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企业融资新渠道

2014年04月25日 10:56  《中国外汇》  收藏本文     

  文/罗晓春 编辑/蔡原江

  融资租赁使得融资的分工更加精细化、更加专业化,能切实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在经济、法律、企业财务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作用,可实现多方共赢。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资金供应渠道。特别是美国、日本和欧洲,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已达到15%~30%。反观我国,融资租赁业虽然于1980年就已起步,但30多年来发展速度缓慢。据世界租赁年鉴统计,截至2013年6月,渗透率仅6.4%左右,全国融资租赁资产总额1.68万亿元,全行业规模仅相当于一家全国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这表明,中国的融资租赁服务极需得到大力发展。那么融资租赁究竟可以给企业经营带来什么益处呢?

  解决企业设备资金缺口

  融资租赁是通过融物的方式来实现融资。其商业模式为承租人自筹10%~30%(作为租赁保证金和首付款),租赁公司融资或垫资购买企业指定的设备(包括指定规格型号、指定制造和销售厂商、指定价格)交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月或按季支付租金,付清全款后,设备归承租人所有。

  从信用角度讲,通常银行的信贷评估要达到总分70分才能放贷,融资租赁对总分60分的客户就可以成交。融资租赁的优势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可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四川德阳CF公司属中小企业,长期从事车铣加工并与第二重型机械集团、东电等几个大企业有稳定的配套加工业务合作(合同)。由于业务量增加,CF公司需再购置一台130万元车床扩大加工能力,但自己只有30万元现金。在跟银行接触后,由于该企业规模不大,之前在银行没有信用记录,企业本身信用等级低、授信额度小,又无法出具抵押担保,因而不具备贷款的基本条件,被银行拒之门外。企业转而寻求融资租赁方式。由于租赁公司拥有租赁设备的物权,因此租赁公司对企业的资信和抵押担保要求相对较低。租赁公司更为看重的是项目本身的市场前景,看重设备产生的效益。CF公司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由租赁公司购买并租赁给企业130万元的车床。其中承租人首付30万元,其余100万元由租赁公司解决,企业投入很少比例的资金即取得了设备的使用权和收益权。然后企业通过设备所产生的效益偿还租金,按每月支付租金10万元,支付11个月后,取得租赁设备的所有权。对承租人而言,一次付款购买该设备花130万元,而通过融资租赁“分期购买”花140万元,但实现了“小钱起步,终获设备”的经营目标。

  二是可降低大型(优质)企业的自筹资金比例。银行对企业设备类资产贷款有一个硬性要求,企业自筹资金比例不低于所需资金的30%,而融资租赁在自筹资金比例上更灵活。比如,成都GJ集团需要购买价值3亿元的工程车辆,但自筹资金为0;成都ZTEJ集团中标地铁工程,计划购买地铁施工盾构机,需要资金4800万元,但企业自有资金仅为240万元。为解决资金难题,这两家企业与某租赁公司合作,很快以融资租赁方式获得设备使用权。

  三是可部分免除企业的抵押担保。因租赁公司有物权,第一还款来源可靠(特别是租赁物又是通用、耐用、可移动的通用设备),因此融资租赁一般不要求承租人额外提供抵押担保,或只需要市值相当于融资额1/3的房地产做抵押登记。对于像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等具有稳定未来现金流的机构,在达不到信用贷款条件,又缺乏抵押担保的情况下,比较适宜融资租赁。

  盘活已有设备(厂房)

  对于已有设备的企业,融资租赁类似于“设备抵押”贷款。但大多数银行不接受设备抵押,设备最多只能作为房地产抵押的补充,而且抵押率仅30%~40%。而从租赁公司通过回租方式可融到设备现值70%~80%,甚至90%~100%的资金。 如果企业自有固定资产比例大,流动资产比例偏小,流动资金压力大;或者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期需要新上项目,而新项目在银行融资而自有资金不足,需要盘活已有资产,筹措现金,均可以采用融资租赁。例如FD公司拥有设备现值6000万元,租赁公司按照设备现值的八折办理了出售回租,该公司仍然拥有设备的使用权,并获得了4800万元的现金,在3年内按季归还,每次只需归还400万元本金及相应租息。

  设备类产品促销更灵活

  现实中,机器设备的制造厂家和经销(代销)商,经常会遇到确实有需求但缺乏一次性购买支付能力的真实客户。如果采用赊销的方式(即分期付款),设备供应厂商要用巨额资金为下游客户垫资,厂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还有催收余款或损失余款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当然愿意采用银行提供的“设备按揭”贷款或卖方信贷实现销售。但由于银行对设备抵押存在诸多顾忌,因而此项业务很难拓展。

