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金融街论坛文字实录一

2013年09月05日 15:37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金融街论坛

  主题: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

  时间:2013年9月5日上午

  地点: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二层

  徐熙(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金秋时节,我们迎来第二届金融街论坛。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政府,论坛主办方,对出席今天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首都金融发展和北京金融街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2年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金融街论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论坛的影响力已经扩展到世界各地,今天我们邀请了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会聚于第二届金融街论坛,共同分析世界金融发展格局,探讨中国金融发展改革的相关问题。志在会聚各方智慧,扩大合作交流,共同推进首都金融业创新发展和北京金融中心的建设。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论坛的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他们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中国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出席今天论坛的北京市领导有: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出席今天论坛的经济专家及机构代表有:国际金融协会主席亚当斯先生;纽联储执行副主席西蒙·波特;中国国电集团董事长乔保平先生;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出席今天论坛的嘉宾还有中央在京的金融机构部门领导,北京市相关部门领导,金融机构、企业集团负责人,部分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国际金融组织代表以及相关部门的代表。

  下面我们有请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致辞并演讲!

  李士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共同讨论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受安顺市场的委托,我谨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去年我们在北京金融街创办了金融街论坛,意在促进和深化金融领域全球交易合作,在国内外金融领域引发了很好的反响。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良好发展的态势。内生增长动力和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金融业,作为首都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对推动首都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18.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5.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3%。首都金融业和整个首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国家不断推进的金融改革和创新。今年年初,就是在金融街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也就是业内所称的新三板正式挂牌运营,这是国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的重大举措。半年多以来,新三板不断健全业务规则和制度,着力服务电子信息、研发服务、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截止8月中旬,挂牌公司达到302家,总股本达到82.2亿元,其中北京地区企业233家,当前北京经济社会正在朝着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转变,对深化金融改革有着迫切的要求。同时也拥有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广阔空间。

  第一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有待于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和创新。

  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北京进入世界城市的行列。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进一步要求,要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步伐。纵观所有的世界城市,无一不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是国家首都,是国家经营决策和监管的中心,同时聚集了国内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和大量外资金融机构,是金融资产高度集中的城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具有良好的条件。但这一过程需要国家金融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需要中国金融改革,充分释放在京金融机构的创新。与此同时,各种地方性的要素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金融改革中进一步规范、创新和发展。目前北京已有注册的交易场所共36家,涉及21个交易种类,年交易额超过了万亿元,这是一股改革创新的力量,也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第二产业经过调整和升级,需要结合金融改革共同推进。

  目前,北京市正在按照做精一产,做强二产,优化三产的要求进一步的调整结构。“十二五”时期要率先形成驱动发展格局,结构调整的核心就是要把北京丰富的科技、文化、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成的产业竞争优势,这种转化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和支撑,就在于金融改革。中关村是科技创新中心和占领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近年来,我们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关村开展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多家企业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每年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在全国首位,实现了企业成长和金融发展的双赢。科技金融的成功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的发扬和扩展。比如文化产业,是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个重点,目前我们正在推进文化企业资源整合,努力打造文化品牌企业和文化航母。这些都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需要更加完善的文化和金融体系。

  第三精细化的城市建设和运行保障需要金融改革的大力支持。

  城市建设领域投资规模巨大,往往需要使用创新性的金融工具。比如经过放宽保险金融投资领域的改革,保险资金对北京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储备、清洁能源等重大项目投资已近700亿。同时,通过私募债款等创新金融工具,我们已经为保障房建设筹措了上百亿资金。目前北京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是环境建设,大气环境方面我们估计到2017年将PM2.5的平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以内,比2012年下降25%以上。为此,需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体系。同时,在垃圾、污水处理方面,我们也分别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处理能力。这些都将产生数百亿的长期融资需求。需求需要金融改革的支撑,也必将促进金融改革的发展。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金融改革与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期盼,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北京作为国家首都,要切实履行好服务职责,为国家金融改革和金融管理部门,在京金融机构开展工作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同时,北京有条件、有优势,我们愿意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承担各项金融改革的试点任务,为进一步改革探索经验。我们将注重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希望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界人士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北京的发展,谢谢大家!

  徐熙:感谢士祥常务副市长的致词。作为我们金融中心,首都金融业和北京金融街都离不开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今天一行三会的领导也来到了论坛的现场,下面我们有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致词并做主题演讲,有请!

  胡晓炼: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参加金融街论坛,与北京市的领导、金融监管部门的同事、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的负责人、国际知名经济学家一起深入讨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促进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可能在座的各位注意到,中国政府网8月20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批复中指出同意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工作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日常化的轨道。应该说,早在本世纪初,伴随着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系的形成,我国即开始了金融尽管协调机制的研究和探索。2003年12月27日,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明确要求,国务院建立金融管理监督协调机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2007年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为专题进行了研究。2008年以来,国务院建立了一行三会金融工作巡会制度,并成立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小组。主要研究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方针政策。人民银行主要是牵头金融改革、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工作,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负责在各自领域内的监管和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2012年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及“十二五”规划纲要再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目前,建立进监管协调机制部际联席会议的制度适应了新的形势要求,也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的特征,金融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步入了一个新的增速区间。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更高,责任更重,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要求金融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调控体系以及监管体系都要更快的完善和发展。利率、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增强,金融机构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的内在驱动,金融创新和新的金融业态、经营方式的不断涌现,都使得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这对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第一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当前分业监管体制下维持金融健康、高效运作也是一个必然的要求。我国自2003年以来形成的分业监管体制总体上符合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要求,但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快速发展,现行的体制也暴露出监管缺位和监管重叠同时存在,以及监管的标准和尺度不统一等等问题。在分业监管的大格局下,解决监管空白和过度监管并存的问题,维护金融体系整体运行的效率,这就迫切的需要建立既分工又合作的监管协调机制。

  第二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对于推动金融的创新发展和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相互协调、互相促进是一个有效的保障。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市场的方针指引下,在投资和融资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类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跨行业、跨市场的新型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和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总体上我们的金融创新与服务还是不足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挥。与此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与宏观调控政策、宏观监管规则相博弈的问题。对此,我们既要积极的鼓励、支持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又要引导好创新,加强相关的管理协调工作。

  第三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产能过剩,部分领域债务水平过高等问题都会造成潜在的金融风险的隐患。社会融资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同行业市场之间相互影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将金融体系视作一个整体,考虑不同行业和市场之间相互的传导,这样的话就需要加强政策的协调,需要强化系统性的监测,需要进一步统筹考虑宏观审慎的监管要求,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四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与国际上所形成的共识和采取的行动整体方向是一致的。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20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管理委员会以及国际证券、保险等监管机构均提出来各国不同金融管理部门之间应该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明确承担防范金融风险的责任主体。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国家,比如说像在美国已经提出了建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这一实体性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像在英国也建立了类似的机制。我们现在所建立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与金融业在国际上这一整体上加强监管协调的趋势是相一致的。

  鉴于以上的这些考虑,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现在已经正式的设立,并且采取了部际联席会议的形式。这一机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履行职责:

  第一是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

  中国的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是金融稳定的基础和前提。货币政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中央宏观调控工具,要求金融监管与之相互协调,这样才能够发挥出预期的政策效益。由于货币政策是需要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来进行有效传导的,货币的总量也是由银行体系来创造的,一些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途径和效应乘数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就需要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主体是否执行了货币政策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也需要对一些监管措施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做出判断和评估。今年以来,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发展迅速,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的4年间,金融机构同业资产余额年均增长是32.7%,比同期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快了17.6%。同业往来的负债余额年均增长24.4%,比同期存款余额年均增长快了10%。目前,同业业务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整合有效资源,增加收益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快速增长的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风险的防范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我们也看到有的机构借助同业业务来转移表内的贷款,同时规避对信贷总量和信贷投向的一些管理要求。还有的机构借助同业业务做大表内存款,应对存贷比的考核以及内部考核的要求。这就加剧了在特定时点存款市场的波动,并且也对广义货币量M2的数据产生了扰动。此外,同业业务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问题在一些机构也是比较突出的,也是造成流动性风险的一个隐患。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促进金融监管政策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

  防止监管套利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的经验教训,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监管政策和规定的不一致相关。目前,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也有这种现象。我们看到,资金就像流水一样,有明显的洼地效应,监管洼地就是基金最容易去向的地方。因此,重大的监管政策在出台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不同的监管当局对同类业务的监管政策应该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监管标准应该有相应的协调性。在分业监管的体制下,监管部门从各自行业监管和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法规要求。对于其中有相互关联的一些政策和规定,都需要在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充分的协调和沟通,使之相互之间能够有比较好的衔接和一致性。

  第三加强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对这个问题进行协调。

  当前,系统性的风险呈现出跨行业、跨市场和跨境的特点,有一些业务比较典型。比如说像我们看到的理财业务、委托信托业务都有这方面的特点。维护金融稳定涉及到多个部门,作为中央银行,人民银行要发挥最后贷款的作用,必要的时候需要提供流动性的支持,需要从宏观整体稳定的角度出发,加强风险的预警、早期纠正和早期介入的协调,风险处置和救助环节的协调,救助成本分担和补偿的协调。而其他的相关监管部门也都各司其职,发挥在本领域内加强监管的作用。未来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组织,比如像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担保公司等等还会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因此,防范金融风险还需要协调地方政府机构,如地区的金融办发挥相应的作用,履行职责,明确任务。这样的话,才能够共同构筑一个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的安全网。

  第四强化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金融创新的协调。

  近年来,交叉性金融业务迅速发展。针对部分新型金融业态和新型金融工具都需要进行监管政策的协调,建立风险的研判评估制度,以促进其健康发展。比如说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电子交易等技术的风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相互融合和渗透日益深化,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型的金融模式横跨多个行业和市场,交易方式广泛,像P2P网贷平台,天弘基金与支付宝[微博]合作推出的余额宝,阿里巴巴[微博]等电商企业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这对金融监管、金融消费者保护和宏观调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里面就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统一认识,明确政策方向,明确监管规则和监管责任。

  第五加强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

  加强信息共享制度建设是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切实发挥协调机制作用的重要抓手。要明确信息采集范围,统一采集标准,实现数据信息共享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建立覆盖全面、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这将成为金融监管部际协调联席会议的一项重要机制。人民银行正在积极推动金融业统计体系的建设,推进建立覆盖银行、证券、保险、理财与资产管理的统计体系。可以相信,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框架下,这一体系的建立将极大的增强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监测、分析的能力,为预测、判断、评估和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提供一个顺风耳、千里眼。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金融改革的关键时刻。建立制度化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所做出的一个重要的部署。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将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好职责,保障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有效运行,为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创新不断深化,维护金融安全发挥应有的作用,谢谢大家!

