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丽
2014年1月7日凌晨,新宝股份股票发行公告的对外发布拉开了IPO重启的大幕。自中国股市创立以来,IPO历经八次暂停和重启。从宏观层面看,IPO重启或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充分的股权资本融资是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基础,也是银行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据相关测算,中国企业和政府的债务总规模2012年末已达GDP的194%,仅次于日本。考虑到日本政府负债率远高于中国政府,因此中国企业债务占GDP的比例很可能已是全球最高的。企业债务率过高,银行出于审慎考虑会倾向于惜贷,并进而引发流动性紧缩或经济收缩。因此,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瘫痪会通过企业负债率的不断上升引发银行体系以及整个金融体系融资功能的瘫痪。直白地说,股权直接融资的发展可以帮助银行债权人解套,因而也是中国金融体系有效运行的基本要求。
其次,IPO重启也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与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相比,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具有分散风险的优势,更适应大规模融资需要,并通过市场的动态定价机制和换股等方式促进企业并购和存量资本调整。相比较而言,银行中长期贷款的抵押要求,使信贷向房地产、制造业和地方政府项目倾斜,加剧产业结构失衡;而且银行中长期贷款大都支持增量的投资项目,无助于存量资产的结构调整。因此股票市场的发展可以更好地适应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轻资产服务业的融资需求,促进行业领先企业以超常速度做大做强,并通过企业并购等方式促进产业的重组和升级。
再次,股票市场发展有利于国家金融安全的维护。从国际经验和国家的金融风险承受能力来看,中国银行业资产占GDP比例的相对规模已超过200%,银行资产占金融总资产的比例(62.5%)也比日本(37%)、德国(43%)等银行主导型国家高得多。银行体系的总分行制度和“大而不能倒”定律使得各类微观风险有可能演变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向国家财政转嫁。相比较而言,股票市场具有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散化和市场自我消化的特征,因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助于系统性风险的化解,并减轻国家财政所需承担的金融救助成本。
最后,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将同时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和居民的投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的财富创造和居民财富的积累以及保值增值。这也是金融发展的终极目标。财富实际上是居民一生中壮年期生产的总产出扣除消费后剩余(或储蓄)的累积,其主要功能在于养老,即在老年丧失生产能力时兑换成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力。一国居民除了自己办厂持有生产性资产外,更多场合是持有各种金融资产和(或)房产、黄金等非生产性资产。非生产性资产仅仅用于对抗通货膨胀,无助于新财富的创造。相比较而言,金融资产是家庭等盈余部门将可支配资源的使用权转让给产业部门从而参与产业部门新增财富分配的收益凭证。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金融业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而是通过把社会稀缺资源从低效率使用(或闲置)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使用的部门,从而在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促进增量财富在高效率实业部门中创造出来。三个利益集团参与增量财富的分配:一是资源流出的低效率部门,因为其让渡资源成为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二是金融业,其分享财富的合法性在于通过它的中介服务,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了优化。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在于引领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三是创造财富的高效率部门,它们理所当然应该获得新增财富的重要部分。
全球范围需要防范的是金融集团通过市场操纵(西方)或行政垄断及扭曲政策(中国)在未能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甚至导致资源配置恶化的情况下获取高额利润。笔者以中国1654个县的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信贷占GDP比例存在最佳规模,超过这个规模后,信贷占GDP比例每增加1%,当地人均收入下降0.164%。其背后的逻辑在于,银行信贷支持了无效率的投资项目,银行提取利息相当于抽血,导致当地人均收入下降。结果很可能是银行本金出现坏账,形成两败俱伤的结局。
股票市场的核心功能同样是资金融通和资源配置。在信息有效披露、中小投资者产权得到法律制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股票市场才可能将社会生产资源配置到最有成长性的产业中去,配置到最有效率的企业中去。这将形成产业创造财富、企业家和投资者实现财富的积累和增值的共赢局面。相反如果信息是虚假的,法律不能有效惩治欺诈行为,居民存量财富就会向少数特殊利益集团转移,最后导致投资者信心和市场的崩溃。
新年开盘以来,股票市场以连续下跌迎接IPO重启。这说明犹如惊弓之鸟的投资者,闻IPO重启而色变,对2013年11月30日发布的《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13年1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信心。
笔者认为,重启投资者信心是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如何才能让投资者有足够的信心,积极参与股票投资?笔者认为应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股票市场改革思路,即:以政府立场的转变为中心,政府立场应从帮助企业筹集廉价资本转变为保护投资者权益,帮助中小投资者防范商业欺诈;“两个基本点”是指改革要从提高股票市场融资成本和实施严刑峻法保护中小投资者两个方面着手。
结合上述两个文件,笔者补充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优化投资回报机制,引入对已上市公司的法定分红要求。证监会目前关于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的认购、配售、定价和上市首日停牌等举措实际上并不能阻止投资者“炒新”,因为现有大盘股炒不动,不分红也不值得长期持有,投资者要参与股票投资的话,只能“炒新”。只有要求已上市公司分红,才能全面吸引投资者参与股票投资。另外也只有通过分红要求,上市公司才能确立回报投资者的理念;通过分红提高股票融资成本,也将有助于提高股市融资门槛,促进股权资本导入真正高成长的产业和高效率的企业,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二是引入集体民事诉讼制度。对商业欺诈行为的惩治必须引入自上而下的监管和自下而上的市场约束。集体民事诉讼制度的建立可以引入投资者的自卫、自救和法律救济,使中小投资者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将极大地提高投资者信心,激励其参与到股票市场中来。三是建立独立于地方政府的全国性金融专业法院,受理证券与金融违法案件,并引入对自然人的刑事处分,以强化监管和法律制裁的威慑力。■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张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