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银行:自贸区离岸金融破局关键在资金沉淀

2013年11月20日 07:2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振盛 上海报道

  “我们正在筹备设立自贸区支行,计划在2014年上半年正式开业。”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澳新中国”)首席执行官兼行长李权表示。他认为,目前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定位应集中在两点,一是帮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二是在境内参与金融市场创新,主要涉及利率市场化进程。

  李权表示,澳新银行的目标是成为超级区域性银行,在亚太区任何国家的业务范围都不会局限于本土,更重要是如何支持当地的企业到其他的地区发展。今年初,澳新银行杭州分行开业,成都分行正在申请中。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寄望甚高,澳新中国如何下好这盘棋?

  人民币国际化棋至中盘

  《21世纪》:利率市场化正在推进,澳新中国如何应对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李权:总的来说,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的定位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二是在境内参与金融市场。在这两方面澳新银行都在积极参与,也希望监管部门的开放步伐可以迈得更快。

  外资银行参与中国整体金融市场的竞争优势在于金融创新能力,对新产品的风控把握能力强。这就与中国目前推进的利率市场化密切关联。因为利率在管制上的放开,必然给市场带来进行金融创新的机会。比如现在监管部门重点讨论的大额存单、可转换存单、资产证券化等新产品,以及随之带来的一级、二级市场交易以及人民币利率挂钩的新产品等。

  利率市场化既涉及金融业稳定发展,也涉及境内外息差而引发的套利问题。应该利用上海自贸区的优势,形成离中国市场比较近、有境内外人民币参与的市场,让境内外人民币基于市场化的供求关系找到平衡点,更快实现人民币基础利率的曲线。

  澳新中国是澳资银行里唯一的在华法人银行,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了解程度很深。从我们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情况来看,他们都鼓励外资行更多地参与本地市场的开放进程、新金融产品的开发。

  《21世纪》: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澳新中国如何切入这一市场?

  李权:包括澳新银行在内的外资行都非常关注人民币国际化。从核心上分析,外资行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国际化网络,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在亚太区的网络优势。我们对跨境产生的贸易流、资本流和财富流非常关心,这些与人民币国际化有着密切的关联。

  贸易融资业务是澳新银行的强项,现在很多贸易往来的融资都使用人民币计价。我们也在澳新的网络中对人民币业务进行大量推广、教育工作。今年我本人也三次飞到澳大利亚出差,向当地的银行客户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人民币国际化趋势。

  另外在今年4月份,央行批准了人民币与澳元的直接兑换交易,澳新银行也是这项业务的做市商。从交易量方面看是在不断上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1-3月份,澳元(AUD)兑人民币(CNY)的即期交易,平均每月的成交金额为1.36亿美元,平均每月成交114笔。但从5月-10月份,平均每月的成交金额为26.81亿美元,平均每月成交笔数为1117笔,成交量上升非常明显。

  澳新银行在人民币与澳元的直接兑换交易的交易量排名中也很靠前。这也说明在澳元地区的实体经济中,对使用人民币的认同度在逐步提高。澳新银行在大洋洲的国家里,也开始设立人民币账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另一方面,在香港市场上,澳新银行也很积极参与跟人民币相关的业务,从发债到市场交易等。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会不断向前发展。除了贸易项下的开放,央行在资本项下也逐步放开。比如人民币保函业务,允许中国企业通过人民币保函的形式在海外获得融资,拓展海外业务,这些都是外资银行可以积极参与的。

  《21世纪》:你在澳大利亚推介人民币业务时,当地企业、机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李权:首先感受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企业对中国整体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了解程度不足;其次他们对这块业务非常感兴趣,也很想了解人民币业务;再者他们虽然实际操作的量比较小,但是增长幅度比较快。譬如在一年多以前,澳新银行在澳大利亚并无多少客户开设人民币账户,现在已经有几千家企业客户设立人民币账户。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国家,人民币在贸易项下的使用将会发展很快,至于大宗商品业务,因为它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还是以美元定价,人民币要想在此领域获得优势,需要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化才能实现。

  《21世纪》:现在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棋到中盘,对于下一步的走向有何建议?