  徐熙:感谢胡行长透露了很多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信息。下面我们有请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致词并做主题演讲,有请!

  郭利根: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应邀参加本次论坛。今天论坛的主题是“金融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和便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秩序,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当前国际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必要举措,从而也是银行业监管者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进一步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归根结底,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实现共同富裕。在金融消费领域,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金融改革持续的深化,金融业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形势不断在创新,为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消费不断增长,对于金融消费领域的认知要求不断的提高。对于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金融消费领域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易导致银行业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完善银行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框架,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事关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大局,也是银行业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代表的新的金融产品不断的增加,大量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的表述,使得消费者很难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做出充分有效的判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缺失均被认为是导致危机发生的根源之一。各国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深刻认识到必须积极的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将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金融监管的出发点和基础的理念,坚持审慎风险的监管和严格行为的监管并重。以重建金融消费者对金融市场的信任,切实来维护市场信心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银监会的工作出发点,通过政策的引导,审慎的监管,强化自律,公众教育和投诉处理等各项措施,不断的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稳健的经营,逐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建设,保护银行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去年我们制定了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规划纲要,明确了“预防为先、教育为主、依法维权、协调处置”十六字工作方针,着力推动金融工作教育、投诉处理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预防为主是指将消费者保护工作的起始点前移至防范的环节,应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作为审批的必要条件。并强化信息披露及依法合规的销售,使不必要的就范防患于未然。教育为主是指银行业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积极开展广泛、持续、系统的金融宣传教育活动。培养消费者自主选择、判断能力,通过提升消费者金融意识和金融素质,主动化解矛盾。依法维权,是指银行业监管机构将本着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建立一整套依法、规范、务实的消费者维权工作体系,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落在实处。并通过有益的金融宣传教育活动,培育消费者依法维权,主动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协调处置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有责任妥善调解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银行业监管机构有责任协调、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置好消费者的投诉。

  近期银监会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开展了两项重要的工作:一是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银行业金融知识宣传服务月的活动,这是由银监会组织发起,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一次纯公益的行业活动。活动自9月1日起正式启动,将持续一个月的时间,活动以多一份金融了解,多一份财务保障为主题,坚持普及性、统一性、公益性、服务性、持续性的原则,紧紧围绕银行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基本特点,金融市场热点问题等内容,分别从个人贷款、信用卡等8个方面向公众普及金融基础知识,进行风险的提示。我们期望通过持续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全面来提升全社会的金融素质,全面提升银行业保护消费者的意识,加深银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银行业稳定和发展。二是发布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本着监管为民的思想,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召开消费者代表座谈会和官方网站公开征询的方式,银监会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制定了指引,并于近日发布实施。指引的出台,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制缺失问题的缺陷,填补了国内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空白,是我国银行业消费者保护领域的一次重要的突破。此次指引的出台,也标志着中国银监会已经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全国纳入监管体系当中,充分践行监管为民的监管理念,保护银行业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为监管者的神圣使命。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事关金融改革的大局,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将以此作为出发点,引领银行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至上,坚持社会责任,履行公平对待消费者的责任,遵从公平交易的准则,全面来提升全社会的金融素质,培育银行业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与各方的协作,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有效的利用现有社会机制和资源,努力构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化网络,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最后,预祝本届金融街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徐熙:感谢郭主席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致词并做主题演讲,有请!

  姜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参加本届金融街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国证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明天国债期货就要市场了,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个实质性的行动,也是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登上一个新台阶的标志。因此,我借此机会介绍一下期货衍生品市场改革发展的情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4年都在全球为列前列。三年前平稳推出了第一个场内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期货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本质上看,期货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其推动力始终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实体经济和金融改革对资本市场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集中反映了资本市场由基本的投资和融资功能,向资产定价、资产管理及相应的流动性和风险管理功能逐步拓展的发展方向。就商品期货而言,目前已经上市31个商品期货品种,加上即将上市的动力煤期货、鸡蛋期货、沥青期货等品种,逐步形成了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的产品体系。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企业,增强金融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突现,一些食品企业重视利用商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息保值,管理风险,锁定成本,有效的规避了现货交易的风险,实现了稳定经营。在管理金融市场风险方面,金融期货市场发展有效提升了证券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主动管理风险的能力,作为我国首先个场内金融衍生产品,沪深300期货上市以后,金融期货积极对冲风险,锁定收益。2012年64家证券公司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对冲,较好的管理了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增强了市场的内在稳定性。有关研究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股指期货促进了系统的稳定,使股市波动下降25%左右。

  国债期货是作为金融衍生品的另一个重要的品种,是管理国债价格波动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是利率衍生最基本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早已经普遍应用。市场参与者可以勇于国债期货套息保值熨平价格波动,展开期货国债交易,有利于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完善国债发行体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风险管理工具的多样化,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避险工具和资产配置更多的方式,有利于完善金融机构创新机制,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在有效扩展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同时,也将有利的促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运行。随着商品期货衍生品和金融期货衍生品的深入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已逐步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既紧密联系,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三者的改革与创新,共同推动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向深度和广度不断的拓展。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加快建设期货和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和管理风险的功能,对于增强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影响力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下一阶段中国证监会将积极推动期货法立法工作,进一步夯实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技术基础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进一步拓展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的覆盖。现在咱们的大宗商品31个品种,国际上有的交易所的品种比较多,但是真正活跃的也就是二三十个,中国这31个商品期货品种,基本上涵盖了国际上所有覆盖的品种,除了有两个大的品种没有,一个是原油期货,一个是铁矿石期货。而铁矿石期货也是最近几年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国家的交易所把中国作为一个标的,他们上市了自己的产品。我们中国下一步要继续加快推进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工作,因为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开展了好长一段时间,大量的协调工作正在进行。我们下一步就是推动铁矿石期货的上市,还有就是稻谷期货的上市。促进国内期货市场经济功能更好的发挥,形成对债务性资源更大的定价影响力。同时加大对期权、指数等等场内金融衍生品的研发和上市的力度。

  第二确保国债期货的平稳上市和安全运行。市场监管者和组织者要切实履行好相关监管和服务职责,做好国债期货市场培育和投资者培训工作,尤其是要做好跨市场的风险防范与监管执法工作。因为刚才胡行长在演讲当中提到了监管跨市场产品的交叉问题,监管的配合问题和协调问题,这个事就是随着我们多种产品的上市,由于过去的品种比较单一,这个矛盾不显著。随着我们这个市场的产品增多,各种新工具的应用,各种交易方式的应用,所以这个监管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跨市场的产品,由于市场顺利之间产生的风险更需要事前有丰富清晰的预案和非常清晰的认识。

  第三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境外投资者参与金属、原油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建设。我们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是一个开放性的市场,是一个交易平台,现在我们在论证当中,包括它的结算工具,包括它的保税交割,包括税收政策,包括境外投资者的参与。如果说让境外投资者来参与我们的市场,他们的币种在我们现有的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怎么来完成这种交易,让国外的投资者很便捷的来参与我们的原油期货市场,我们现在都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第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监管和稽查执法。我通过维护市场三公原则来确保投资者合法权益,使之得到有效的维护,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徐熙:感谢姜主席为我们透露了很多期货市场的发展信息。下面我们有请中国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致词并做主题演讲。

  王祖继: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二届金融街论坛,本届论坛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主题,对于促进新形势下金融业的改革创新和稳定发展,更好的服务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论坛的主题,就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服务经济增长点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第一进一步深化保险业监管的体制机制,推动保险业加快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保险业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我们推进市场准入机制改革,加大保险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我们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赋予保险公司更大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保险公司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我们推进资金运用体制改革,稳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提高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我们推进保险公司改革,推动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建立完善的现代保险企业制度,为促进公司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险业改革的实践证明,近几年来,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从根本上得益于改革。2012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了1.5万亿元,总资产7.4万亿元,业务规模跃居世界第四,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到目前,全国共有保险法人机构167家,基本形成了协调发展、适度竞争、充满活力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保险业服务能力也不断提升。2012年,保险公司赔付与己付4160余元,农业保险1.83亿次的农户提供了保险风险保障,达到906亿元,向2180万农户支付赔款148亿元。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企业3.5万家,提供风险保障2937亿美元,为稳定外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前,保险业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变方式,推动自身转型的关键时期和攻坚时期。2011年以来,保险业增长有所放缓,行业面临资产负债不匹配等方面的风险隐患,要解决保险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还是要深化改革。只有通过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才能不断释放保险业发展的活力。保险业改革的重点还是要向保险市场放权,克服市场化不够的问题,放权也要防止出现市场化过度的问题。保险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就是要放开前端,管住后端。一方面要把该放掉的权力放下去,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把该管的事情管好,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体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促进保险主体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当前激发市场主体发展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提高保险业防范和化解风险是深化改革两个同等重要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保险业的改革:

  一是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这方面改革的重点是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改革,主要内容是前端放开定价利率,把产品的定价权交给市场和企业。后端管住准备金评估利率,推动准备金利率影响定价利率,有效调控、合理定价。此外,我们还将推进商业车险调款的费率改革,按照先调款后费率,先统一后差异的原则,逐步实现车险调款费率的市场化。

  二是建立市场化的资金运用机制,进一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和比例限制。比如整合比例监管政策,重新定义大类资产,取消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比例限制,鼓励创新保险资金、投资方式,探索股债结合形式,对接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推动保险资金运用、组织机构创新,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业化的融资。

  三建立市场化的准入退出机制。准入方面坚持市场化导向,统筹规划市场准入和市场体系培育,实施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按照资本金内控和盈利等条件,适当限定新设公司的业务范围,退出方面完善市场退出和风险处置的制度机制,建立针对股东、业务人员、分支机构和法人机构的多层次、多渠道的退出机制。

  第二发挥保险功能,全力支持经济发展。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一步保险业将深入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努力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是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支持保险公司以股权、基金、债券、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升级版等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建设和重点工程提供长期的支持。在北京我们还要重点支持北京保险产业园区的建设,支持保险资金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探索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等新型竞争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股权投资,化解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二是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建立健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险风险补偿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这包括我们支持中关村的高新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符合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建立专门的科技保险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保险产品服务。

  三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探索开展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创新。实现以保险促信用,以信用促融资,积极稳妥发展小微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支持保险机构投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的专项债券、金融产品与相关企业股权,积极开展保单贷款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保险机构发起设立小微企业的投资基金、项目资产计划等。

  四是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积极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渔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等新型险种,积极开办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保险业务,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的能力,努力建立完善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的分散机制。

  五是支持对外贸易投资。推动保险业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资、运营、劳动用工等方面的一揽子保险服务,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金额较大的,同时又能够带动国内专利技术和标准产品出口等产品的保险支持以及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金融支持。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经济发展是金融业发展的坚强基石和重要前提,也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首要对象和支持对象。服务经济发展,包括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金融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拓展我们自身发展空间的需要。保险业将同其他金融业共同携手,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共同创造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美好明天,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徐熙:保险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密不可分,感谢王主席的精彩论述和信息的提供。下面我们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先生做主题演讲,有请!

