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业务规范压顶 银行第二批资管产品救急

2013年11月22日 07:54  证券时报网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1月22日讯

  在市场上传出银行同业业务规范严令即将出台之际,即将启动的新一轮银行理财资管产品发行或能缓解该严令带来的压力。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第二批银行理财资管产品即将于12月份发行,目前各试点银行正在上报相关发行材料。有试点银行透露,该行第二批产品发行规模与第一批相差不大。

  非标转移压力骤增

  近期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同业业务规范文件将要出台一事,让银行同业业务人士深感压力。11月1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1个月期飙升至6.4%,昨日依然高达6.283%。Shibor利率在非月末时点飙升并不常见。

  传闻中的同业业务规范文件主要有两个版本,一种说法是将自营资金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的额度统一纳入监管,设定总额度;另一种说法是规范文件将要求银行将同业融资业务纳入统一授信体系,计提拨备和计算资本占用。

  如果按照后一种版本,要求将银行持有的所有非标资产比照自营贷款计提拨备和计算资本占用,这将给银行带来较大的拨备计提和资本占用压力。今年三季度末,16家上市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占总资产的比例达10.6%。非标在同业资产中主要体现为买入返售资产。

  “冲击会很大,仅上市银行的买入返售规模就已经超过4.5万亿,上市银行持有的规纳能只有总体规模的一半。”一家股份制银行同业业务部负责人称。

  据了解,通过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模式操作非标资产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给银行自己的客户提供融资,第二种是银行采用隐性担保模式,互相给对方的企业客户提供融资。

  第一种模式相对简单,只要引入过桥企业将信托贷款变成信托受益权,并引入过桥银行将信托受益权变成同业资产,即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第二种模式则相对复杂,除了引入过桥企业和过桥银行外,还引入实际出资的第三家银行,由项目提供方提供隐性担保。业内人士预计,这一模式可能将成为此次同业业务规范的重点。

  “市场上有的银行扮演项目提供方的角色,比如我们很多城商行买入返售业务的不少项目来自兴业银行。”南方某城商行人士称。

  但互相提供隐性担保并没有将风险转移出整个银行体系,反而让一些出资银行放松了审慎管理风险的警惕性。非标资产的高收益让获利的银行暂时忽略了这些问题。据了解,房地产企业通过非标渠道融资的利率已达到14%,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利率也达到10%,甚至更高。

  理财资管产品救急

  一旦银行持有的非标资产需要比照自营贷款计提拨备和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数万亿非标资产将面临重新寻找出路的压力。

  目前正在试点的银行理财资管产品或将化解非标资产部分压力,今年10月份,银行理财资管产品已完成首批发行,首批产品发行规模达到百亿。银行理财资管产品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甚至交易,实现公开透明、公允估值等,是目前官方认可的非标资产转化为标准债权资产的方式。

  但银行理财资管产品能否承接同业整顿带来的非标转化压力仍未可知。目前银行理财资管产品发行仍处于试点阶段。证券时报记者获悉,第二批银行理财资管产品有望于12月发行。

  “目前来看,银行理财资管产品的发行规模太小,最多减轻传统理财产品非标达标的压力,还不足以承接同业资产里面的非标资产。”某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

  据了解,转化同业非标资产的另一个可能渠道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近日国开行发行80亿“2013年第一期开元铁路专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开启新一轮资产证券化试点。

  “资产证券化的试点规模分到每个银行头上可能已经不多,跟非标资产规模相比也属于杯水车薪。”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称。

  与此同时,推动非标渠道融资的企业转向发债渠道融资也存在困难。“如果这些企业能发债的话就不会走非标渠道了。”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同业业务部人士称。

  而如果银行受同业业务规范严令影响迅速关闭此前非标方式的融资通道,或将导致非标资产的风险上升。“突然掐掉融资渠道企业会受不了,尤其是近年来依赖持续融资的地方融资平台。”上述深圳股份制银行同业业务部人士称。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多名地产商因原南京市长季建业落马被查
  • 体育中超-广州恒大入围体坛风云人物候选
  • 娱乐港媒曝王菲秘恋谢霆锋 锋曾说菲是最爱
  • 财经国企高管被指亦官亦商好处“两头占”
  • 科技谷歌或扶植创业公司研发飞行汽车(图)
  • 博客日本准航母援菲救灾欲压中国一头(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设“女神奖学金”(图) 新浪教育盛典
  • 李晓鹏:提前两年预测三中全会内容
  • 齐格:二十年后 上海或成老年城
  • 张明:剖析三中全会金融改革
  • 花木兰:俄罗斯银行瞬间消失了
  • 陶冬:三中全会改革中期影响更重要
  • 姚树洁:登记不动产倒逼房价下跌
  • 刘杉:房价逆转接近临界点
  • 肖耿:从佛山看中国改革
  • 孙大午:农村再现大地主也不可怕
  • 郎咸平:美国物价为什么样样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