  李权:一是,虽然现在海外已经有一定的人民币,但存量仍要继续增加;二是要解决海外人民币的使用问题,形成有效的人民币回流母国机制。目前实行的清算行机制,只解决部分经常项下的人民币使用。总的来看,现在人民币在贸易项下的货币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未来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人民币转变成国际化的投资货币。

  比如可以探讨允许更多的外资企业、机构来华发行人民币债券,募集完成后既可以转换成美元、澳元等货币,也可直接使用人民币。这种做法也能帮助上海成为以人民币为基础货币的国际化金融中心。

  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实验

  《21世纪》:现在金融业对上海自贸区非常期待,你觉得银行在其中的机遇或业务潜力在哪里?

  李权:从自贸区目前的情况看,基本都与服务业相关。服务业又分为两大类,一是与贸易密切相关的业务,银行首先要在自贸区做好这类客户的金融服务,所以非常关注在实体经济层面,自贸区对贸易客户的吸引力何在。

  虽然有了负面清单管理,但企业在自贸区里真正从事的新业务空间还在探讨过程中。企业进驻后还涉及大量上下游的链条构建,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真正看清需求在哪里。

  综合目前各方面的信息判断,与大宗商品相关的贸易进展会比较快。因为自贸区支持探索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平台,又可匹配上海的港口优势。当企业做大宗商品相关业务时,银行就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

  二是在金融开放的方面,自贸区正努力打造成为限制更少的区域,但这需要出台更多框架性的监管内容。澳新银行对自贸区非常感兴趣,也正在筹备设立自贸区支行,如果不出意外计划在2014年上半年开业。现在监管部门支持外资银行先在自贸区设立支行,然后再升级为分行。

  《21世纪》:在自贸区的金融开放方面,市场对利率、汇率市场化是否可先行先试争论较多,你在这方面有何建议?

  李权:对于中资行来说,自贸区未来会成为中国进行离岸业务的地区,中资行现在也在开始尝试分帐管理等业务。

  上海尝试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很有必要。但这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区内的流动性从何而来;二是如何实现境内、外资金流动不受限制。我觉得第一步应该增加自贸区里的企业数量,现在自贸区里的资金沉淀量并不算很大,需要有更多的实体企业参与,甚至可以考虑将海外人民币市场上多余的流动资金,回流到自贸区里,这也增加了海外人民币回流实体经济的新渠道。

  未来海外人民币的回流、境内银行在自贸区设分支机构带来的资金、区内企业的资金沉淀,三者汇合很可能在当地产生比较市场化的兑换比率、资金成本,进而对国内其他地区的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起到标杆性作用。但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市场参与者、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共同沟通。

  《21世纪》:未来在自贸区的离岸业务发展方面,中资、外资银行是否会有竞争、合作的空间?

  李权:中资、外资银行之间更多是业务合作关系,并且空间会很大。比如中资企业到澳大利亚投资矿产、农业项目,这些项目的资金需求较大,项目本身的复杂程度、风险都很高。澳新银行对当地市场很了解,可以提供项目投资目标、方式、结构等方面的建议,当实际融资发生时,中外资银行可以共同参与。

  在当地的投资企业正式运营后,澳新银行在提供账户设立、存贷汇等基础银行服务方面就很有优势,中资银行则适合参与批发类的业务。

  再比如现在上海农商行获批将自贸区支行升级为分行,澳新银行与农商行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果它要进行OBU(境外金融中心)业务,势必要与海外的银行进行业务的联动,澳新银行会是它首选的合作伙伴。我们现在与农商行在零售、对公、贸易融资、外汇交易等业务都有联动,在自贸区里也不会例外。(编辑 于晓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方连发3问驳安倍:开罗宣言算不算数?
  • 体育C罗戴帽葡萄牙进世界杯 法国逆转 视频
  • 娱乐卖淫女扮模特上相亲节目 1千1次曝艳照
  • 财经延迟退休进入缓冲期 延一年养老金增40亿
  • 科技苹果客服称iPhone待机爆炸或因电池老化
  • 博客胡紫微:我想过不干主持去卖煎饼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博士谈成就:有车房户口 新浪教育盛典
  • 李光斗:天猫为什么要在央视做广告
  • 江濡山:金融改革必须“玩狠的”
  • 赖伟民:三中全会经济改革的八大重点
  • 梁建章:为什么放开二胎是远远不够的
  • 安邦:民营银行会不会成为坏账接盘者
  • 金岩石:经营型政府的投资之手
  • 朱大鸣:三中全会后房价真会涨吗
  • 刘泳华:电商的高调与央视的低调
  • 齐格:看企业老总如何侃三中全会
  • 叶檀:北京补偿河北天经地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