  张军扩: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我非常高兴,非常荣幸来参加2013金融街论坛。会议给我安排的题目是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全年的展望,我看到这个阶段只剩下15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了不耽误会议整体的安排,我想还是尽可能的按照时间来,尽可能的讲一些基本的观点,很难全面的展开。

  从去年以来,大家对这个经济形势的判断是跌宕起伏。今年8月份中旬之后,汇丰PMI和国家统计局PMI公布之后,又掀起了新一轮的乐观浪潮。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从去年四季度的时候就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估计,认为我们今年四季度已经到了一个低点,从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就会有明显的回升,到了一季度之后情况不是那么乐观,大家寄希望于二季度,二季度出来之后情况也还不是那么明朗,所以悲观情绪蔓延。到了8月份之后,所以情况不是很乐观。我想这样一个起伏,主要是我们很多判断没有能够比较全面的看待当前的经济情况,也没有能够从中长期比较深层次的角度来认识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如果有这样一个全面的中长期和深层次的分析的话,我个人的看法,我们是这样一个总体的判断,就是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没有必要那么悲观,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也没有理由过分的乐观,所以我总体就是这么一个判断。

  第一我认为应该比较全面的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我们知道,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我们全面看待就是我们一直讲的四角,至少要看经济的增长、物价的情况、就业的情况和进出口的情况,在现阶段还要看一下我们结构变化的情况。从这五个指标上来看,增长速度比起前些年是明显的回落了,这一点是明显的,具体数据我就不讲了,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业方面来讲,我们上半年的情况,如果从总量上来讲,就业的情况,就业需求/求职人数倍数还是大于1的,总的来讲,对劳动力的需求还是大于供给,当然这里面有很严重的结构问题。居民收入的情况也还是在比较稳定的增长,虽然增长率有所回落。物价和市场这方面的情况大家都看到,具体数字我不讲了,基本上也还是保持一个稳定的情况。国际收支我们还有1千多亿的顺差,当然这个形势比较复杂,不一定顺差大就是好事情。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再加上经济结构调整,应该说从上半年,我们也是到了很多地方调研,虽然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没有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应该说在很多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些苗头,包括内外需的结构,投资消费结构,投资内部的结构,消费内部的结构,我们几次产业的结构,能耗水平等等,包括城乡区域结构,这些方面也都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在这个经济市场比较偏紧,经济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经济结构也应该有一些比较积极的变化。全面来看,我们认为对当前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的判断是不过分的,所以也没有必要过分的悲观。

  第二为什么经济速度会这样下行?

  我觉得中国经济现在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增速的下行,怎么去看待这个下行?我觉得确实是有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短期因素、长期因素非常复杂的组合,形成了这样一个结果。首先我们看看它和周期性因素是什么关系,大家知道,我们的工业增加值从2008年以来增长的轨迹,上一轮的增长就是(PPT)最前面往下下来的,2008年是增长,大家可以回忆,2008年上半年,7、8月份的时候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工业增长速度虽然很高,但是已经难以支撑了,结构矛盾非常突出。当时的物价水平已经超过8%,所以我们当时面临的是一个非常严峻得要进行结构调整的局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所以采取了大力度的刺激措施,大家可以看到2008年底,2009年之后的轨迹,刺激上去之后,由于国际上一直是处于金融危机当中,需求是疲软的。所以我们为了保增长,一直采取了刺激需求的政策。所以我们结构的调整一直没有能够进行,同时由于国际市场的疲软,经济增长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所以我觉得实际上还是处在上一次下滑的这样一个周期,是一个非正常的周期当中,采取了一个临时的措施,我们需要考虑这样一个背景,特别是国际市场这样一个制约的背景。还有一个背景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矛盾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内外需的矛盾,投资消费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不协调的问题,以及我们现在各种成本在上升,竞争力在减弱,我们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已经使得我们这个老的模式难以维系,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十二五”的时候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题和主线,领导讲话讲到刻不容缓和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要把这个事情作为一个头等任务来抓。但是结构调整不可能不回落,经济增长不可能不回落,所以这也是一个正常的情况。

  这几年国内外一直在讨论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问题。有很多这方面的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两三年以来也有这方面的研究。当然大家对增长阶段转变的分析有不同的角度,有的主要是说你收入水平以及所决定的需求结构,比如说我们在前一阶段对于基础设施需求量很大,消费者最需要的是住房、汽车这样的需求,到一定阶段这个需求会减少,所以增长率会下降,这是一种分析。另外一些分析,比如说从技术前沿,越接近技术前沿,你的后发优势就越小了,所以你需要创新。这样在没有大创新的背景之下,增长就会放慢,这也是后发国家的规律。从我们各种要素供给的情况,包括比如说劳动力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还有其他一些资源环境的约束,从这样一些角度各种各样的分析,我们梳理了一下不下十多种。但是不管哪一种分析,都认为我们现在要想维持9%到10%的速度是很难的,恐怕由于这样一些增长阶段性的变化,我们的增长潜力下降,在7%到8%这样的潜力,当然有的可能判断不太一样,有的会说6%到7%,有的说7%到8%,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从中长期考虑,大家还知道我们在十八大的时候确定了到2020年是翻一番,就是年均7.2%,“十二五”确定的目标是7%,所以和我们中长期的目标也是衔接的,2013年我们确定的目标是7.5%。从这样一个中长期背景来讲,一方面由于我们增长潜力的下降,我们是不能快的。由于我们面临这样的结构矛盾,我们需要进行结构的调整,所以我们也不应该以更高的速度。所以在7.5%今年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应该是符合我们现阶段这个结构调整要求的。所以说我们现在这个增长速度还处在预期合理的区间之内,我认为这个判断也是恰当的。

  第三为什么政府不能容忍增长速度过大的回落和下降?如果过多的下降会带来经济风险,或者不必要的损失,我个人担心的最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财政和金融的风险。我们现在还是一个粗放的发展模式,各级政府的财政还是大量的依靠增长的速度,所以增长速度的回落会对财政增加很大的压力,大家都知道,今年上半年中央财政的增长只有1.5%,而支出是8%,地方财政增长是13%多,支出是11%多。但是地方财政的支出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比较好,下半年今后一段时间会不会持续这是一个问题。如果下降得太多,就会对财政形成很大的压力。是大家一直议论的财政的债务风险问题,一方面财政收入的下降会减少政府偿债的能力,另外一方面,经济的回落会影响房地产市场,会影响政府在土地收入、房地产交易收入方面的收入,所以也会对债务风险形成很大的压力。这是一个担心,假如说速度回落过大的话,就会在这方面造成比较大的问题。

  二是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我们刚才讲了,总量上应该问题不是很大,但是结构还是比较突出。我们有一年700万的大学生,这是一个问题。另外现在随着经济的回落,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开始调整,也有一些大量辞退人的问题,中小微企业由于受到各种资源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也有裁员的情况。再加上我们现在消费这方面,虽然我们落实三公,落实八项规定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在短期内有一个调整的过程,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一些服务行业裁员的情况。所以如果经济下降回落比较猛的话,也就是结构性失业问题就会比较突出出来。

  三是我想大家很少讲到这个情况,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我们这个经济速度的回落有中长期的结构矛盾,也有短期循环因素的影响,如果说回落形成悲观情绪,经济下降可能会到不应该到的低谷,这样就会对我们的生产力造成很大的破坏。其实很多产业我们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在景气循环到了一定的时候,它可能会是相对的过剩。所以我们要防止经济过度的下滑对生产能力造成过度的破坏。

  第四下半年及全国经济运行环境及增长趋势。

  从国际上来讲,如果分析一下美国、欧洲、日本的情况,以及新兴经济体方面的情况。总体上来讲,我认为是会略有改善。预计今年的出口情况可能搞得好的话会达到去年8%的水平,搞得不好的话可能也会稍微低一些,是7%到8%这样的水平。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这一块,我们觉得还是难以有明显的改善。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我们一般分析三大块,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工业设备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今年以来虽然政府有很大的推动,但是由于受到现在债务过大,财政风险担忧过大的影响,很难有大的起色,工业设备投资我们近年来是比较慢的,由于结构矛盾没有明显的改善,所以这一块也很难有明显的起色。房地产投资这一块现在看来还是比较火的,但是上半年购地总量是比较少的,而且从我们调查了解的一些企业的情况来看,房地产商对下一步市场还是比较谨慎的,也很难有大的起色。消费这一块总体上来讲还是比较稳定,今年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幅都在下降,所以这个可能也会有一些影响。

  前一段时间我们也到不同的区域做了一些调研。从区域的情况来看,各地增长的热情还是很猛的,增长的呼声很高,特别是西部地区。我最近刚从贵州回来,好像还是热火朝天的。总体来讲,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增长相对比较稳定,增速比较低,但是回落得也比较小一点。而中西部地区增速现在普遍还高于东部和东北地区,但是回落的幅度也比较大,今后波动可能也会是比较大的,因为这里面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是很突出。这是对下半年经济环境的一个客观的分析,所以从下半年的情况来看,总体来讲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第五下半年经济政策走向。

  最近两位领导,习总书记和克强总理都在不断的表述政策的走向。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三句话:一是不放松,要巩固调整的成果,或者要推进结构的矛盾。因为结构矛盾非常突出,不可能采取大力度的放松需求或者是刺激需求这样的政策。二是要稳住底线,就是说如果说经济下行下到7.5%以下这样的水平,就会采取一些措施,而这些措施尽可能的是能够把短期扩内需和长期调结构,增强今后发展的后劲,能够尽可能结合起来。我们今年上半年到各地去调研,还是发现我们还是有很多这方面的潜力,就是现阶段需要投资的地方还是很多的,还是能够有很多项目把短期的扩内需和中长期的发展能够结合起来。三是在这个基础上来推进改革。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非常简单的把基本的观点讲一下。从分析以上这五个方面的因素考虑,我们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总的判断,我觉得现在PMI的回升主要是与政府稳增长政策以及预期的变化,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及出口这方面的好转这个短期因素相关的。从中长期来看,我们面临的结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相关的改革也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们现在这样一个扩内需的方式总体来讲还是一个传统的方式,各地现在大干快上的势头也还是一个老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我们解决产能过剩,推进结构调整,如果我们在一些关键的改革方面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的话,这个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这些结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之前,我们很难预期经济有一个比较健康的回升。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讲,也是会像我们刚才讲的,也是尽可能的保持既不能让它下来太多,但是把这个市场搞得太棒,也不利于结构的调整,所以也不会采取过多的促进需求回升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预期一个非常明显的回升,所以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如果采取一个全面的和具有中长期眼光的分析的话,我们对当前的情况没有必要过分的悲观,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回升也没有理由过分的乐观。根据国务院发展中心的研究,在调控措施比较得当的情况之下,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7%到7.5%这样的水平,CPI涨幅可能会控制在3%以内。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徐熙:感谢张主任对宏观经济的研判。第一阶段的精彩演讲告一段落,10分钟茶歇后进行第二阶段的精彩演讲,谢谢大家!

