穆矢在论坛上表示,商业银行的转型是基于一种企业行为,必须基于一种市场选择。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穆矢各位朋友下午好,看来今天主办方这个发言顺序是按照岁数排出来的,我比康董事长小了一点,但比更多年轻的专家们岁数又大了一块。所以正好排在这个位置上。今天是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首次在上海召开峰会,今天论坛主办方给了我一个题目:因为我做银行的,是不是说一说银行转型这个话题?我就按刘干事长的要求,想了一下,银行转型,我的主题就是银行转型的要点,是市场的选择、集团的管理、专业的经营。

  大家说现在银行转型是一个热门话题,尤其资产管理领域。这两年银行不断深入资产管理领域里,也是大有作为,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在整个市场上是占据了相当的比例。是不是银行今天开始转型了呢?我想了一下,从1984年人民银行[微博]工商银行两行分社开始,30年来,银行就没断转型。从国有银行转成股份制、上市的,转成有外资介入的,从单一放款机构成现在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机构,今天放基础设施,明天放小微企业,左、右,东、西,来回变换,变换了很多次。说银行经营太差,都亏损了,全行业都亏损,应该全完了。现在又说银行挣钱多,应该少挣点了。30年来,我感觉银行从业过程中不断转型,一个字:晕。

  银行的转型,是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或者很独特的问题?银行转型其实并不是单纯存在于银行这个主体中,本身反映了一个自然界的规律。银行转型30年来的发展,就反映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一个总体走向,就是走向了市场化。实际上银行转型,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一种选择。所有企业都面临转型。而且是所有的企业都无时无刻的不在转型。这个转型,从来没有个头,也没有个尾。总是不断在选择。就像登山一样,每往上走一步,都需要选择一下下一步的道路,新的道路。不可能按照既定的一个方向、路径往上走。

  在银行这30年的转型中,有两种驱动力在驱动着银行的转型。一种是来自行政的驱动力驱动银行转型,就是说银行要做什么,比如我刚才举的例子,今天你投钢铁,后天投光伏,你做什么,我们国家这个比例占得还是很大的。另一种选择,就是市场竞争给他的压力,就是不转型,就可能衰退或者等死。这两个转型在这30年都存在。

  全球银行转型中是不是也是这样?我们看到的例子,也是这样。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应市场环境变化不断推进自己的转型,比如说我们看到欧洲和美国的银行,也是这样,从分业经营逐渐向综合化经营走,也是从利率管制走向利率市场化。现在又回归了一些,从管制严到管制相当松,又从管制松收回到比较严的这么一个趋势,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走。

  还有一种不太成功的转型,我们看到拉美国家的银行转型基本都不成功。希望一步踏到前面,监管当局或者官方他大力的行政权利推动这个转型,很希望它一夜之间市场化、一夜之间完成整个跨到美国的这个任务。实际上这个跨越,基本都失败了。很多国家的金融体系,几乎就崩溃了。

  所以我们仔细了一下,说这个转型什么条件下成功的可能性大呢?应该说在行政力量推动的转型这种成功的几率,基本是没有的。我们说转型,本质上是以什么为基础?转型本质上是以发自内心的需求创新为基础。所有转型都是基于再去创新,选择新的路径。而且所有的创新,都有风险。创新必须是由于企业内部的市场竞争和生存的压力所逼迫出来,由企业家在压力下选择的这种试验,实际是不断的试验,甚至不断的试错,然后选择一个自己可以生存的道路。而这种压力、动力,只有市场给到直接经营者身上,才有可能。而任何政府,是不应该有这种压力的。政府的追求,应该是维稳、求稳。不光我们中国政府应该这样,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应该维稳,都应该求稳。那一个求稳的政府,不应该不断试错。企业应该不断试错、创新,而政府应该保持一个稳定。那如果让一个以维稳、求稳为宗旨的政府推动企业领域的创新、转型,我们想想,其实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如果真的能够实现,我们真的不需要改革开放,计划经济早就成功了。苏联搞了70年,我们搞了30年,加一块100年,早就应该能成功。所以,市场性的选择和市场性的推动,和市场环境给予的逼迫,这才是银行转型一个关键的环节。

  我们看到这个环节,就可以看出来,中国银行业在这30年所走的道路,进步的方面都是这30年市场经济发展中给予他的压力带来的成果。凡是这30年所出现的一些曲折,往往银行出现同质化,很多银行规模扩大很大,加数很多,但是同质化,往往是由于按照一个规则要求他,要求他一块往那边转,那么他们就当然转成都一样了。如果全国银行朝一个方向转,那边产业肯定全是过剩。中国银行业那么大的量,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转,供给往那一面去,肯定过剩。只有当整个金融行业或者银行业,有自我选择的可能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转型才会出现更丰富的情况,我们整个金融市场才会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这么一种局面。

