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徐天晓
民营银行及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相关问题,是今年“两会”上金融行业政协委员被问到的最为频繁的问题,各委员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民营银行及“余额宝”们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针对民营银行,前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表示,按照目前中国现行的法律,并不禁止民营资本进入商业银行。不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民营资本发起设立银行”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民营资本在银行业整体的比重还是偏低,几家国有银行民营资本占比约为9%,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民营资本的占比达90%或更高,但是平均下来,由于国有控股银行资金雄厚,民营资本在银行业的整体占比在11%-12%;第二,以前民营资本进入银行大部分是通过改制、收购、参股等方式,以及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但是这次是明确允许民营资本发起设立银行,可以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目前重要的是,面对变化,我们的民营资本持有者,到底进不进入银行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监管者准备允许什么样的民营资本持有者发起设立银行;从宏观上来讲,我们准备把多少资本从实业中腾挪出来办银行、办金融;从企业家的角度来说,他们打算从实业中拿出多少资本来搞金融,这些都需要思考。”杨凯生指出。
杨凯生表示,余额宝目前主要投向了银行的协议存款,协议存款的利率水平按照目前监管的要求是可以协商确定的,所以余额宝的利率水平比银行现行的活期利率水平要高。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对自己的活期存款利率也有了完全的决定能力。银行会根据自己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存贷比要求、资本充足率、自身的发展战略等因素,来确定自己的成本控制水平,然后相应地决定自己吸纳各种负债的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不同存款之间监管要求不同的差异会消失,此时如果余额宝还存在,它的利率水平应该和其他活期存款利率在一个水平线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