  (中场休息)

  纪志宏: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金融街论坛主题演讲继续进行,本环节由我来主持,我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纪志宏。本环节的议题是金融市场化改革与推进。首先发表主题演讲的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吴晓灵,吴晓灵女士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为推进我国金融业各项改革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开创性工作,也为中国金融普惠事业,中国教育事业,金融研究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她去年就曾经光临首届金融街论坛,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她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完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掌声欢迎吴晓灵女士。

  吴晓灵: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第二届金融街论坛。本次我在论坛上讲话的题目是《完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为什么我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呢?应该说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市场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行为主体,而货币政策能够顺利传导,能否实现目标,商业银行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也为我们金融市场能够创造一个稳健的环境。

  第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自主权的缺失扭曲了气市场行为。

  我们国家有存贷比的控制和贷款规模的控制,这两项指标的控制侵蚀了商业银行的金融自主权,当年制定75%的存贷比的时候,它的初衷是为了给新设立的交通银行以贷款的自主权。因为那个时代,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们在贷款方面是实行的计划的指令管理,而给交通银行75%的存贷比的管理,就可以使它按照这个比例的数字来有弹性的实现贷款规模。另外75%的比例,当时的设想也是对商业银行进行一定的流动性管理。在2003年之前,我们国家的基础货币主要是中央银行主动吐出的,在这种情况下,75%的存贷比例对于商业银行控制流动性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发展到了今天,特别是2003年之后,由于金融银行的基础货币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来提供。在这种情况下,75%的存贷比从数字上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很多的商业银行它的存贷比都远远的低于75%,因为外汇占款创造的货币过多,而我们国家在信贷方面就不得不进行一定的控制。除了全国性的一些股份制银行以外,存贷比就这个比例数字本身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坎儿了。但是因为有存贷比的这样一种考核,因而我们在这么多年以来形成了一种问题,非常注意存款的考核。这样的话,就使得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的管理方面,它的自主权受到了一定的侵蚀,成为了资产负债管理的桎梏。中央银行在被动退出基础货币的情况下,不得以采取了变相贷款规模的控制,因为是商业银行通过结汇首先得到了人民币的头寸,而中央银行是通过市场对冲的方式收回多余的头寸。在商业银行有极大的贷款冲动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如果不在贷款规模上加以控制的话,就会使整个的货币供应失去控制。所以从2003年以后,中央银行有的时候是明的贷款规模控制,有的时候是通过窗口指导的贷款控制。后来比较市场化了以后,做了一个和议贷款规模的公式,通过公式计算各家银行贷款增长的幅度,这些实际上都是在中央银行被动退出基础货币的情况下不得以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除了行政管制的原因之外,在追逐市场反而排名的文化背景下,在资本回报的压力下,商业银行用扭曲的市场行为应对监管的行政控制。尽管有行政控制,但是这些行政控制也并不是说完全造成商业银行行为扭曲的原因。还有一些原因,有些行它的存款并不少,它的存贷比也并没有达到边界。但是它还有存款和贷款的扭曲行为,为什么呢?很重要的问题是大家注意市场的排名,为了市场的排名而采取了一些扭曲的行为。比如人所共知的存款充时点,贷款绕规模,这些都是商业银行行为扭曲的表现。而这种扭曲也扭曲了货币信贷的信号,对货币政策传导和金融市场稳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刚才胡晓炼行长在讲到货币政策问题的时候也讲到了这个问题,银行用理财产品来冲时点,使我们的货币供应链在短时间内剧烈的波动,实际上对货币信贷真实信号的反馈是不利的。

  买存款的做法催生了金融掮客,为内外勾结,非法集资留下了漏洞。因为有各家银行都下达存款的指标和任务,为了完成存款的指标和任务,买存款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都知道,银行的人员会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到社会上拉存款,资金掮客的生意是非常兴隆的,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潜规则的存在,银行内部有一些人员就利用这种方式搞自己的非法集资,以中国银行内蒙分行图雅的事件是是最典型的,涉案金额达到是27亿元,正因为有银行人员的参与,使得这些非法集资似乎披上了一层合法的外衣。而这些合法的外衣,实际上都是我们过去一些不规则、扭曲的市场行为所造成的。

  存款冲时点,贷款要规模的创新扭曲毒害了市场文化,恶化了市场环境,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是因为商业银行没有资产负债的经营完全的自主权,因而产生了一定的行为扭曲。但是这个里面除了行政的原因以外,也有商业银行自身理念的原因。

  第二认真贯彻巴塞尔协议三,给商业银行以经营自主权。

  商业银行法存贷款75%比例的规定,是特定历史条件对商业银行控制的手段,用巴塞尔三的流动性覆盖比例和资金比例,能够更好的控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PPT上表现的是这两个公式,尽管在巴塞尔委员会对于这个流动性比例两个公式的分子和分母现在还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制定这样两个比例实际上是大家的一个共识。有了这样一种新的流动性控制的比例,我们认为要比75%的存贷比例更科学一些。因为75%的这种硬性的存贷比例,无论从货币创造上还有流动性上都没有特别实质性的作用。新的指标直观性差一点,但是不易被操纵,关注的是整体的流动性,关注银行的核心存款与长期资金来源,银行资产负债的整体期限结构是商业银行很难去人为操纵的。新指标的计算,银行内部不仅有这样的数据,也有这样的系统支持能力,这个就是说很多人用这个新的指标来替代75%有一些顾虑,我们认为这些顾虑是应该打消的。存贷比直观好用,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监测性的指标。我们查了一下国外的机构,世界上有那么几个国家有存贷比的指标,但是这个绝对不是法律规定的硬性指标。因而如果说存贷比比较直观,你作为一种监测指标也还是可以的。

  巴塞尔三核心是约束商业银行的扩张行为,提高偿付能力,用流动性指标防范银行的支付风险。中央银行业资本的质量比较高,资产负债结构相对简单,有条件尽量实行流动指标管理,现在在巴塞尔委员会对流动性指标提出质疑的,据我了解是美国的银行业对这个问题担心比较多,西方国家的银行资产结构比较复杂,选用什么样的指标还有各种各样的争议。因为在座的有欧盟的专家,中国的银行业资产负债相对比较简单,要选取流动性指标,我认为并不是太困难的。在央行可以主动吐出基础货币和有操作自主权的情况下,有条件进行贷款规模控制。这张图上深颜色的是基础货币的需要量,浅颜色的是外汇占款,过去我们一直是外汇占款识的吐出多于基础货币的需要,中央银行是被动性的,一定要做流动性收回的对冲。从去年11月以后,中央银行在吐出基础货币上有了较多的主动权,只要中央银行有这个主动权,就可以保证整个金融货币信贷的供应不会超出控制的范围,这时候放弃贷款规模的控制我们认为是有条件的。而且从创造货币来说,商业银行不仅通过贷款创造货币,而且商业银行所有对社会的资产运用全部都是会创造货币的。因而,单纯控制贷款规模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了。但是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必须有吐出基础货币的主动性。

  既然是这样,我建议修订《商业银行法》第39条,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用流动性覆盖比例和净稳定资金比例替代75%的存贷比例。修法是一个过程,我想可以先发行同业的大额可转让存单,把这些存单的资金计入一般存款,并交纳存款准备金,允许商业银行用这样得来的资金去放贷款。我们国家由于第一次货币创造都是通过外汇占款吐出去的,特别是从2000年到现在,货币大量增长的情况下,这个时候第一次的货币创造都是通过外汇占款吐出去的,大银行结汇比较多,而中小银行得到的存款比较少,通过同业吸收存款是中小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我们应该放开这条来源,而且应该给它以正道,把它计入能够贷款的范围之内。我们要以紧头寸控制商业银行资产,取消贷款规模控制。最好的就是我们能够完成修法,把这个管理的方式做一定的改善。

  第三正本清源,培育商业银行守法合规、诚实守信的市场文化。

  商业银行是经营信用的企业,应该说是我们国家信用的模范遵守者和表率。但是非常遗憾,我们看到有一些银行他们为了要这些规模,做的一些事情说实话并不是特别诚信的。有些事情是在制度制约下的无奈,有一些我认为是理念的问题。为了消除制度上的缺陷,我想应该明确同业业务的内涵,我这个PPT上写的是2012年的数字,今天上午胡晓炼行长讲的时候已经讲出来了更新的数字。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这几年无论是从资产方和负债方来说都有极大的增长。这几年我认为主要的原因还是适应了我们新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形势的需要。但是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一些不好的,不诚信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做以引导,堵住斜门,严惩失信。

  首先应该明确同业业务的内涵,同业业务的发展基于存款分布的不均衡,刚才我已经解释过了。同业业务目前的这种发展模式缺陷与危害就是通过同业互存,放大资产负债规模,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说经济需要你去做什么样的业务,你从同业那里借到了钱去做这样的业务,而被迫的把这个事情没有作为贷款规模,而是作为表外的业务来做,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单纯为了业绩几家行来回倒,我认为这是不诚信的。还有我们同业业务的盈利主要依赖期限错配来逐利,从农业市场上短期参与资金,然后长期去用,固然来说这个是我们银行盈利的一个根本原因。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在流动性的控制方面,要加以改善。现在同业的这种做法短负债、长资产的过度运用,对于流动性的管理是有问题的。同业业务现在也成为绕开存贷比监管的主要渠道,这个我认为也并不是太好的,尽管也制度的无奈。

