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年内出台 中小银行现破产先兆

2013年11月21日 10:00  中国经营网 
资料图 资料图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备受业界关注的《存款保险条例》正在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加紧制定之中,最早将在年内出台。而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早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2013年金融稳定报告》中表示,已就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形成共识,可以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

  存款保险制度:为银行上保险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

  上述提及的《存款保险条例》属于行政法规,由国务院领导以签署国务院令形式发布,它的效力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

  按照此种条例的一般推出程序,将先由国务院组织起草,由国务院法制办负责审查该条例的送审稿(送审稿经国务院同意可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后形成条例草案,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或国务院审批之后再进行公布。条例出台以后,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将水到渠成。

  事实上,央行行长周小川11月19日发表署名文章亦表示,将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周行长的表态,暗示着央行对存保制度出台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酝酿了16年的存保制度,预计最快12月就能出台。

  据悉,周小川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辅导读本》中发表署名文章《全面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 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称,将加快建立功能完善、权责统一、运作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促进形成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

  同时,他还就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称实行强制性存款保险,使之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实行限额赔付,规定限额内全额赔付,超出部分仍有权从该机构清算资产中得到追偿。实行风险差别费率,以起到正向激励和辅助监管作用。

  周小川还表示,存款保险基金可主要从投保金融机构缴纳的存款保险费获取。此外,存款保险制度要建立事前积累的基金,具备必要的信息收集与核查、早期纠正及风险处置等基本职责,与现有金融稳定机制有机衔接,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需要指出的是,周小川也强调了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提出要通过明确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时的退出规则,包括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加强对存款人的保护,有效防止银行挤兑。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考验的更是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但是同时要求储户也要做好转变。”一家国有银行相关人士说,首先要转变观念,要有风险意识,把银行当作一般企业来看待,经营得不好照样关门;其次要转变储蓄方式,大额存款分开存放,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虽然周小川行长的署名文章让人振奋,但是对存保机构的定位仍未有清晰的定论。某券商分析师表示,周小川提出的“限额赔付”、“风险差别费率”、“退出机制”等观点,说明存款保险制度正在形成和完善当中,但对市场关心的最大赔付额度仍未作出定论。

  再者,从存保机构定位而言,目前最大的障碍是谁来牵头建立这家存保机构,是在央行内部建立一家从属机构,还是建立一家独立机构;如果具备监管功能,如何和现在的监管机构进行协调和分工。这个问题至今仍未看出能解决的迹象。

  同时,某股份制银的高层亦持不太乐观态度,他表示,存款保险制度迟迟难以推出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场环境不成熟,另一方面在于对存款保险管理机构的定位很难厘清。

  周小川在多个场合都已提到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性,此次只不过是对三中全会后对金融改革思路的一个解读,市场不可给出过分预期,如何将指导意见变成操作、可行的具体方案实施,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因此存保推出的进程不会因周行长的一篇文章就加速。

  中小银行或现破产前兆

  据搜狐财经报道,一般而言,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天生存在着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一旦个别经营不善的银行出现挤兑现象,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从而导致整个银行业(包括健康的银行)受到冲击。

  而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建立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摊因金融机构倒闭而产生的财务损失。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促使银行冒险经营,从而助推了银行危机。比如,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前主席William Seidman即认为,存款保险就如同核电站,如果操作得当,我们可以从中获益,但只有具备适当的安全预防措施,才能防止它失去控制;而一旦失控,其造成的危害将会波及整个国家。

  目前,我国实际上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社会公众认为,所有银行都享有国家信用的隐性担保;另一方面,当银行出现问题时,政府通常会对其进行救助,最后往往是向存款人提供全额的存款保护。

  这种隐性担保制度,不仅扭曲了银行行为,还给政府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还导致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严重扭曲。

  对于存款保险制度并非是“皆大欢喜”。关于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对于银行而言,意味着一笔不小的保费支出,对于中小银行尤其如此;另一方面,对于政府而言,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破产,不再是无法面对的“政治问题”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即是部分中小银行破产的前兆。

  一方面,由于风险系数较国有大行更高,中小银行可能会缴纳相对于国有大行更高比例的保费;另一方面,由于破产风险的存在,储户可能会将存款从中小银行搬到国有大行;再一方面,中小银行为了吸收存款,可能会被迫提高存款利息,进而缩小存贷息差、增加经营成本。

  对于部分中小银行,上述不利局面,很可能是致命的。于此同时,中小银行还面临着其他困境。这让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方星海《财经》年会上表示,“我们国家相当一批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资金来源,据有的银监会领导跟我反映,或者他们在会上说的情况,大概80%资金来源是来自于理财,银行间市场借款和同业存款,来自于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存款比例非常小,大概只有20%。

  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往往在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方面,这些资产配置都是比较长项的。很可能有一天有一些中小金融机构他就是没有钱还存款都有可能,一下子周转不过来,银行间市场借款的需求就会很强烈。假如说处置不是很得当,某种原因有恐慌存在,难保一些小型金融机构可能因为流动性风险面临计提、倒闭的状况。”

  对此,方星海预计:“也许明年某个时候,一两家中小型的银行发生计提、倒闭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这样的风险如果做好了预案,及时处置了,不会扩散到整个系统中。如果处置不急,恐怕就会一下子扩散开来,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大的不稳定因素,会影响我们改革和三中全会精神的落实。”(编辑:姜小鱼)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多名地产商因原南京市长季建业落马被查
  • 体育CBA马布里爆发救北京 山西胜新疆取首胜
  • 娱乐港媒曝王菲秘恋谢霆锋 锋曾说菲是最爱
  • 财经国企高管被指亦官亦商好处“两头占”
  • 科技马云:公司是否伟大不是看赚多少钱
  • 博客同屋者揭李天一在看守所内起居秘闻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设“女神奖学金”(图) 新浪教育盛典
  • 肖耿:从佛山看中国改革
  • 孙大午:农村再现大地主也不可怕
  • 郎咸平:美国物价为什么样样便宜
  • 雷永军:2013年中国乳业反思
  • 端宏斌:比特币泡沫还将吞噬多少人
  • 海宁:2013下半年土地市场进入过热期
  • 周彦武:公务员将大批量抛售房产
  • 郑风田:我国三农将面临哪些重大问题
  • 沈建光:将改革落到实处才是牛市关键
  • 梅新育:实际需求还能支持房价上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