  当然,银行业的转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现在他要向哪个方面走。我们说现在银行业的转型,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说大中型银行,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管理的集团化和经营的专业化。银行为什么转型?因为要适应客户需求。康董事长刚才也谈到了,现在客户需求飞速发展,多样化非常快,远远不能用原来商业银行的一种单一机构的金融中介的模式,来为客户服务。所以银行转型方向必然从单纯金融中介向整体的金融综合服务商的方向转型,客户需要什么,就满足他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是单一牌照的商业银行很难做到的。对客户需求满足,必然对我们整个金融市场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金融市场发展,不是说自己发展出来的,是因为众多金融客户的需求丰富起来的。当这样的需求多样或者全面得到满足,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同时,必须考虑一个问题,综合性经营本身就带来一个传染病的问题。就是当有金融风险的时候,传染起来是无隔无挡的,是会传播很快的,就像埃博拉病毒一样。我们必须把这些风险切割开,形成一些防火墙,或者按照监管当局的说法,形成篱笆式的管理,这种篱笆式管理,就要有效防范不同的金融子行业之间在创新过程中、试错过程中,当他出错的时候所造成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样的区隔,就是我说的经营中的专业化。

  所以现在大中型的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方向,就是向整体金融集团和所属的下属金融公司的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资产管理领域,现在商业银行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是把自己的资产管理这部分的业务,混杂在我的整个商业银行的牌照里头,混杂着经营好;还是把它单独拿出来,成立一个单独的资管公司专业化的为客户服务好?这个话题留待下一步各位专业嘉宾进行讨论。

  总的来看,商业银行的转型是基于一种企业行为,必须基于一种市场选择。而商业银行这种选择,需要一些条件,就是要有一个比较阳光发展的金融市场,同时还要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制环境。这两个,也正是我们目前在银行转型中所比较缺乏的方面,也是我们希望在今后这些年的市场发展中,能获得补充和完善的地方。

  在资产管理领域,商业银行必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家说,现在在整个资产管理领域里,商业银行快占了半壁江山。那么,这个领域中,实际上各类机构是各显其能,百花齐放的。这些机构由于他本身的风险偏好不同,本身专业特点不同,相信在后续的发展中,是有一个很好的相互补充的方面。我们大家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过程,就是在原来这些年,或者说五年以前,各类金融机构之间是很少有合作的。中资银行和中资金融机构,很少有合作。而这五年以来,最重要要防范的一个事情,就是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太密切,他们沟通得太好,甚至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之间也合作得太好。但是我们从积极的角度看,这就是市场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国家金融市场进步的一个表现。

  我非常希望我们大家能够通过不断的交流,使我们这种合作越来越广泛、使我们整个金融市场越来越发达。上海要建设金融中心,其实最重要的,也是建设一个金融交易中心和金融要素市场中心。但是如果没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有综合金融能力的金融机构,有市场交易能力的金融机构在其中共同参与这个交易的话,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是没有可能建成的。所以,完善整个市场主体,使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法制条件下自主经营,全面发展他的业务,这个才是当今我们国家整个金融发展的我自己认为一个可以选择的方向。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关键词: 财富管理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银行转型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公安部利用卫星在新疆发现非法越境通道
  • 体育西甲-梅西两球巴萨3-0 英超-曼联1-1
  • 娱乐61岁钟镇涛今日大婚 狂欢两日豪掷530万
  • 财经山西政商灰色朋友圈:培养富可敌国煤老板
  • 科技IDG熊晓鸽梦想:记者、投资与好玩项目
  • 博客李银河:看电影流眼泪被王小波嘲笑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职遭大面积零投档 降至180分无人报
  • 金岩石:政府万能论错在哪了
  • 熊熊:结构性货币政策正遭遇困境
  • 高善文:《大熊市可能结束》并非我意
  • 水皮:从“渡边太太”到“中国大妈”
  • 凯恩斯:创业板可能出现万亿市值股票
  • 沙黾农:民心思涨 新政需要牛市
  • 叶檀:农民不愿成市民原因何在?
  • 徐斌:八月信贷数据或致全面降准降息
  • 冉学东:放松限购限贷只是拉长了周期
  • 许一力:躲在冰桶挑战背后的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