  我认为应该是除用于清算、结算及头寸参与的同业往来,均应视为一般存款和一般贷款,给它以资产负债的自主权,应该真实的反映你的资金的用途,不要再遮遮掩掩了,给了你资产负债经营的自主权,你就必须真实透明的把你的资产负债的状况显示出来。要明确金融产品的法律关系,银行发行的保本的负债产品一律计入表内,银行发行的非保本的产品,凡是有地区收益率的均应纳入表内。这句话我说的可能有点武断了,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文化下必须这样说。首先理财产品就不应该有预期收益率,风险自担,收益是他的。但是我们给了这种预期,而且会用一些不太好的一些手段来确保这些预期,还有暗含的保本保收益的一种隐含的担保,这些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银行不保本的理财产品要注明信托关系,且不得有预期收益率的宣传,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明确是信托关系,而且不标明收益率的话,才可以列入表外。我认为在目前的这种市场文化下,必须要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现在很多的人都说银行理财产品不是信托产品,是委托代理产品,我认为在法律关系上是绝对错误的。只要理财产品不是以客户的名义在运作,而是以银行的名义在运作,绝对就是信托关系。如果在金融市场上不明确法律关系,那么这个市场是混乱的。

  培育商业银行守法合规,诚实守信的市场文化,对虚构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掩盖资金真实用户,互导资金虚增业务等等,我觉得从各个银行的总行来说应该零容忍。应该严格内控,防范内外勾结,扰乱市场秩序。我们现在银行的很多帮忙资金,过桥贷款已经成为这个市场上这些高利贷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活动赖以生存的一项业务了。你既然知道10天之后这笔贷款就可以给这个企业,为什么就不可以当时就给他重新贷款呢?应该按企业用款的进度来设定他的贷款期限,而不应该为了简单标准化的设定一个贷款期限,然后计算机控制,我先把贷款收回来,承诺一个礼拜10天、15天之后再给你贷款。于是就因为有这样的承诺,我们银行的一些工作人员就到外面去拉过桥贷款,利率奇高,这里面产生了很多腐败的行为,也扰乱了市场的利率信号。因为它是短期的,因为它是无奈的,多高的利率他都接受。但是实际上实体经济能接受这么高的利率吗?而这样的利率公布出去以后又会给市场带来一种不合理的利率水平的预期,我认为这是扰乱市场秩序的做法,这个意见我提过第三年了。我希望所有的银行按照客户的资金需求去考虑它的贷款期限,不要逼迫企业去做这种过桥贷款的事情。过桥贷款自欺欺人,而且还为市场的混乱埋下了祸根。我认为凡有上述行为,应该一票否决,考核无效,领导和员工均应承担个人失信的责任。经营信誉的企业不讲信用,弄虚作假,我想我们的市场环境是不可以好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银行应该做社会诚信的模范。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演讲内容,有对制度的批评,也有对商业银行的期望,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谢谢!

  纪志宏:感谢吴行长的精彩演讲,吴行长的演讲触及了当今关注最热门、讨论最热烈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于存贷比这个指标不当的激励,以及可能产生的弊端也进行了生动和深刻的阐述。我想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何使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更有效的协调,使我们的竞争通过金融规则的优化设计更有序,更有效,更加公平,更加理性,谢谢吴行长。

  下面我们请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先生发表主题演讲。王董事长有30多年金融系统工作的丰富经验,长期从事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领导和管理工作,曾经担任央行的纪委书记、中纪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银行业要坚定自己的发展步伐》,大家欢迎!

  王洪章:吴晓灵行长批评了我们半天,等我发言的时候她走了。

  中国银行业在座的都知道,2005年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革,特别是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个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建设的全面性、彻底性不亚于我们目前发达国家,包括新兴市场国家他们所设定的法人治理结构,当然也有一些形似神不似的问题,但是就结构来讲我们非常健全。经过8年的改革,中国的商业银行风险防控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和过去比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现在经过8年的改革,如果还在面上普遍上存在晓灵副行长,她也是我的老领导,存在她讲的这些问题的话,我看我们商业银行确实应该到了一个反思的时候,需要重新设计它的经营模式的时候。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把它研究透。这些问题有些问题是存在的,但是有一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运行的轨迹我见得会产生多大的风险。即使有一些政策上的调整,比如存贷比,比如取消规模,比如保本理财产品可以进到我们的资产负债表里面去,比如要限制同业相互存款,我觉得这可能都不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对于一些产品,对于一些业务风险敞口问题。事实上对于最近几年创新的一些产品,创新的一些业务,银行已经开始设计并且实施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程序和措施,而且已经列入到系统管理的范畴,至于政策上的问题我觉得是需要研究的。但是我想我们一行三会的监管,我感觉我们现在的监管绝不亚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监管水平。正式规则规定的,正式文件颁布的必须执行,即使没有文件规定,没有规则限制的,打一个电话,这个事情你不能办,那商业银行也不能办。

  我觉得中国的监管部门我觉得比国际上的监管部门可能要严厉得多。但是有一点,白色国际监管部门温和得多,就是罚款。商业银行罚款,罚了我们还不是伤筋动骨,还不像证监会最近罚光大证券五六个亿,一般罚商业银行比较少。但是周而复始的经常性的监管的要求,监管的规则,监管的通知,这些我们商业银行是必须遵循的。正因为有了这些自律的意识和行为,监管的连续性,使我们商业银行现在的产品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业务发展能力走到这一块,总体上我认为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的。当然有些理论上的问题我们可以探讨,比如说期限错配,我自己感觉到,在银行经营这个问题上没有期限错配这个问题。银行本身就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的这么一个特殊金融机构,它的活期存款发展到一定规模,必然的会长期积累一部分,这一部分是长期的,可以长期使用。如果完全按照活期存款,那这个银行就不用办了,就办成投资就行了。比如每个理财产品的对应问题,理财产品每个产品的对应是很困难的,你要把它组成一个资产池,完全可以做到像监管部门对于银行的要求,发放的理财产品,要和发放的产品对应,那组成一个资产池,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我想这些业务上的问题和操作上的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来分析和研究。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是关于中国的银行业,可能还是坚定我们自己的发展步伐。上午听了几位嘉宾的精彩发言,非常受教育,今天也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金融街论坛,与国内外的专家围绕金融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建设银行是根植于金融街,金融街在开发初期,大概第一个楼就是建设银行建设的,当时是岐山同志担任建行行长的时候建立的,应该说我们跟金融街有着千丝万缕的前来,对金融街充满了发展的希望。建设银行在金融街立足以来所取得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金融街的支持,西城区党委政府给我们各方面大力的关心和支持。所以在这里我对金融街提供的优良服务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的经济形势总体发展是平稳的,在有效稳定增长的同时,也是着力的调整结构,积极的化解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应该说今年的经济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特别是主要的经济指标和金融指标都处于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随着我国主动的调整结构,加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经济确实是有所放缓。相对应的银行金融的压力也在增加,最近也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我们建设银行在第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路演的时候,包括第二季度路演的时候,投资者也在问我们,他们感觉到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可能要继续呈上升的趋势,这一点在理论上炒得比较厉害,其实这个理由我感觉到是不成立的。首先经济好银行就会好,经济第一位的,银行永远是第二位的。因为我国正处于一个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阶段,我们2012年城镇化率仅为52.6%,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镇化率相比较,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的空间,特别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这个发展目标,这是清楚的,也是明确的,应该说发展没有问题。同时我们财政体制占GDP的比重不足2%,物价的涨幅也比较温和,财政政策调整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比较大,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是为了满足经济结构需要而采取的主动行动,中央和国务院多次讲到这个道理,基本发展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未来中国的经济,可能会长期处于7%或者是8%这么一个范围,这个没有什么问题。影响银行健康的指标也没有什么问题,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上是十分稳定的,尽管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有所反弹,不良率现在看仍然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今年上扮男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不到1%,0.96%。比去年年末上升了0.01%,这个上升也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我们现在0.96%的水平,远远低于全球1千家大型银行的平均水平,国际上1千家大型银行的平均水平是3%。所以现在的不良贷款率在可承受和可控的范围内。

  现在产业的构成也预示着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普华永道的预测,按保守的增长速度估计,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在2023年将超过30万亿美元,那就是将近200万亿,190多万亿人民币,我们现在是130多万亿,按照规模还可以发展六七十万亿。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可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银行体系。从产业构成来看,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很低,只占5.5%,美国在18%以上,即使是成熟国家和地区,也都在12%以上。所以银行业发展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从我国银行业经营的核心指标看,这个信心也应该是坚定的,经营规模上我们已经到了130多万亿,比股改增加了5倍。即使出现一点问题,并不见得造成银行体系的崩溃,有的话说瘦死骆驼比马大,从自然的发展来看我们还是很不错的,一些核心的指标都非常好,在国际的银行业也是领先的,包括投资的回报率,资产的质量,资产的利用率,包括其他一些核心指标,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不良贷款的风控,各个银行发布了业绩,从资产上也没有问题,我们现在资本充足率已经到了13.2%,过去是负数。这个指标非常好,拨备覆盖率现在达到了300%,在国际上也是最高的。因为现在我们信贷的市场文化,包括我们的系统管理的渠道和网络化,服务的个性化和过去比也不可同日而语。制度上也不用说了,我们尽管对治理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运转的机制和顺畅,应该说实现了改革的初衷。我们现在和外部股东、客户和市场的关系,应该说和国际上已经完全成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现代金融服务业,这些制度也非常好。工农中建在世界上全球十大银行,都占了一席之地,应该说这是我们市场化改革成果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发达国家的股市在升高,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值排位有些变化,这个变化我想并不是因为中国银行业的经营能力减弱所导致的。从2005年到现在,我们8年时间利润的高速增长一般都在20%以上。近一年的利润增长幅度大概减少了一半。但是到今年二季度,上市银行的利润仍然增长在12%以上,这个业绩也是比较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感觉到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值是被远远的低估。2013年7月和2007年同期相比,我们股市流通的市值仅增加了2.7倍,按照道理说股价应该普遍在上升。然而三个原因使我们的股价持续的波动:一是我们的股市还要消化非全流通问题,造成市场扩容,对客户的心理压力比较大;二是现在流动性和增长趋缓,资产价格下降,现在有充足的市场。尽管影响是轻微的,但是负面的影响还是有的;三是现在客户投资的方式也分流了一些资金,基金、理财产品、信托产品、保险资金等等,也有一些影响。