  租赁促销就是由设备厂商找到客户,客户只要准备一部分的自有资金(通常为20%~30%),租赁公司筹措其余资金,全价从厂商购买设备后,交给客户使用,客户按租赁协议在租赁期内(通常为1~3年)付清租赁公司垫资的本和利,设备就属于客户了。当然,租赁公司要考评客户的信用,而厂商则需在租赁期间承担回购责任。反过来说,只要厂商回购能力强,租赁公司在对厂商进行回购授权后,就可在授权额度之内放手让厂商广泛运用租赁促销工具,将市场和风控工作交给厂商,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某租赁公司为CZ机床厂提供5000万元的促销配套租赁服务,租赁物为XZ公司的挖掘机、摊铺机、水泥搅拌塔等,价值1亿元,从而帮助XZ公司打开了销路。

  作为独特的财务工具

  企业的融资租赁在财务管理上也有一定好处,主要体现在延迟纳税、优化报表、扩大融资等方面。

  加速折旧,延迟交税。按法定折旧期限与租赁期限孰短原则确定融资租赁物的实际折旧期,可加速折旧,扩大当期成本,降低当期所得税的交纳,使承租人享受到延缓交税,税务融资之益。比如:设备购置成本100万元;第1至第5财年收入40万元,第6至第7财年为30万元,第8财年20万元;设备折旧期10年,第8年末处置设备收入10万元;所得税税率33%。如果分别采用贷款或租赁方式,期限都是3年,每年末均等额还本33.33万元,余额计息。其中,贷款年利率6%;租赁年利率是6.9%,租赁折旧期3年。表面上看,租赁年利率较贷款高0.9个百分点,企业利用贷款购置设备的利息总额是12万元,融资租赁租息是13.8万元;贷款的税后利润是119.26万元,大于融资租赁税后利润118.45万元。但是如果用折现值衡量,则前者现值是810733.71元,后者是852392.11元,企业用融资租赁取得设备较之利用贷款购置设备将多收入41658.40元。原因十分简单,企业利用贷款购置设备时每年折旧为10%,而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每年折旧达33.33%,应纳的所得税大幅减少。

  优化财务结构。通过经营租赁,可以适度将表内负债调为表外负债,降低企业资产负债比例或提升企业的速动比率。

  其公式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 流动负债合计

  式中,流动资产 =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

  例如KU公司总资产1亿元,流动资产为现金500万元,负债7000万元,3000万元设备通过经营性回租,将负债由表内调到表外(租赁保证金为20%)。如果以现金还债,企业规模降为7800万元,则企业资产负债比由70%降为60.52%,降了近10个百分点,腾出了再融资空间;如果不还债,则企业速动比率由5%上升为29%,这对于拟上市,或已上市要增发和拟发债的公司,具有积极意义。

  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空间。通过经营性租赁,可提供企业不超过总资产1/3的表外融资。比如某银行AAA信用等级的客户HJ集团,目前总资产30亿元,净资产17.5亿元,负债比例约40%,结合银行信贷要求负债比一般不超过70%的行规,租赁公司可为该集团提供表外融资10亿~20亿元.

  降低项目的资本金要求,扩大资本放大倍数。投资新项目,如果将设备部分以租赁方式融入,即可压缩投资总规模,相应降低项目资本金要求。比如,一个新项目按传统投融资模式总投资1亿元,其中土地、土建3000万元,机械设备4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万元。按土地、土建及机器设备自筹30%和流动资金自筹10%,那么资本金要2400万元,负债7600万元,项目(企业)负债比高达75%以上,难以再融资。但如果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案,将机器设备调整为经营性租赁融入,则只需准备20%的保证金,且该项目的总投资也会相应降为6800万元,缩小近1/3,容易获得投资审批;同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设备的租赁保证金800万元,资本金只需2000万元,比原来减少400万元,少17%,负债比降为70%,还有融资空间。

  综上可知,融资租赁这一工具在经济、法律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作用。用好这一工具,并结合信托、期权、保函等多种交易方法,就可在满足各种强制性规范和监管要求下,有效平衡各方交易主体的风险收益承担比例,促成交易,实现多方共赢。

  作者单位:成都金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西宁书记系今年第8位被查省部级官员
  • 体育孙杨换教练!朱志根主动请辞张亚东暂接管
  • 娱乐大S生女儿微博报喜 晒婴儿脚印称平安
  • 财经北京南六环地价逼近3万元
  • 科技特斯拉CEO首秀:被过度消费的钢铁侠
  • 博客香港内地人:我看幼儿便溺冲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美女学渣拿美国六大名校offer
  • 谢作诗:土地涨价要归公吗
  • 张庭宾:未来房产富豪会比房奴更惨
  • 朱大鸣:房地产泡沫为何谁都不敢捅破
  • 未世民:点评股市大V的各种说法
  • 叶檀:新一轮国企改革会不会再次圈钱
  • 许一力:从宋林案看国企为何油水更多
  • 刘杉:宏观调控之翠花上酸菜
  • Value:IPO批量发行到底利空了谁?
  • 江濡山:如何“认知”既得利益者
  • 不执着:不动产登记会触动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