  我想对于这些非银行经营本身的因素所造成的估值偏低,并不需要我们银行经营者倾注太多的注意力。我们需要的是不要被不负责任的预测所左右,不要为难自己,还是应该做最好的自己,坚定自己的发展步伐。在这里我也建议大家要向社会和市场能够传达银行业发展的正能量,正面的引导舆论,强化预期管理,使银行市场的价值理性的回归,为银行业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然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如何更加具备,准备的把握经济经营形势变化的趋势能力,这些我们中国银行业还需要加强,对此要有更高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监管明显加强,更强调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这无疑也增加了我们中国银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性。再比如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率汇率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管制的放松,加上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些变化可能对银行传统的优势造成一些冲击,有些地位可能丧失。同时现在经营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确实在很多地方还有很多不适应。比如我们盈利的模式方面,过去靠传统的,现在面对信托、租赁、基金、保险、券商等经营同业的竞争,特别是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如何能更好的跟上市场的步伐,银行还面临着经营转型、盈利转型和渠道转型这么一个巨大的压力,需要我们下一步进一步加快改革的步伐。怎么改?首先要加强管理体系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步伐。比如我们现在层级管理和条线管理如何选择的问题,我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后,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和国外是不一样的。现在有的用条线管理成立事业部,这个方式如何选择?选择不好将来可能造成矛盾。比如说集约化经营问题,缩短程序,减少环节,提高效率,控制风险,这些还做得有很大的欠缺。还要深化结构的调整,资产的结构,负债的结构,刚才晓灵副行长讲了,需要银行在应对市场当中把结构调整的文章要做好,而且今后结构调整可能是银行的一种必然。增强资产投资组合配置,另外还要转变发展方式和管理的模式,不能靠规模增长来体现银行的存在,可能要多增加低资本消耗的占比,走集约化的道路,还要做精细化的管理,特别是大数据,我们系统的数据很多,但是现在系统数据的利用率非常低。我们现在对系统的利用率大概不到20%,将来实现大数据以后,浩瀚的数据我们不去挖掘,不去分析,这个数据躺在数据库里是没有用的,数据的集中、整理和分析,这是我们中国银行业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搞好了才能细分客户,不断的改善和客户的关系,包括产品创新也是这样。最近几年的创新,建设银行从2012年我们每年都要创新300多个产品,今年上半年我们创新了300多个产品,今年有望达到五六百个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们金融街聚集了最高决策和监管机构,也聚集了一大批国家金融总部。在政策资金、人才、创新和服务方面应该是有很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我们现在有1300多家聚集在金融街,实现金融街的增加值1000多亿。20年的聚变见证了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我们要警惕多个金融中心打起的擂台,包括CBD的建设此起彼伏,所以要认真思考如何搞好金融街,我感觉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句话,最近讲的手里边攥着一把好牌,要打成好局,否则的话,有一把好牌打不好可能会打成一个败局。要防止出现落日辉煌,在金融街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持续发展,包括地理条件、政策环境、软件设施还能发挥到何种程度,提供良好的思路。我们到华尔街,到英国的伦敦城大家看,环境都非常好,硬件和软件都非常好。金融街的品牌更多的应该体现在金融交易的规模和效率,金融信息的集聚和畅通,金融科技的创新和使用,金融人才的重要发挥。这个品牌如何做到更加光明,更加鲜亮也需要我们做工作。把控金融危机,在创新成绩的同时,金融街也要应对危机,承受艰难。在这个时期里,金融街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作用,以显示我们金融街的存在,也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

  总之我们希望金融街论坛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取得经验的平台,希望把它继续做好。在这个交融当中也希望能够擦出火花,我们希望金融街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泛,也相信中国银行业会取得更加的发展成就。同时我们希望北京金融街一定能够成为像伦敦的金融城和纽约的华尔街一样,能够成为国际金融大中心,谢谢大家!

  纪志宏:感谢王董事长,他的演讲带给了我们中国一位最大型的银行的银行家对于中国经济前景和银行业发展前景的自信和思考,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他对于中国银行业改革取得成绩的肯定毫不吝啬,对面临的问题也毫不讳言,对如何应对挑战,加快转型也提出了清晰和富有远见的思路。

  下一个演讲的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亚当斯先生,国际金融协会是最有影响力的全球金融协会,它的成员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商业银行、评级机构和保险公司等,共计400多家,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的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亚当斯先生是国际金融协会的总裁,他曾经担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负责财政部的国际事务,他的很多言论以前我们都十分关注。他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未来》,让我们来看看从他的角度是如何理解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大家欢迎!

  亚当斯:非常感谢大家。我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来参加第二届北京金融街论坛,我们这个论坛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专家会务的场所,各个行业的代表都来参加了这会议。我是国际金融协会的主席,我们有大概500多个世界上的金融行业的会员,来自世界上70多个国家,有25家中国最大的金融行业的机构也都是我们的会员,除华盛顿之外我们在北京也有一个办事处,也是唯一的一个办事处,也就是说明我们非常重视你们这些会员,你们是我们这个大家庭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我被邀请来讲讲中国金融改革的问题,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情况好像为时过早,在座的很多专家都比我强,让我讲的话有点班门弄斧。大家都知道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而且很多的问题大家在过去多年进行了讨论。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就是主要把重点放在怎么样落实所有的工作,而且按顺序来进行,因此我想给大家讲一些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就是我们在各种不同的机会和各种不同的政策中怎么样排列优先顺序。

  我15年前就经常来中国访问,不光是访问政府部门,还访问了私营部门,在过去我也不清楚到了中国多少次,到北京多少次,到其他地方多少次。我发现中国的改革加速发展,不管到到什么地方,经常有人提的问题就是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各种不同的增长模式过渡得是多么快,他们金融的改革是什么样的,实际上我想在全球来讲,中国对新任国家主席和新任国家总理指明了方向,而且前进的步伐非常快。在过去30年中国快速的发展,现在希望能够从过去30年的快速增长转为今后理智的或者说智能的增长,聪明的增长。我们对很多的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工厂,对很多的做法都是不断的来加强发展,还要使用不同的技术提高效益,我们称之为叫智能增长或者是聪明的增长。

  大家看现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更高了,现在朝着高收入的社会来发展,同时使社会发展更加平衡,使经济更加有弹性,增长模式更加好。我们的国际金融协会也知道,如果要按老的模式继续来发展的话就会出现很多产能过剩,这样的话,我们的增长肯定是不会持久的,人均GDP现在就会放缓。中国肯定就会进入到中等收入陷阱。非常幸运的是,新一代领导人和在座的很多领导人都知道中等收入陷阱是怎么回事,而他们希望能够搞出更新的一套改革的方法,使中国能够摆脱或者避免出现中等收入陷阱。我们称之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金融行业的改革。我想简单的给大家讲五个方面的问题,大家对这五个问题都不惊讶。

  首先就是利率的放开,现在还是正数,而且大家现在都非常着急盈利,所以才会出现了影子银行这种逐利的趋势,使得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影子银行信贷的出现,现在我们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此利率的放开可以帮着我们把这个问题加以解决,来提升家庭住户这种收入的水平,这样增加更多的消费,这也是整个世界上总体经济再平衡的方面,这样我们可以更好的把资本加以分配,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率,进一步的减缓产能过剩的问题。另外资本投资问题应该从国有企业转到私有企业,向这方面调整。因为今后如果把资源从国企调到私有企业的话,是更好的调整资本的一个方法。我们都知道,大家都听到了一些人讲到一些问题,我们前几位发言者已经讲到了,现在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上大量的涌现,很多的金融服务,各种不同的产品层出不穷,都可以提供给我们消费者,无疑中国的行业将会寻求更好的方法,在今后几年获得更好的回报。

  外汇汇率的放开。吴晓灵女士在央行的时候我还在美国财政部,我跟她进行了非常艰难的会话,谈到如何进行汇率的放开。实际上她是一个非常强势的,非常令人尊敬的女性,我们都同意外汇汇率的放开,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话,而且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的改进,我们仍然看到它的进步。

  资本下的开放,也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在这方面的机会也是非常多的,资本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利率的问题,汇率的问题,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使我们人民币作为更好的国际投资的货币,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在这方面的改革就是要把配额不断的增大,让机构投资者能够不断的参与进来,让外国的组合投资者进入到中国,还有QFII进来,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有能力来进行投资,实际上把投资组合更加的多样化,远离那些所谓的影子银行,还有这种储蓄的一些工具。还有就是开放以后,让外国的机构进来竞争。我们都讨论了很多问题,我们把新的技术,新的操作流程引进到中国金融市场,这种竞争可以让金融服务行业中的每一个竞争者都更加有效的来运作,使他们变成更加好的发展。同时还有更好的融资渠道,让我们的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从美国所学到的一个教训,就是在危机过程中,也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些在银行业外的这种融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会让美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欧洲也是这样,欧洲没有资本市场,完全依赖银行来发展经济,如果按照停止贷款或者去杠杆化的话,欧洲的经济会面临问题。最好让这种储蓄更加有可不久性,更加多样性。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保障社会的发展,例如寿险的发展在中国占1%多,在韩国占7%多。资本市场的发展,越发达就可以帮助化解风险,可以让各个公司来套息保值,防止风险,各种不同的衍生产品还有套息保值的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实行战略,使我们的资本市场得到非常好的发展。另外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获得一些非常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获得长期的融资。当然现在还有一个期限错配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就是长期和短期之间的问题要解决。

  下面我重点放在债券市场。现在这些条件还是支持改革的,债券市场在金融系统中的作用非常大,原来是8500亿,现在达到400亿,70%的一些债券都是政府部门发的。现在政府非常重要,还有政策方面,中国的开发银行债券占30%左右。尽管过去几年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公司债券规模还是相对比较少,与GDP相比还是比较少的。商业银行是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去年年底2/3都是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我们希望能够外国的一些金融机构能够参与,目前参与的比较少,因此这个债券市场应该不断的发展,政府现在搞了很多的改革措施,高产值的债券,还有很多的这种城市的债券项目,现在很多城市发展这方面的债券,这样是非常好的,是一种融资的渠道。帮助地方政府把自己的项目能够搞得非常好,有融资。这个证券市场在过去的发展确实告诉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潜力的,不管是官方的还是私营市场都是这样。债券市场实际上是在传统的渠道上补充,同时我们还可以有很多长期的融资方法,这样就是资产和债务之间管理方面也是能够达到平衡。政府在金融改革的日程已经确定了,我已经来了几天了,听到很多中国的政府部门讲了很多日程的计划,但是需要做的工作还是非常多的。要能够在债券市场更好的发展的话,我们希望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设施,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还有信用评级的机构。但是还要市场能够运作,也就是说允许他们,让一些公司退出这个市场。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定价,这样才能够真正让这个风险的特性体现出来。

  今天下午我们要讲到全球经济的问题。进银行业中我们都是讲金融的工具,还有金融机构之间窄意义方面的理解,没有把它和宏观经济联系起来。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一种调整,也就是说过去5年的环境世界上有很多非常廉价的信贷追求利益。大家知道,伯南克主席讲到了美联储的政策,这种办法实际上现在正在变化,而且变得非常快。我们现在正在这个变化的前沿,利率增加,信贷的条件不断紧缩,现在很多东西并不是那么廉价了。但是我们这样做就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包括美国正在恢复,欧洲正在回稳,而且美国在过去三年做得非常好,也有很多机构性的安排都已经那么好了。而且欧洲也做得非常好,当然很多工作都要做。很多国家的基本面还都没有调整好,怎么样加强金融行业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加强改革,使我们的经济能够恢复动力。我们现在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还有很多的问题,还有很多一些风险要面临,这个使得我们金融行业的改革就是非常难以搞的这种改革。但是我想说,这也使得我们越来越重要的要搞金融行业的改革,因为世界经济需要一个繁荣增长和欣欣向荣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繁荣和生机勃勃,这正是金融改革要做到的,正是我们今天谈到的方方面面的变化所需要做到的。毫无疑问,中国将实现这些变革而且是及时的去实现,这样中国能够继续的引领未来全球的增长,谢谢大家!

  纪志宏:感谢亚当斯先生的演讲,他的演讲特别阐述了金融改革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下一位演讲的是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先生,谢总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他是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担任研究局长等职务,后任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谢总研究的领域比较广,而且有很多著述,他最新影响力比较大的是互联网金融方面的研究。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大家欢迎!

  谢平:我今天讲一下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和发展,这个问题最近议论得比较多。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三家政策性银行的状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商业性业务也做,政策性业务也做。这种现象有点让我们想起1993年以前,开发银行有点像当年的建行,进出口行有点像当年的中国银行,当年我们叫这些银行是专业银行,专业银行的概念就是政策性和商业性不分。现在为什么会这么纠结呢?最近国务院部署三家政策性银行要继续改革,现在核心的难题就是每一家政策性银行都是说国家利益,国家战略,但是又大量的开展商业银行,而且两类业务边界不清,混合经营,混合核算,造成政策性银行定位不清,决策机制、考评机制都不完善。而且跟商业银行出现了竞争,规模迅速膨胀,道德风险大,而且监管上现在也是有难题了。你按商业银行监管他不适应,按政策性银行监管现在没有具体的办法,所以也说存在着监管失灵和失效。

  我们看政策性银行改革在中国多次的反复,根本的原因实际上不在中小银行本身,还是在于我国目前经济领域当中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不清楚,而且这个东西是经常变化的。这个变化造成了政府有很多所谓的重大项目、专项基金、政府指定的一些用户,这些都为政策性银行开展商业性的业务和开展混合业务留下了空间,就是你找这些原因的基础在这里,就是中国目前政府和市场的界限都是不清楚的,而且政府的经济行为也是经常变化的。所以说就造成了现在这三种套利,首先就是地方政府和企业从政策银行可以获得便宜的资金。再就是政策性银行本身在监管方面也可以套利,我亏了算政策性业务,我赚了可以算商业性业务。真正的投资者,就是买政策性金融债券的这些投资者,他也是有道德风险的,所有的政策性金融债,现在有7万亿都是主权债,都是国家兜底的。所以说这个结局是多方盈利的结局,就是说拿到资金的人也高兴,政策性银行高兴,投资债券的人高兴,谁承担最终责任呢?财政部。财政部这7万亿的政策性金融债券是他的。所以说,现在我们就开始对下一步的改革大家有一些各种各样的想法。

  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来考虑这个问题,政策性银行。实际上政策性银行肯定是有的,它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是说,用国家信用补充部分领域的市场失灵,这是我们教科书上定义政策性银行的一个关键的核心理论,为国家的一些社会目标提供资金,引导资金参与。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特色的金融理论当中,其中有一个理论就是我们开发银行的开发性金融理论,这个理论是对的,正好是在这个模糊区间的一种适应性理论,这里第一原则就是业务定位原则。第二原则就是有限优惠,政策性银行必须是有限优惠,实际上我们最大的优惠就是主权信用债,这个债券的利率很低,风险是零,而且投资的银行是不算经济资本的。第三是规模限制原则,实际上是政策性银行监管的基本原则,就是说政策性金融的负债属于财政负债,应该以财政约束来建立自己的监管。我们讲业务定位的时候可以讲一个最典型的案例,比如我们国家的元首和土库曼斯坦的元首签订了中国进口天然气的合同,每年250亿立方米的合同,这个合同的交易结构可以看得很清楚,政府引导,中石油具体操作,开发银行贷款,供给方是土库曼斯坦,用户是最终的,也许是北京和上海的用户,两头的价格是定的,一个是产出价,一个是用户价。中间的操作一个是国有企业,一个是国家银行。这个业务链条大家很容易认定,这是一个政策性金融和混合性金融的混合业务。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如果土库曼斯坦不是跟中国做这种合作,同时也跟欧美的某个国家做,那么它的交易模式可能就会变了。中间的这个主体可能是大型石油公司,贷款可能就不是开发银行,就有可能是UBS,可能是花旗,这个就可以看出来很清楚,整个过程是国家谈判的商业行为。而我们这个过程就可以看得出来,整个就是政策性。这就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交易模式,不同国家政府和市场,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同的定位。昨天这个交易结构可以看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界限。最终用户,用的天然气价格的用户也许是两种,一种是市场价格,一种是政府供给价格,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我们可以看。

  我们再接着讲规模限制原则。所有政策性金融的基本负债最终是财政的,所以说是不能扩张的。透明度原则,政策性金融的财务应该跟财政一样要透明度,要对公众公布。非盈利原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是定义为政策性银行,你不能说我既完成了国家任务,我又获得了利率,那是不对的,你不应该有盈利,你就不应该与商业银行竞争,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现在商业银行,王董事长也在这里,他也能够感受到政策性金融对建行的竞争,因为他有优势,他的利率就可以低。所以说非盈利原则和不竞争原则应该是政策性金融的一个原则。在监管的里面,我们除了规模限制监管以外,我们要注意到,因为政策性金融是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所以理论上讲它不应该受银监会监管,应该就是财政监管为主。这是关于政策性银行在经济学方面的几个基本的原理。

  现在改革方案有两种,一种就是机构分立,一种就是分帐。对我来讲,我觉得是机构分开肯定比分帐要好,因为这里面有道德风险问题。公司治理,政策性银行究竟要不要公司治理?这里面有两种模式,一种就是大的事项财政批,就是审批模式,一种就是董事会模式。实际上在政策性银行的公司治理当中,这两种模式都有,像有些西方国家的政策性银行,它的好多事情就是政府批的。但是在一些小的问题上,他可以董事会批。至于政策性银行的人力薪酬问题上,其实也有两种模式。一种就是完全供给,一种就是市场化,不同的国家这两种模式都是可以的。所以说在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方案上,核心的问题主要是这么几个问题。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纪志宏:感谢谢总,他对政策性银行的基本阅历做了非常深刻的阐述,告诉我们什么样是政策性银行,而且对改革方案提出了建议,感谢谢谢总的演讲。下一位演讲的是来自英国的沙逊,他曾经担任英国财务大臣,现在担任英中贸易协会主席,怡和集团董事。英中贸易协会由英国政府和工商业界共同支持的对华经贸促进机构,主要任务是促进中英双边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在与中国长达50年的合作中,深受中英两国企业的好评。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英国对金融市场创新的调控与监管》,大家欢迎!

  沙逊:非常感谢主持人对我的介绍,接下来我和下一位发言人是午饭之前的最后两个发言,所以我尽量的简短一点。我想讲得非常直截了当,我主要想讲一讲我们在英国2007年以及2008年碰到的监管上的失败。我们为什么认为这个监管是失败的,而且需要快速去修复,而且为什么能够去实现快速的修复。我觉得这当中有三个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即使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想告诉大家,在英国我们在2007年和2008年的时候银行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失败。在2007年的时候我们出现了对于诺森洛克银行的挤兑,这是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出现了皇家苏格兰银行一次灾难性的收购。到2010年的时候,政府部分的介入,所有这些事件的爆发都是监管机构失效造成的。为什么我们认为必须要解决和修复这些问题呢?我们不光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安全的,监管更加有序的金融业,而且同样重要的是英国政府成为认为伦敦是最重要的和最有竞争力的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虽然经历了这些事件,我们希望把这个地位保留下来,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监管机构,监管的体制能够去配合。如果碰到的问题我们不去修复的话,将来像建设银行这样规模巨大的中国银行要在伦敦增加业务的话他们会怎么想?我们也希望中投公司会更多的向伦敦做出投资。我们希望伦敦的金融中心能够吸收更多这样的客户进驻,所以我们就要确保我们的监管始终是最前沿的,最先进的。为了做到这个修复我们考察了三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个我们考察的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有必要把系统性的监管和业务的监管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在英国10年当中的做法是不是要持续下去,还是我们要把这两种监管分离开来。第二个我们提出的银行业的风险是不是要和保险业和其他的体系的风险分开来看。第三我们的监管是一个三方,有英格兰银行,有金融管理局和财政部,对于英国的银行业都有监管权这样一个三方的监管体系是不是仍然有效,需不需要改变。下面我想一个个给大家讲一讲。

  第一系统性监管和商业行为监管这两种监管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我们所需要的一种监管者的心态是对于系统性风险,对于宏观审慎的问题要做出一个总体的判断。这样的一种心态和我们所需要的对于这种业务行为进行监管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当然了,在英国体系当中,我们还需要很多高效的行为,能够把这两类的监管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虽然过去有这样成功的经历,但是我们考虑在英国新的监管体系当中,英格兰银行要能够更好的去做出一个高层的总体的判断,这样如果不需要他们去做那些具体银行商业行为判断的话,他们就有更好的能力去做出总体的判断,而不是让他们去管消费者的保护,投资者的保护,销售行为不当这些事务的监管。把他们从这些事务的监管当中解放出来的话,央行就能够做出更好的一种系统性的宏观审慎性质的判断,所以我们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就是这种系统性的问题应该单独的或者是统一的来监管,我们认为对于这一类问题的监管仍然是由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像其他国家的央行一样,是有资格来做出这个宏观审慎或者是比较系统性的评判的。

  第二是不是有一个机构来监管所有的这些系统性的风险?

  我们也和很多人交流过,对于我们的思考产生了很大影响的一个来源就是有这样一种多年来做的一个清晰的分析,特别是斯坦利,也就是前以色列银行行长做的分析,这个人长期以来一直在提倡就是把所有的系统性风险放到一个机构来监管的好处,我们在英国决定采纳他的这个思想。我觉得不光是在英国,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当中,当我们碰到了影子银行给我们带来的很大的监管挑战的时候,这就恰恰说明了我们要把银行和影子银行的风险放到一个机构当中来监管,这是最理想的。而且我们也更向强走了一步,我们认为我们现在越来越难在影子银行风险和保险银行风险之间划线了,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把所有的金融系统当中的系统腥风醎放在一个实体当中来监管,那就是英格兰银行,我们的央行。

  第三责任的清晰度。

  我一开始就说了,在英国我们在10年当中我们一直是一个三方共管的体系,这个三方共管的体系在有一些方面还是很有效的。比如说在和平时期,这样的一个三方共管的体系是有很多优势的。但是一旦进入危机的话,这样的监管体制是失效的,我们的监管过于支离破碎,在危机爆发之前,有的行为采取了无效,还有一些应该采取的行动没有得到采纳来预防危机的爆发。而且在危机爆发以后,对危机管理的过程当中,这种责任的划分也低效,或者也不适当。非常有争议的是,我们给予了英格兰银行过多的责任,不光有宏观审慎这些工具的使用,来帮助应对危机、资产泡沫以及防止资产泡沫的形成,同时我们还给了英格兰银行一个完整的一套工具,来帮助他们去化解危机,他们以前没有用过这些工具。这样的一种做法引起了一定的争议,这使得英国的银行权力过大。通过在经济、金融和更广泛的政治体制方面,我们认为我们建造了一个合适的这样一种很好的问责机制,让政府可以很好的使用公众的钱和公众的资金,包括议会,这对他们来说都是适宜的。

  我们在英国有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怎么看的呢?在这个领域的经验,我们基本上改革了我们监管的机构,有一些改革我们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包括在中国都研究过这些改革,我不这么认为,王岐山副总理他当时三年以前就到伦敦来支持了我们第一个海外的人民币市场。如果我们当初不是把我们的监管问题很好的建立起来的话,王副总理都不可能充满信心的把人民币的海外市场建立在伦敦。当然我们不认为这是一刀切的做法,所有的国家都适用。但是我们看到中国和其他的国家不断的学到我们金融危机中相对于我们的监管措施有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未来的体系健康非常重要,谢谢大家!

  纪志宏:感谢沙逊先生,他对英国金融监管改革过程当中的一些思考,我觉得对我们也是有很大的意义,他分析了宏观监管、微观监管,央行在监管当中的角色等等,都是当前非常迫切的议题,感谢他的演讲。

  下一位发表演讲的是中共西城区委副书记、西城区区长王少峰先生,王区长毕业于北京大学,为西城区的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欢迎王区长演讲!

  王少峰:谢谢主持人,刚才沙逊先生在发表的时候讲我们两个是最后演讲的两位嘉宾,他比我还稍微好一点,因为我是最后一个,希望大家再坚持一会儿,一会儿我们就可以共进午餐了。

  今天上午各位嘉宾的演讲围绕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创新、监管以及相关的政策都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作为一个在地方政府工作的同志,我想我们更多的是围绕着金融街的建设,向大家报告一些情况。我们把北京金融街建设好了,我想金融街能够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也是地方政府的职责。特别是刚才洪章董事长对金融街的建设也提出了三点建议,要求我们落实好习总书记的讲话,要打好牌,做好局,我想主要是讲一讲金融街建设的情况。

  北京金融街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整体定向开发的高端的金融产业的功能区。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应该说现在已经成为集角色监管、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标准制定为一体的国家金融中心。目前北京金融街地区有金融机构1300家,金融从业人员近18万人,金融机构的资产总规模已经达到了63.2万亿,每年地区提供的三级税收已经达到了2千多亿元。在这个基础上,应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信贷资本市场、金融资产交易市场、企业产权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的地区。

  第一以场外交易市场为核心,金融街对金融市场的凝聚力应该说不断的提升。

  金融中心的经济形态就其实质而言是腹地服务经济,从全国中小企业转让系统挂牌以后,极大的拓展了金融街的服务半径,挂牌企业的试点范围也由原来的中关村区域扩展到了天津滨海、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特别是7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全国的股转系统扩容到全国。新三板市场必将迎来新一轮井喷式的增长,昨天晚上我们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公司谢总一起搞了一个金融街论坛的分论坛,研究了我们下一步新三板市场为全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可能会提供的一些服务和贡献。我们也感觉到,到今年年底,应该说在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将会有极大的增长,如果有可能的话,甚至会超过创业板。同时新三板市场量的扩张会伴随着质的提升,交易模式的创新,交易制度的完善和交易系统的优化,应该说将成为下一阶段新三板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新三板市场落户金融街应该说弥补了北京金融市场建设方面的短板,也将成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金融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支撑。新三板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将会有利的延伸金融产业的链条,带动PE、VC、信用评级、信息咨询等新兴的金融业态和中介服务机构向金融街地区加速聚集发展,能够增强区域金融发展的活力。

  第二以金融资产交易为平台,金融街对金融资源的配置力也在不断提升。

  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京交所,是财政部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指定的交易平台,业务范围涵盖着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交易,信贷资产的交易,信托产品交易,债券产品交易,私募股权交易。先后组织成立了全国地方商业银行股权交易平台和PE二级市场的发展联盟,已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金融资产的交易平台。自2010年成立以来,北京所的交易量持续增长,到2012年已经达到了6378亿元,我们预计“十二五”期间应该能够把北京所发展成万亿级的交易场所。

  第三以各类要素市场为载体,金融街提升了对要素交易的影响力。

  金融街地区聚集着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国际矿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北京棉花交易市场等10余家各类要素市场,占据着北京要素市场总量超过1/3。特别是北京国际矿权交易所,去年获得了美国金属市场钢铁业最佳科技奖,它推出的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自2012年5月运行以来,已成交铁矿石达到了1344万吨,成交额达到了115亿元。北京环境交易所是国家首批碳排放的试点平台,它自主研发的资源减排的标准在国际上有很强的影响力。北京黄金中心打造的贵金属服务网络,已经在全国建立了48个分公司营业部和46个合作机构,是目前国内覆盖区域最广,机构设置最完善的贵金属的服务企业。应该说这些要素市场在发展中与各类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不断的推出了新的金融创新产品,也有效的带动了行业资源和金融要素资源的整合。

  第四以基础性服务机构为依托,金融街对金融市场的服务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同业拆解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等银行间市场的行业自律组织,涵盖了各类投资机构,债权融资工具创新发展特别显著,推出了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票据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也丰富了市场的产品和工具。2012年非金融企业债权融资工具交易存量规模已经实现了4.2万亿元,累计交易规模8.3万亿元。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等为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运营提供了登记结算服务。其中中债等2012年支持发行各类债券的数量约占全国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70%,办理债券结算占全市场的80%,债券托管余额占总量的近90%。中证等2012年登记存管的证券达到4700支,总面值5.3万亿元,总市值达到了23.7万亿元。特别是今年,中证资本市场发展监测中心落户金融街,这个机构将为金融市场提供运行监测保障。

  在金融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北京金融街对各类金融机构的集聚力也在不断增强。今年1到7月份,金融街新引入金融机构48家,注册资本总额已经达到了184.5亿元,远远超过了去年全年总和。特别是瑞银中国、中国移动[微博]财务公司、中交财务公司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也先后落户金融街,可以看得出金融街的业态结构也在不断的丰富完善。金融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区域环境也应该促进金融的发展。作为地方政府,我们将统筹考虑区域发展和金融产业的关系,紧密结合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完善金融产业配套服务,优化金融要素聚集的市场环境。按照刚才洪章董事长的建议,我们重点要做好下面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面对国家深化金融改革的历史契机,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在新三板市场建设取得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交易主体和相关资源的引入,争取全国性金融交易市场、高端要素市场落户金融街。进一步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市场的中期包容能力,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丰富市场层级,鼓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市场之间展开业务合作,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业务的创新。

  第二面对金融机构高效运行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区政府将全力推进金融界空间拓展和资源置换,加快8平方公里的金融街的建设发展,特别要打破金融街量地发展的空间约束瓶颈,充分满足各类金融机构的入住需求,推进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商务楼宇的规划建设,特别要提前布局商业商务、交通设施、文化休闲、餐饮医疗等生活配套服务,这些应该说也是目前已经入住金融街的各家机构需求最多的,也是对我们意见最大的,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的承载服务能力。还要进一步培育会计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信用评级、投资咨询、服务外包等专业服务中介机构,健全金融市场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专业服务体系。特别是要推进世界高端金融人才聚集区的建设,优化金融人才的发展环境,加快聚集以领军人才为重点的高端人才智力资源。还要举办一些国际性的金融商务文化活动,我们已经和英国的贸易投资总署、德国已经建立了全面的合作关系。将在此基础上鼓励区域的金融市场与伦敦的法兰克福等发达金融市场展开合作与交流。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北京金融街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已经日益完善,国家金融中心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也不断的彰显。我们特别希望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各位领导,社会各界能够继续关注北京金融街的发展,我们愿和中国金融业共历风雨,一起成长,谢谢各位!

  纪志宏:感谢王区长的演讲,感谢西城区为金融街的建设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金融街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交易功能正在不断的拓展、丰富和完善。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哀悼王宁
  • 体育全运花游姐妹炮轰被黑 加内特做客新浪
  • 娱乐专访张智霖:自我要求严 吴镇宇是好对手
  • 财经奢侈品专卖店售假:某女明星70万购假包
  • 科技三星发布GALAXY Gear智能手表 专题
  • 博客独家实拍张曙光在美国别墅(组图)
  • 读书新中国成立这天蒋介石在做什么
  • 教育大学生落户京城交易内幕:23.5万全搞定
  • 齐格:收购诺基亚 微软疯了?
  • 姚树洁:谷开来和梦鸽是失败的母亲
  • 刘杉:房地产狂欢该结束了
  • 叶檀:中学生洋度假何必上纲上线
  • 李迅雷:中国需改变稳增长思维
  • 吕随启:光大内幕交易是否构成犯罪
  • 方泉:克强经济学与路径依赖
  • 雷永军:中国奶粉市场重燃价格战
  • 陶冬:9月18日 美联储出手吗
  • 陈浩武:反腐之花必须结出体改之果